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2014-06-18牛犁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宏观经济态势

牛犁

摘 要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继续巩固,新兴经济体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全球经济总体上进一步改善。我国内需潜力依然较大,经济增效提质取得进展,改革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问题、财政金融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等矛盾和问题继续积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将呈现出稳中趋缓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4%左右。建议加快推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城镇化为抓手扩大内需潜力,加快国有企业、要素市场、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管理好合理增长预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态势;政策建议;中国

中图分类号 F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05-0044-04

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一)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下行趋势明显。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创2009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增幅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放缓1.3和1.1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增速同比放缓4.4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状况不佳。1~2月份第一、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7.8%和5%,增幅同比分别放缓12.1和8.8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增加值也在减速。

(二)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减速

年初以来,投资增速全面放缓,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缓3.3和1.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1~2月份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9%、13.7%和20.8%,增幅同比分别放缓16.5、1.9和4.2个百分点。分主要领域看,1~2月份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5.1%、18.8%和19.3%,增幅同比分别放缓1.9、4.4和3.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分别增长14.4%和17.8%,增幅同比分别放缓4.3和2.5个百分点,国家预算资金更是仅增长5.3%,增幅同比大跌30个百分点。中央在干部考核机制改革中增加了债务、环境、民生等指标,弱化了GDP增速,因而各省今年普遍下调了增长目标,体现在投资方面就是1~2月份地方项目投资增长18.3%,增幅放缓4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有所放缓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缓0.5和1.3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较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从主要消费热点看,一是严格公务消费常态化对餐饮消费的影响逐步减弱,餐饮收入增长9.6%,增幅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高档餐饮收入负增长0.5%,但降幅缩小了2.8个百分点。二是汽车市场活跃助推消费增长。1~2月,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4.6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0.5个百分点。三是住房市场降温抑制家电、家具、建材的消费。1~2月份,家电、家具和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分别增长7.3%、11.8%和12%,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9.4、9.1和5.7个百分点。

(四)春节效应导致外贸进出口分化

1~2月份,我国出口下降1.6%,增幅同比回落25.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0%,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89亿美元,同比下降79%。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稳定有助于拉动我国出口需求,但是去年同期套利交易导致基数较高,以及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7.9%的滞后影响抑制了出口增长。此外,春节长假的错位导致对比基期的变动,也影响企业的出货进度;企业有“节前抢时出口、节后进口先行”的经营习惯。今年春节假期比去年提前了9天,企业将部分2月的出口提前至1月,导致1月出口上升,2月下降。2011年也出现过类似情况,3月份之后进出口贸易有望恢复正常增长态势。

(五)物价上涨水平低于预期

年初以来,各类物价上涨水平低于预期。1~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涨幅同比放缓0.4个百分点;主要受猪肉以及烟酒价格走低的影响,今年春节前后居民消费价格较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降幅同比扩大0.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4个月呈现下跌态势。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与春节后企业生产开工不足、需求放缓有关。按照住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商品房价格下降3.6%,而去年同期为上涨18.8%。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抑制消费增长潜力。2013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分别增长7%和9.3%,增幅分别回落2.6和1.4个百分点;结构性失业问题存在,特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难,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会加大职工下岗压力,将影响消费需求回升。二是投资需求面临放缓压力。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清理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金融化等因素使得基建投资资金来源趋紧;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新开工面积大幅放缓,将影响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抑制和化解产能过剩,将会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三是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7.9%,在部分新兴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对今年我国出口带来显著滞后影响。

(二)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风险

近来,杭州、北京等地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以价换量”的降价促销现象,表明严重扭曲的房地产市场隐现调整风险。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由于近年土地供应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升级步伐缓慢,难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商品房需求不足,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下跌。一旦房地产市场预期改变、出现深度调整,将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并引起相关产业衰退,乃至金融、经济动荡风险。

