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府作用研究

2014-06-18张亮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政府行为转型升级民营企业

张亮

摘 要 将政府行为细化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规则和腐败控制四个变量,并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衡量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对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和法律规则是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效能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府效能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监管质量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为显著,监管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法律法规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腐败控制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尽管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很显著,这表明腐败控制的效果并没有直接反映为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政府行为; 民营企业 ;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05-0014-06

一、引 言

国内外严峻形势的多重压力下,靠低端加工为生的民营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在我国现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比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政策变化因素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更强。立足于这一背景,单纯从企业理论视角分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就会显得非常片面,更应该从政府的角度来考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行为就是政府在当今社会的所作所为,即政府做什么的表现,由一系列政府活动构成。任何一项政策的颁布都是政府行为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这些政府活动进行细分,建立政府行为的衡量指标,可以更好的系统、量化反映政府作用在某一政策受众群体中的效果。

本文将政府行为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关联分析,找出政府行为的各种因素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量化反映政府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些做法或行为更加有效,为未来政府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活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二、文献综述

1.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政府作用的相关文献

对政府与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认同,政府支持是决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重要支撑条件,并认为政府应有针对性的加以应对,加快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吕月英等对政府在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整体上已走出了创业期,进入非常重要的转型期,但民营企业转型单靠自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政府必须在其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构建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促使融资渠道多元化,构建技术支持体系等[1]。辜胜阻等认为,市场准入平等化是改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实现有效竞争的关键,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转换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2]。李晓园认为,民营企业顺利转型,必须有优良的政策环境支持,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的关键因素,智力资源和资金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但是民营企业大多数势单力薄,从研发的智力资源和资金来看都有较大的欠缺,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不足,这导致许多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对先进技术往往实行“拿来主义”,生产出诸多山寨版的产品,显然这非常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作用,促进技术创新协同[3]。丁任重等认为,制约民营企业转型的外部因素有:行业领域准入羁绊重重,资源配置受到不公正待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等,政府应积极应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战略转型[4]。郭士倜等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不规范行为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法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权力、消除不规范行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产权保护,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5]。杨德伟等认为政府研发资助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政府研发资助是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积极方式,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资助力度[6]。依赖产权优势,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迅速占领市场,获得快速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监督成本上升,其发展遇到了瓶颈,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发劣势是组织劣势和不完善市场劣势。王洋认为民营企业要认清并积极应对后发劣势,而后发劣势是民营企业本身不能改变的,政府应积极应对,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信息传递通道,发布信息等[7]。

2. 政府行为及其指标设定的研究文献

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对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开展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探索。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自1979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GCR),对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公共或私营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技术储备、市场规模、商务完善度、改革程度等12个指标组成。其中1/3来自公开的统计数据,其余2/3数据来自调查所得。2011~2012年的报告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已经超过了15 000份,涵盖了142个国家(地区)。尽管本报告的指标中没有专门对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与数据,但是政府行为的效率、规范等方面的评价在报告的指标中还是能够得到反映[8],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自1989年起,每年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WCY,又称《洛桑报告》),也对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等4大类[9]。其中,评价政府效率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4点:一是若不是有助于改善企业竞争环境,政府的干预活动应当最小化;二是政府应当提供一个可以预期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三是政府应当灵活地变换经济政策以有效便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四是政府应当提供一个适度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并大力发展知识驱动型经济。《洛桑报告》中对于政府行为已经有了详细的界定和明确的分类,而且利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测量定量和定性问题。世界银行的Kaufmann,Kraay和Zoido-Lobaton对各国政府行为进行跟踪调查,建立了全球治理数据库(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 WGI)。其中,1999年的报告中,数据主要来自于13个组织1997年和1998年的调查数据,主要包括法律规则、政府效率、渎职等3个指标体系,31个细化指标[10-11]。2008年,Kaufmann,Kraay和Mastruzzi修正了这种方法,数据来源和覆盖面得以扩大,最新报告中的指标体系已经由原来的3大类指标扩展为呼声和责任(Voice and Accountability)、政治稳定性或暴力免除(Political Stability /Absence of violence)、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ectiveness)、管制质量(Regulatory Quality)、法律规则(Rule of Law)以及腐败控制(Control of Corruption)等六大类综合指标(Kaufmann D., A. Kraay, and M. Mastruzzi ,2010)。 欧盟企业与工业总司(Directorate-General for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EU, 2004a, 2004b)、联合国贸发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or UNCTAD, 2004,2008a)等一些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也涉及政府行为的量化与考核,但均没有做连续性的统计分析,并且研究内容也相对较为分散,未作系统深入的分析。纵观已有研究对于政府行为的评价中,Kaufmann等人的研究对政府行为的指标设计和数据收集是相关研究中最为详尽的,并且也进行了持续性的修正与完善,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不仅有许多源自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商业信息提供者的专家数据,同时也包括了WEF、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等机构的调查研究数据(详见表1),数据已覆盖到213个国家和地区[12]。endprint

