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济源
2014-06-18
王屋山
谭仲池
石头做的书
重叠成高耸的山
层层渐次步入云端的森林
蕴藏着大山生命的蓬勃
和雾幔的万般遐想
居住在山下的愚公
心驰万仞之巅
分明看到了山那边
宽阔的通途沃野的碧绿
河水的激动与壮阔
是智者之思呵
源自上帝的梦魂
是王者的胸襟和气度
铸成移山的精神
终于炼出一个永久的传说
雨退了 寒流仍在峰谷间回旋
五角枫燃烧了
红焰淹没了山峦苍绿
我看到栎树的叶片黄了
橡树的枝条瘦了
我听到清泉在石缝里弹琴
唤醒了李白的梦
他兴奋地与仙女一同扫落花
然后便挥笔
在山顶的石头上写诗
王屋山雕刻出诗苑画境
王屋山变得水远天低
王屋山年年人迹缥缈
王屋山日日乾坤在胸
转动着人间无尽的追念
此刻我们身上
粗犷军大衣上的纽扣
碰落千年银杏树的枯叶
竟在眼前石头的书页上
变成了最醒目的象形文字
在济源
汤松波
1
与八百里太行紧紧相依
这王者之屋,自黄帝在此设坛祭天
九州同梦,天下归心
一代名山的声誉
携暖暖的春色一路扶摇直上
世人崇敬的目光
撇下无情的剑刃和盔甲
伴五千年风雨,贯穿一部线装的史书
那时的天空与大地多么辽阔
连苍茫暮色也辽阔得无边无际
当轩辕的马车越过济水
花草伏地,山岚起舞
所有的渴望,所有赞颂的词语
瞬间化成了浓香的烈酒
九曲黄河,从天上甩下来
成为你一生珍爱的腰带
那腰带上缠绕着一首首奔放的民歌
民歌的深处,泛起一阵阵被风吹动的情绪
王屋山,仅仅是一座山吗
天下王屋,你灵魂的大锁
并没有锁住陈旧的时间
繁衍出殷红殷红的锈斑
帝王遥远的坟墓,无须拜谒
那只是历史隆起的记忆
而活了千年万年的王屋山
在众人的心里,依然高高地耸立
耸立着一个民族的誓言
2
我来的时候,正值深秋
绵绵的雨水,打湿了扑倒在窗前的红叶
尽管寒意袭人,王屋山啊,你还是扒开云团
用满怀的热情拥抱我
在来的路上,我就已经认定
你就是我心中的灯盏
我会沿着你身体的节理,深情地奔走
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和自由的心灵
紧挨你头颅擎起的那一片蓝天
此时,来一杯红酒该有多好
除了取暖
我还要用这杯红酒与你勾兑情感
释稀相互之间
因年代差别而形成的长久隔膜
我要透过红酒的玫瑰色
看见许多和我一样灵魂赤裸的游子
如何贴近母亲宽厚的胸襟
看见秋天里思念母亲的点点泪水
惊飞了几只梦中的花喜鹊
王屋山,站在你的面前
我不再用卑微的心态斜视自己
你给我的世界,划出了明晰的疆界
辽阔的疆界,让我的血液涌动着浓浓勇气
在太行、王屋之间
我那些等待与爱人相遇的诗歌
潜入风月缠柳的夜晚,可以随性地
逾越寂寥的悬崖和忧伤的流水
黄河三峡
马新朝
1
每一掬河水里都有蛙鸣
每一捧修篁里都有鸟声
自己是自己的宗教
自己是自己的赞美
河水,浪花,蛙鸣,鸟声
组成了强大的联盟——
自然之诗
人性之诗
日日年年
清洗着人们的影子和他们的思想
2
现在,我开始仔细地看你
像看一个爱人
拨开阳光和浓重的水汽
就看到了你柔软而熟悉的身体
你穿着细雨中鸟声缝制的衣裳
还有苇草修饰的水湄
在这时代,水最容易受伤,柔软的水
最容易受辱和死亡
而你的身上,没有一点的疼,遍体光明
像是一个幸福的人
上阳台帖
太阿
这一贴当然紧张。背后对峙的高山
寒风从中穿越,唐朝的仙风道骨
因几棵千年古柏而气息尚存。
盘龙丹凤,佛道相融,美好的阳光在冷雨之外。
天坛峰下,我们瑟瑟发抖,
一群诗人想象着公元744年的几双布屐,抑或
草鞋,
几声长啸,卷起台阶上的金黄落叶。
李白在哪一块石头上——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飘然乎似有仙气,那是昨夜未醒的酒。
远山崔巍,殿阁几经生死别离,
无法之法也好,以意行之也罢,
“迅如奔雷,疾如掣电,出规入矩,飞舞自得”
皇帝“赐金还山”,诗人笑傲江湖,
现在,我、沈浩波、谭克修,
沿袭古风携手诗酒同游,
三个获奖者站在娑罗树下合影,
谁能成佛,谁能成道?