(三)淘汰落后产能与下岗失业的矛盾显现endprint

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要淘汰钢铁2 700万吨、水泥4 200万吨、平板玻璃3 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同时,目前企业实际融资、用工、土地、环保、物流等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投资经营压力加大,制造业领域普遍面临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制造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必然会显现出来。

(四)地方政府面临偿债高峰

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9万亿元债务中,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占比21.89%,约2.39万亿元,地方政府将面临偿债高峰。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这些负债的本息中很大一部分只能依靠出售土地收入偿还,或者举新债还旧债。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土地出让收入在明显减速,去杠杆化借贷难度在加大。1~2月份,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成交价款仅为1 000亿元,增长8.9%,涨幅较去年全年放缓了25个百分点。

(五)多因素交织导致金融风险上升

目前,金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多种因素交织导致金融风险不断上升。一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信托产品将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二是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将会引起相关产业衰退、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等连锁反应,存在诱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三是随着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和治理环境污染力度的加大,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局部信用违约风险加大,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不断上升。四是随着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卖地收入放缓,以及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在收窄,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导致信用违约风险上升。五是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国际流动资本出逃,可能引发国内资金紧张,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三、上半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

投资需求如何仍是分析判断当前经济走势的关键。制约当前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投资面临资金约束,未来增长的持续力难以保证。201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政府资金对投资支持力度减弱。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0.1%,超出预算目标2.1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与预算数基本持平,增长10.9%。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全年增长17%,增幅同比放缓12.7个百分点。2014年1~2月份仍然延续这一格局,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1%,明显高出8%的预算收入目标,而财政支出仅增长6%,大大低于9.5%的预算支出水平。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14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3.01万亿元。同时,社会资金集中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以及房地产领域,其他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匮乏,市场利率居高不下。考虑到资金投放滞后半年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去年上半年融资总量扩大和下半年减少是2013年下半年经济稳中有升和今年上半年经济会减缓的主要因素。二是新开工项目增长缓慢影响后期投资。2013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4.2%,较上年大幅减少14.4个百分点。2014年1~2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仍然较低,仅增长14.7%,意味着后续投资将有所放缓。三是2013年年中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逐月回落,三、四线城市商品房价格调整程度加大。今年1、2月地产新开工增速大幅走低,土地购置面积增速也在下降,地产销售增长已经接近停滞,购房者与房地产企业观望情绪加重。四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利润下滑较快,2013年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仅增长4%,为历史较低增速,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五是短期改革和调结构政策影响投资增长。房地产税立法、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增加预算透明度、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短期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大金融监管、加大产能过剩治理力度和向雾霾宣战等都会制约投资。尽管投资增长制约因素较多,但总体投资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一是占投资需求较大比重的基础建设投资继续稳定增长。国家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并提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延长还款期限,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鼓励资金投向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建设、扩大收购兼并化解产能过剩等领域,这将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确保投资需求总体稳定。二是服务业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营改增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等措施将支持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宽带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有关领域服务业投资将实现跨越式增长。三是农业投资较快增长,在国家确保粮食安全,鼓励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政策的支持下,农业投资增长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四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投资。今年初国务院已经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事项82项,并在加快制定政府权力清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部分国企已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总体来看,在制造业投资放缓、社会资金面较为紧张的影响下,我国投资增速有所放缓,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8%左右。

(二)消费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在三大需求中属于较为稳定的因素。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一是就业稳定、社保体制日益完善,支持消费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1 310万人,高于历年水平,同时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关注农民工、社会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情况,重视结构性失业问题,建立全国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消费者预期。二是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拉动消费增长。伴随着扩大信息消费政策的落实,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销售加快,网络购物销售迅速增长,增速显著超过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同时,社区商业中心将逐渐转变成城市的服务中心,居民相关商品与服务消费增长将加快。三是汽车类、保值类消费增长较快。汽车市场存在城市家庭、机构用车更新换代、消费升级的需求,仍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金银珠宝等保值、增值类消费在金价下滑、股市低迷的背景下,消费增长呈现增势。但是,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将直接影响居民实际消费能力。而且从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业企业利润名义增速对比看,2013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仍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这一分配格局不利于实现内需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此外,严格公务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政策影响仍在延续。根据商务部数据,春节长假期间,餐饮和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创有数据以来最低,部分地区高档礼盒等消费锐减,增速下降50%以上。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2.6%左右。endprint

