四维度视角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4-06-18韩艳旗
韩艳旗(81)
摘 要 基于181份新生代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问卷,在对调查过程与现状描述基础上,基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战略规划和计划实施四个维度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认为:高达59.67%的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存在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困惑,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整体不太满意;虽然新生代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性别、生源地、学生干部、专业、父母文化程度5个方面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具体维度得分有较大差异。针对这些新发现,文章对其可能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维度;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05-0081-05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人数再创新高,较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增加28万人,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严峻[1],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上都出生于1990年后,即所谓的“新生代大学生”,他们在价值标准与工作观等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如认为诚信重要但律已不严,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但很多学生却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2-3]。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在帮助新生代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发自我潜能、提升就业竞争优势和推动后期职业发展方面作用显著、意义重大[4-5]。目前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今后的工作如何加以改进?基于上述问题,2013年3~5月,课题组以武汉高校新生代应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基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战略规划和计划实施四个维度视角展开问卷调查,对研究结论背后可能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做好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调查过程与基本现状描述
为了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在影响因子有准确的把握,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20余所高校新生代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过程中,课题组借鉴了北森测评网等(2004)、周永平(2007)的部分问题[6-7],并自编或改编部分变量,从而保证指标设置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本文涉及的问题主要涉及问卷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者基本情况,如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学生干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则是基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战略规划和计划实施四个维度视角展开的现状调查,每个维度均从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来设计题目。对各因素可靠性系数作信度分析,4个主要维度Cronbach α值均在0.7以上,表明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具有较高的信度。
本次调查共收回新生代应届大学毕业生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0.5%,受访者基本信息与问卷设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本部分将从3个方面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描述:
第一,在新生代大学生是否存在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困惑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9.67%的学生都存在该问题,5.52%的大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职业发展问题,只有35.91%的大学生不存在职业选择困惑。究其原因,将近1/3的受访学生的选择是“不清楚自己适合的职业”,比例高达32.60%;43.09%的受访学生选择的是“有工作机会,但待遇、工作地点不理想”,9.39%的学生选择的是“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第二,在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获取途径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很少,比例仅为23.20%,高达97.24%的新生代大学生非常希望学校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互联网、就业讲座和专业老师与辅导员指导是目前新生代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最主要的3个途径。特别一提的是,接近1/3的受访学生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同时有3个受访学生表示没接触到任何职业生涯辅导知识。可见,对于绝大多数新生代大学生而言,其当前的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第三,在新生代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满意度方面。课题组设计九方面的满意度调查,1~9项分别代表新生代大学生对学校整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整体服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咨询服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培训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才测评服务、就业指导中心测评报告解读服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技巧培训服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指导水平的满意度情况。从整体来看,当前新生代大学毕业生对高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是不太满意的。具体如图2所示。就高校整体而言,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率分别为40.88%和13.26%;而对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整体服务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率也分别高达44.75%和12.15%;对其他7个具体项目而言,不满意比率也均在40%以上,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受访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对职业规划培训、测评报告解读服务和求职技巧培训服务这3项的不满意度特别高,整体均在(含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和无此服务3类)60%以上,可见高校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非常薄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二、四维度视角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课题组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对四维度视角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 独立样本T检验
本部分将使用SPSS17.0对性别、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3个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3个因子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战略规划与计划实施四个维度上的影响。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四个维度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分别集中在11.3841~12.8232和1.63104~2.75715之间,数据分布呈现正态分布,符合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要求。endprint
(1)性别差异因子的影响。首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因各因子Sig值>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接下来做均值T检验,其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计划实施3个方面的Sig值>0.05,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因而可以认为整体上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战略规划方面,男生要强于女生。
究其原因,本次调研对象均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生代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正在求职,甚至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工作,因而他们在自我、职业认知和计划实施方面可能均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思考,因而在结果上男女生未呈现显著差异,甚至出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的现象;但在战略规划方面,男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赋予他们更多的职责去做更多的战略性思考活动[8],从而在该项目上得分较高。
(2)生源地差异因子的影响。通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和均值T检验,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生源地差异方面整体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在四个维度的具体得分方面有所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
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担负着家庭较高的期望,这种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对自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必须作更深入的思考,制定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然后迅速地加以实施;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擅长长期的战略规划,这可能与他们生活在城镇,更具全面性视野有关。
(3)学生干部因子的影响。一般认为,学生干部经历会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并未证实这一观点,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首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因各因子Sig值>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接下来做均值T检验,其在四个维度方面的Sig值>0.05。