谁能成为李白、杜甫、高适?
谁能成为谁?成仙成圣注定不可能,
衰败的土地上衰败的芦苇围绕衰败的楼台,
最灿烂的季节遭遇最坏的风雨,
我只好想象春夏之交,白花开满娑罗枝头,
仿佛千百个白玉小塔光芒四射,
照亮《上阳台帖》。而一尺之外,
那些狗屁皇帝和文人的题跋黯然无光,
一个老人坐于树下,
看见水中的月亮渐渐爬上高山。
雾中王屋山
沈浩波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除了这茫茫的大雾
还有什么在此山中?
不存在的山在这大雾中
不存在的李白
在这不存在的此山中
为不存在的神仙
清扫不存在的落花
不存在的杜甫
来此向不存在的李白
表达倾慕
我手里握着一把雾
寻找李白和杜甫
雾是不存在的存在
是神仙遗留的骨骸
雾覆盖一切
但覆盖不了我
我在雾中
因此雾中有山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谁在此山发出声音?
谁在我心中
尖叫
像一根针
刺穿了唐朝的雾
王屋山、太行山和愚公
洪
烛
把一座山搬到别处,很难
让两座山互换位置就更难了
把一座山摞在另一座山上,很难
让三座大山叠加在一起就更难了
那就不是三座大山
而是一座宝塔
那就不是三座大山
而是三个罗汉
把一座山搬到别处,很难
如果这座山是一朵莲花就简单了
把一座山摞在另一座山上,很难
如果是两朵形影不离的莲花就简单了
山外还有山
莲花还会生长出更多的莲花?
你托着我、我抬着他,就像平地而起的三座山
不,别人看见的,是三朵莲花搭起的宝塔
在愚公故里
小布头
草庐前合影,一只燕子衔草飞过
我们的头顶
结满柿子的果树在院子的一角枝头微颤
几垄菜地,绕过一堵土墙,半旧的农具靠墙陈列
半开的东厢房,似乎主人刚刚出门
这是愚公故居
一群在文字里呼风唤雨的诗人
在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到这里
我们穿越阴暗和光影铺陈的简易茅舍
只为看一眼那把劈山开路的锛——
窗外,一团棉花白的流云
暂时停歇在柿树稠密的树冠上
华冠盈盈
柿果盈盈
仿佛那团多汁的白云
不断给它们输送着玉液琼浆
它们才儿孙绕膝
而对面的愚公广场,愚公与儿孙、邻居
还在白云下挖山不止
云层下的光,凝聚在挖掘者身上
雕塑家重现的故事,进入我们的照相机
而风不是智叟,不想制止任何事物的发生
黄河在不远处静流
太行山,王屋山,在时光的高处云淡风轻
济渎庙
杨林
济渎庙。济水几度回旋。
我徜徉于你古典的碑文与篆刻,
像进入迷宫的幽暗与微光,心窗涤荡着烛火与
星月。
像一段告别,依然不舍地返回。
我带着俗世与浅薄,与你相认,与你言和。
不能心心相印,只能靠近。你的体香淳朴而
热烈。
在一个黄昏里相遇,像失散多年的亲人。
你不仅是我的源头,
是千山万水流淌的记忆,是亿万民众祭祀的
香火。
神,在无形之处关照。
就像我膜拜你的沉默与俯视。
抽出一段往事。
从你的体内抽出历史。
那浑厚的原木,大气的悬梁,肃穆的碑碣石刻,
像一柄利剑直指我模糊的视线。
从水中生出的哀怨与缠绵,一直源远流长。
回忆不是祭奠。而是期盼。
我要用短暂的跟随,借喻你的永远。
总仙观的远处
杜绿绿
苦修者赤脚走到的
山林
是我昨日看到的虚缈之地。
当时,我刚从总仙观出来