3. 已有文献的简单评述

第一,通过上述对于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当前形势下,政府支持在民营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当前的文献多是聚焦于政府制定何种具体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较为零散,对于政府行为本身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关注较少。第二,由于各国(地区)政府的性质有所不同,政府行为的目标和受众对象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截止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对于政府行为评价的统一标准和体系。第三,已有的政府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大多是一些初步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我国发展的实际对政府行为进行细化分解,并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衡量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然后在两者之间进行关联分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政府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 因变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衡量指标的构建

为了综合反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状况,既要考虑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又要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进行考究,本文构造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主要考虑两大类指标:一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指标(PTUI),二是民营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指标(TI),然后通过计算两个指标平均值得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具体计算中,作为实证分析的因变量。考虑数据的获取性,又不失代表性,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单位数(PUN)表示民营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TUN)表示工业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产值(PIO)表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IOV)代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利润(PP)表示民营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TP)代表工业企业总利润,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从业年均人数(PEN)表示民营企业从业年均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年均人数(TEN)代表工业企业从业年均人数,规模以私营企业有效专利数(PIP)代表民营企业有效专利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IP)代表工业企业专利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R&D项目数(PRD)表示民营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RD)代表工业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私营R&D经费(PRD)表示民营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TP)代表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新产品产值(PNP)表示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NP)代表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TUI=■(■+■+■+■) (1)

TI=■(■+■+■+■) (2)

PE=■(PTUI+TI) (3)

2. 自变量:政府行为衡量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参考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数据库中对于中国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政府行为实际运行现状,结合本文研究目标要求,选取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法律规则(RL)和腐败控制(CC)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具体内容见表2。

3. 关联模型的设定

本文使用考核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作为因变量,用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法律规则(RL)和腐败控制(CC)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PE=β0+β1GE+β2RQ+β3RL+β4CC+μi

其中i=1,2,3,…n (4)

四、数据处理及实证检验结果

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较性,选取1998~201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相关数据和政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关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6~2010),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1),关于政府行为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数据库(WGI,Worldwide Government Indicators)。

2. 变量计算结果

(1)因变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自变量计算的结果如表4所示。

3. 模型检验结果

使用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对方程进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最后得出方程为:

PE=-71.16+0.41GE+0.61RQ+0.87RL (5)

(1.95)(2.30)(2.48)

R2=0.93 R2=14.25 DW=1.96 F=25.53

该模型中系数均显著且符号正确,能够较好的拟合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从方程可以看出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和法律规则(RL)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而腐败控制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不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考虑到数据的获得性,本文将政府行为细化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规则和腐败控制四个变量,然后设定了衡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政府效能、监管质量和法律规则是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效能越高、监管质量越严格、法律法规的执行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效能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府效能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即政府办事效率越高,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隐形负担,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监管质量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为显著,监管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即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对民营企业在财税等政策方面的优惠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法律法规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即国家对于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越高,民营企业获得的市场环境就越公平和有序,将有助于提振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有助于转型升级。

◆腐败控制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尽管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很显著,这表明腐败控制的效果并没有直接反映为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因为腐败控制的政府行为对于政府本身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但从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效率的功效而言,并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未来政府应在提高政府效能、提升监管质量以及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endprint

3. 已有文献的简单评述

第一,通过上述对于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当前形势下,政府支持在民营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当前的文献多是聚焦于政府制定何种具体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较为零散,对于政府行为本身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关注较少。第二,由于各国(地区)政府的性质有所不同,政府行为的目标和受众对象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截止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对于政府行为评价的统一标准和体系。第三,已有的政府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大多是一些初步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我国发展的实际对政府行为进行细化分解,并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衡量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然后在两者之间进行关联分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政府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 因变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衡量指标的构建

为了综合反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状况,既要考虑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又要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进行考究,本文构造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主要考虑两大类指标:一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指标(PTUI),二是民营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指标(TI),然后通过计算两个指标平均值得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具体计算中,作为实证分析的因变量。考虑数据的获取性,又不失代表性,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单位数(PUN)表示民营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TUN)表示工业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产值(PIO)表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IOV)代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利润(PP)表示民营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TP)代表工业企业总利润,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从业年均人数(PEN)表示民营企业从业年均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年均人数(TEN)代表工业企业从业年均人数,规模以私营企业有效专利数(PIP)代表民营企业有效专利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IP)代表工业企业专利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R&D项目数(PRD)表示民营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RD)代表工业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私营R&D经费(PRD)表示民营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TP)代表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新产品产值(PNP)表示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NP)代表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TUI=■(■+■+■+■) (1)

TI=■(■+■+■+■) (2)

PE=■(PTUI+TI) (3)

2. 自变量:政府行为衡量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参考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数据库中对于中国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政府行为实际运行现状,结合本文研究目标要求,选取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法律规则(RL)和腐败控制(CC)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具体内容见表2。