但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干部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得分较非学生干部高。这可能和班干部在学校扮演的角色有关: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干部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接触,更有机会接触社会,因而他们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更清晰。
2.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部分将对专业类别、父母文化程度3个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3个因子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维度的具体影响。
(1)专业类别因子的影响。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理工、文史、经管类新生代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在自我认知维度方面,P值=0.021<0.05,各专业类别差异显著。同时,可以看出经管类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类别学生,其中以经管类与理工类差别较明显,具体如表6所示。
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原因解释是:经管类学生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多,战略规划意识可能更强,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更深入。
(2)父母文化因子的影响。一般认为,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就会在职业生涯方面给予子女以更多的引导,但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结果并未支持这一结果。
首先,父亲文化水平在各维度上的P值只有计划实施达显著性水平,其他的维度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而可以认为:整体上,父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如表7所示。
其次,母亲文化水平在四个维度上的P值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而可以认为:整体而言,母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如表8所示。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父母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反映了一个事实:无论父母文化水平如何,他们对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自我认知维度来讲,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得分越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父母文化水平更低的学生可能家庭环境不太好,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他们更加自知。从职业认知维度来看,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越强,这可能与他们父母的教育和知识的输送有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他们的父母对各个行业与具体职业了解也越深刻,进而会向自己的孩子灌输职业发展的各方面知识,因而他们对职业认知更强[9]。但在战略规划和计划实施两个维度上没有规律性的差别,但总的来说,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在该维度方面得分更高。
三、结论和讨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四方面主要结论:①高达59.67%的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存在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困惑,互联网、就业讲座和专业老师与辅导员指导是他们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最主要的3个途径,并且其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整体不太满意。②整体而言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在性别、生源地、干部经历和专业类别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四个维度的具体细节方面得分不同,并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有效解释。③由于对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给与足够重视等原因,父母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为产生显著影响。
课题组认为,为有效破解新生代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高校必须切实高度重视新生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即通过举办讲座、团队辅导、自我剖析、测评软件和亲朋好友同学评价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强化自我、职业环境认知意识,开展职业锚的认定,同时有效结合胜任特征评价法,及早进行职业定位,并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10-11]。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核心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性别、生源地、干部经历、专业类别等在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差异,要有针对性、侧重点的给予差异化指导,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12]。③建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家庭定期沟通反馈机制,从大一入学之初即与学生家长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沟通,促使家长在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方面担当重要角色。endprint
(1)性别差异因子的影响。首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因各因子Sig值>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接下来做均值T检验,其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计划实施3个方面的Sig值>0.05,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因而可以认为整体上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战略规划方面,男生要强于女生。
究其原因,本次调研对象均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生代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正在求职,甚至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工作,因而他们在自我、职业认知和计划实施方面可能均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思考,因而在结果上男女生未呈现显著差异,甚至出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的现象;但在战略规划方面,男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赋予他们更多的职责去做更多的战略性思考活动[8],从而在该项目上得分较高。
(2)生源地差异因子的影响。通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和均值T检验,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生源地差异方面整体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在四个维度的具体得分方面有所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
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担负着家庭较高的期望,这种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对自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必须作更深入的思考,制定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然后迅速地加以实施;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擅长长期的战略规划,这可能与他们生活在城镇,更具全面性视野有关。
(3)学生干部因子的影响。一般认为,学生干部经历会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并未证实这一观点,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首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因各因子Sig值>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接下来做均值T检验,其在四个维度方面的Sig值>0.05。
但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干部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得分较非学生干部高。这可能和班干部在学校扮演的角色有关: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干部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接触,更有机会接触社会,因而他们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更清晰。
2.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部分将对专业类别、父母文化程度3个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3个因子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维度的具体影响。
(1)专业类别因子的影响。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理工、文史、经管类新生代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在自我认知维度方面,P值=0.021<0.05,各专业类别差异显著。同时,可以看出经管类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类别学生,其中以经管类与理工类差别较明显,具体如表6所示。
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原因解释是:经管类学生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多,战略规划意识可能更强,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更深入。
(2)父母文化因子的影响。一般认为,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就会在职业生涯方面给予子女以更多的引导,但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结果并未支持这一结果。
首先,父亲文化水平在各维度上的P值只有计划实施达显著性水平,其他的维度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而可以认为:整体上,父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如表7所示。
其次,母亲文化水平在四个维度上的P值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而可以认为:整体而言,母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如表8所示。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父母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反映了一个事实:无论父母文化水平如何,他们对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自我认知维度来讲,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得分越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父母文化水平更低的学生可能家庭环境不太好,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他们更加自知。从职业认知维度来看,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越强,这可能与他们父母的教育和知识的输送有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他们的父母对各个行业与具体职业了解也越深刻,进而会向自己的孩子灌输职业发展的各方面知识,因而他们对职业认知更强[9]。但在战略规划和计划实施两个维度上没有规律性的差别,但总的来说,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在该维度方面得分更高。