扶着祥云
纵身墙上。
我的手中还握有燃烧的香烛
这快要死去的火——
缓缓而行的火
在我脚下。
也不过如此
驱赶一个驻足观景的人。
一个远眺山林的人。
济渎庙,雨落
沙白
撑着天堂伞,我在人间的园林里
晃来晃去,像个游魂
木质的古建
榫连着卯,拱托着斗
环环相扣严丝合缝——
这世间的秩序从未有过改变
接连三个月,济源都没下雨
如此大旱
也许雨水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同古城处处是新楼
困在高楼大厦中的千年古庙
也是有苦衷的
站在“济水之源”的石碑前
内心一颤:万物皆有源
过客如我者
同样也是个有源头的人啊
小浪底眺望
娜仁琪琪格
大浪到头 小浪到底 天河出峡谷
推开辽阔万顷 经由平原大地 涛涛东流入海
我愿驻留于此 借飞鸟的一双翅翼
跃千山 绕碧水 入云霄 长天高飞
可幻化 天鹅 白鹭 金雕 白鹳
其中的任一只 吮花露 饮清泉 且歌舞
与天语 畅游四季风光往来 旖旎变幻
微波水上 风起时
芦苇飘荡 河水漫延 时光沉潜
而此时 我在红石大坝凝神眺望
三湖澄碧 挽大河浩渺
烟波万里 推群峦涌动
旋转处月牙湖 又入苍茫
秀出群山 灵腾沃水
巨莽又昆仑 仙山不远
却闻渔歌唱答 轻舟依斜阳
又听河洲之上关关雎鸠
时间漫漶 恍然如梦 不知今夕何夕 天上
人间
农耕与愚公
杨炳麟
曾在农耕画谱里看到最早的耕犁
是木制的犁头,有弯曲的扶把
前面是人拉犁的裸背;家畜尚未入圈
它们在荒原上自由地奔驰,觅食
自主交配,它们在大好的山川
野趣十足的花香里孕育和繁衍
而愚公是个案。他逆势而为
要挖山、挑土,他不能忍受大山阻门的现实
想放眼无遮无掩,看见太阳
照晒到自己干枯的铺草上,
他想做神!统率自己的三军:
“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愚公没有想过假如无嗣,或者断代
这不是把坚壁款款凿出洞穴
这是挖山!挖高耸的王屋和太行。
智叟是信科学的,有时间论做支撑
有时效的考评:人,会老,自然不可欺
愚公奉行农耕的意志:孙而子,子而孙
永无止尽。家长意志成为风化道德的时光
向人低伏过吗?山还在,太行王屋还在
地壳之背还在弓起。徐悲鸿把画马的油彩
涂到愚公的脸庞,把烈马的不羁
马的奔腾,画进原始隆起的肌腱
把力量由生殖器上散开……用文明的色块
造势,升值成抵抗的盾牌
千年银杏
南鸥
我在千里之外,就知道
你的名字,你的腰围你的身高
就知道你不老不死的故事
我是慕名而来
我在百里之外,就听到
你的心跳,你的呼吸你的气息
就听到你血液流淌的声音
我被你牵引而来
此刻,我站在你的面前
除了沉默,我没有说话的权利
除了仰望,我不知道方向
我学会低下自己的头
我不是善男信女
请你告诉我你不老不死的故事
更不是偷窥秘密,看到你
我知道人的宿命
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和
卑微,我学会祝福,学会了
守住自己,学会了本分
学会安静
祝福你,与时间结伴而行
不许停下来,不许说腰酸腿痛
高血脂,老眼昏花,糖尿病
你说:时间在我身后
责任编辑 谷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