3. 关联模型的设定

本文使用考核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作为因变量,用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法律规则(RL)和腐败控制(CC)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PE=β0+β1GE+β2RQ+β3RL+β4CC+μi

其中i=1,2,3,…n (4)

四、数据处理及实证检验结果

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较性,选取1998~201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相关数据和政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关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6~2010),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1),关于政府行为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数据库(WGI,Worldwide Government Indicators)。

2. 变量计算结果

(1)因变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自变量计算的结果如表4所示。

3. 模型检验结果

使用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对方程进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最后得出方程为:

PE=-71.16+0.41GE+0.61RQ+0.87RL (5)

(1.95)(2.30)(2.48)

R2=0.93 R2=14.25 DW=1.96 F=25.53

该模型中系数均显著且符号正确,能够较好的拟合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从方程可以看出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和法律规则(RL)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而腐败控制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不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考虑到数据的获得性,本文将政府行为细化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规则和腐败控制四个变量,然后设定了衡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政府效能、监管质量和法律规则是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效能越高、监管质量越严格、法律法规的执行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效能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府效能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即政府办事效率越高,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隐形负担,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监管质量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为显著,监管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即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对民营企业在财税等政策方面的优惠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法律法规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即国家对于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越高,民营企业获得的市场环境就越公平和有序,将有助于提振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有助于转型升级。

◆腐败控制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尽管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很显著,这表明腐败控制的效果并没有直接反映为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因为腐败控制的政府行为对于政府本身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但从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效率的功效而言,并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未来政府应在提高政府效能、提升监管质量以及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endprint

3. 已有文献的简单评述

第一,通过上述对于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当前形势下,政府支持在民营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当前的文献多是聚焦于政府制定何种具体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较为零散,对于政府行为本身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关注较少。第二,由于各国(地区)政府的性质有所不同,政府行为的目标和受众对象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截止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对于政府行为评价的统一标准和体系。第三,已有的政府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大多是一些初步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我国发展的实际对政府行为进行细化分解,并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衡量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然后在两者之间进行关联分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政府在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 因变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衡量指标的构建

为了综合反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状况,既要考虑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又要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进行考究,本文构造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主要考虑两大类指标:一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指标(PTUI),二是民营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指标(TI),然后通过计算两个指标平均值得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具体计算中,作为实证分析的因变量。考虑数据的获取性,又不失代表性,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单位数(PUN)表示民营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TUN)表示工业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产值(PIO)表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IOV)代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利润(PP)表示民营企业利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TP)代表工业企业总利润,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从业年均人数(PEN)表示民营企业从业年均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年均人数(TEN)代表工业企业从业年均人数,规模以私营企业有效专利数(PIP)代表民营企业有效专利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IP)代表工业企业专利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R&D项目数(PRD)表示民营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RD)代表工业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私营R&D经费(PRD)表示民营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TP)代表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新产品产值(PNP)表示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NP)代表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TUI=■(■+■+■+■) (1)

TI=■(■+■+■+■) (2)

PE=■(PTUI+TI) (3)

2. 自变量:政府行为衡量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参考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数据库中对于中国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政府行为实际运行现状,结合本文研究目标要求,选取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法律规则(RL)和腐败控制(CC)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具体内容见表2。

3. 关联模型的设定

本文使用考核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标(PE)作为因变量,用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法律规则(RL)和腐败控制(CC)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PE=β0+β1GE+β2RQ+β3RL+β4CC+μi

其中i=1,2,3,…n (4)

四、数据处理及实证检验结果

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较性,选取1998~201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相关数据和政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关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6~2010),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1),关于政府行为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数据库(WGI,Worldwide Government Indicators)。

2. 变量计算结果

(1)因变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自变量计算的结果如表4所示。

3. 模型检验结果

使用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对方程进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最后得出方程为:

PE=-71.16+0.41GE+0.61RQ+0.87RL (5)

(1.95)(2.30)(2.48)

R2=0.93 R2=14.25 DW=1.96 F=25.53

该模型中系数均显著且符号正确,能够较好的拟合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从方程可以看出政府效能(GE)、监管质量(RQ)和法律规则(RL)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而腐败控制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不显著。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考虑到数据的获得性,本文将政府行为细化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规则和腐败控制四个变量,然后设定了衡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政府效能、监管质量和法律规则是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效能越高、监管质量越严格、法律法规的执行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效能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府效能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即政府办事效率越高,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隐形负担,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监管质量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为显著,监管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即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越大、对民营企业在财税等政策方面的优惠度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法律法规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即国家对于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越高,民营企业获得的市场环境就越公平和有序,将有助于提振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有助于转型升级。

◆腐败控制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尽管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很显著,这表明腐败控制的效果并没有直接反映为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因为腐败控制的政府行为对于政府本身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但从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效率的功效而言,并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未来政府应在提高政府效能、提升监管质量以及制定和执行法律规则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府行为转型升级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发展方式转型期的政府行为的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