(三)出口需求将温和回升

当前,全球经济在发达国家向好的带动下,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好转,世界贸易与投资回升。2014年1月IMF报告调高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14年全球产出将增长3.7%,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加快,有利于拉动中国出口增长。商务部对1 900多家重点外贸企业统计调查显示,近期企业出口订单有所恢复,出口信心回升。2013年12月,出口订单金额环比增长企业占总调查企业数32.1%,为2013年9月份以来首次恢复到30%以上,环比提高4.4个百分点,企业出口信心指数上升到102.9,环比提高2.9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贬。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引发国际资本流向发达市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汇率双向波动可能性加大。截至3月21日,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出现0.8%的贬值。但是,外贸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仍不容忽视,新兴经济体在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结构性风险等多重压力下,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将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不足;美国等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市场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出口难有显著改观。预计上半年我国出口将增长5.2%左右,进口将增长9.5%左右。

(四)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我国工业产能规模较高,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仍将保持负增长态势。从服务价格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从食品看,2013年粮食再次增产,粮价基本稳定,并且由于中国粮价已经高于国际价格,粮价进一步上涨空间较为有限;生猪存栏规模较大,猪肉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从资源产品看,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2014年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时机较好的时间窗口,调整资源产品价格会推高物价。此外,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为1.1个百分点,二季度为1.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国物价总水平基本延续上年的走势,预计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4%左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将下跌1.2%左右。

(五)宏观经济增长将稳中趋降

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系统显示,至2014年2月,我国综合先行指数已连续25个月处于平稳略降态势,先行指数一般领先一致指数约6个月,表明我国经济2014年上半年仍会延续平稳略降的增长趋势。初步预计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9.1%左右。考虑到工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预计上半年GDP将增长7.3%左右。总体来看,当前的经济下行既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不够、稳健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足的原因,更是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等主动调控的结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加快拨付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改造等建设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一批水利、粮食储备、核电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加快盘活财政资金存量,重点用于民生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四是加快推进和完善营改增试点,扩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

(二)适度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加强短期流动性调节,必要时可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和充裕。二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降低信贷资金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三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防止金融创新“冒进”带来“金融脱媒”过度,危害到银行体系的平稳运行。四是通过扩大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规模、资产证券化规模等方式,来增强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作用。

(三)以城镇化为抓手释放内需巨大潜力

一是努力实现城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二是借助高铁发展契机推动城镇化,带动有效需求增长。三是加快改革相关制度,推动常驻人口获得相应的市民待遇,按照城市全部人口的新构成特点,规划城区的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相应的医疗、养老、健康等产业,保证居民需求与供给的准确对接。

(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抓紧制定负面清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资本对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收入增量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二是继续减少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抓紧制定政府权力清单。三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合理举债;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地方政府应通过出售、转让或证券化国有资产偿还债务,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四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五是当前通胀较为温和是价格改革的较好时机,应加快推进水、电、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价格改革。

(五)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一是应强化正向预期引导,明确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变化,正确认识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寻求新常态属于客观经济规律。二是引导社会各界客观认识经济指标含义及其反映的经济情况,正确看待各项经济数据的季节性波动。三是要强调当前各项经济指标仍处于合理增长区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总体可控。四是逐步建立市场对宏观政策信号的合理预期,避免出其不意造成政策信号的混乱。五是明确调控政策信号,稳定社会预期,加快落实改革举措,提振市场信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宏观经济态势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2019年12月与11月相比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态势
汇市延续小幅震荡态势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县乡一体化探索呈加速态势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