三、结论和讨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四方面主要结论:①高达59.67%的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存在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困惑,互联网、就业讲座和专业老师与辅导员指导是他们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最主要的3个途径,并且其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整体不太满意。②整体而言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在性别、生源地、干部经历和专业类别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四个维度的具体细节方面得分不同,并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有效解释。③由于对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给与足够重视等原因,父母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为产生显著影响。
课题组认为,为有效破解新生代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高校必须切实高度重视新生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即通过举办讲座、团队辅导、自我剖析、测评软件和亲朋好友同学评价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强化自我、职业环境认知意识,开展职业锚的认定,同时有效结合胜任特征评价法,及早进行职业定位,并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10-11]。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核心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性别、生源地、干部经历、专业类别等在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差异,要有针对性、侧重点的给予差异化指导,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12]。③建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家庭定期沟通反馈机制,从大一入学之初即与学生家长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沟通,促使家长在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方面担当重要角色。endprint
(1)性别差异因子的影响。首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因各因子Sig值>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接下来做均值T检验,其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计划实施3个方面的Sig值>0.05,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因而可以认为整体上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战略规划方面,男生要强于女生。
究其原因,本次调研对象均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生代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正在求职,甚至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工作,因而他们在自我、职业认知和计划实施方面可能均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思考,因而在结果上男女生未呈现显著差异,甚至出现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的现象;但在战略规划方面,男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赋予他们更多的职责去做更多的战略性思考活动[8],从而在该项目上得分较高。
(2)生源地差异因子的影响。通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和均值T检验,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生源地差异方面整体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在四个维度的具体得分方面有所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
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担负着家庭较高的期望,这种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对自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必须作更深入的思考,制定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然后迅速地加以实施;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擅长长期的战略规划,这可能与他们生活在城镇,更具全面性视野有关。
(3)学生干部因子的影响。一般认为,学生干部经历会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并未证实这一观点,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首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因各因子Sig值>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接下来做均值T检验,其在四个维度方面的Sig值>0.05。
但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干部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得分较非学生干部高。这可能和班干部在学校扮演的角色有关: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干部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接触,更有机会接触社会,因而他们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更清晰。
2.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部分将对专业类别、父母文化程度3个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3个因子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维度的具体影响。
(1)专业类别因子的影响。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理工、文史、经管类新生代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但在自我认知维度方面,P值=0.021<0.05,各专业类别差异显著。同时,可以看出经管类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类别学生,其中以经管类与理工类差别较明显,具体如表6所示。
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原因解释是:经管类学生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多,战略规划意识可能更强,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更深入。
(2)父母文化因子的影响。一般认为,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就会在职业生涯方面给予子女以更多的引导,但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结果并未支持这一结果。
首先,父亲文化水平在各维度上的P值只有计划实施达显著性水平,其他的维度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而可以认为:整体上,父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如表7所示。
其次,母亲文化水平在四个维度上的P值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而可以认为:整体而言,母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如表8所示。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父母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反映了一个事实:无论父母文化水平如何,他们对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自我认知维度来讲,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得分越低,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父母文化水平更低的学生可能家庭环境不太好,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他们更加自知。从职业认知维度来看,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越强,这可能与他们父母的教育和知识的输送有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他们的父母对各个行业与具体职业了解也越深刻,进而会向自己的孩子灌输职业发展的各方面知识,因而他们对职业认知更强[9]。但在战略规划和计划实施两个维度上没有规律性的差别,但总的来说,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在该维度方面得分更高。
三、结论和讨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四方面主要结论:①高达59.67%的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存在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困惑,互联网、就业讲座和专业老师与辅导员指导是他们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最主要的3个途径,并且其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整体不太满意。②整体而言新生代高校毕业生在性别、生源地、干部经历和专业类别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四个维度的具体细节方面得分不同,并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有效解释。③由于对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给与足够重视等原因,父母的文化水平对新生代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为产生显著影响。
课题组认为,为有效破解新生代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高校必须切实高度重视新生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即通过举办讲座、团队辅导、自我剖析、测评软件和亲朋好友同学评价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强化自我、职业环境认知意识,开展职业锚的认定,同时有效结合胜任特征评价法,及早进行职业定位,并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10-11]。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核心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性别、生源地、干部经历、专业类别等在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四个维度方面的得分差异,要有针对性、侧重点的给予差异化指导,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12]。③建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家庭定期沟通反馈机制,从大一入学之初即与学生家长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沟通,促使家长在新生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方面担当重要角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