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廿八都木偶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14-06-18周慧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婺剧江山市木偶

周慧慧

(江山市文化馆,浙江 衢州 324100)

对廿八都木偶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周慧慧

(江山市文化馆,浙江 衢州 324100)

廿八都木偶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一国保项目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市场拓展、旅游开发、资料保存、传承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为进一步促进廿八都木偶的传承与发展抛砖引玉。

廿八都木偶;传承;发展

江山市廿八都古镇地处仙霞山脉与武夷山脉交汇的群山环抱的腹地之中,素有“枫溪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小小的古镇有十多种方言,一百多种姓氏,错落有致的古建筑至今被保存完好,被人们称为百姓王国、方言古镇、建筑的博览园。

而廿八都镇境内的山歌、旱船、踩高跷、座唱班等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廿八都木偶。廿八都木偶系提线木偶,于明代自江西传入,以江西赣剧为主要唱腔,与我省婺剧有某些相似之处,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受廿八都镇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廿八都木偶一直来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传承,很少受外来艺术形式干扰、侵蚀,较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原始性和原本性,至今已传承了18代约500年。

随着对非遗保护的不断重视,江山市文化部门在廿八都木偶保护上更是开足了马力。积极搭建木偶展示平台,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活动上经常能看到廿八都木偶的身影;通过媒体开展各种渠道的宣传,扩大廿八都木偶的知名度;在廿八都小学成立传承基地,由廿八都木偶传承人金宗怀教授孩子们学习廿八都木偶。

不过,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光靠文化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创新形式,拓展市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达,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精彩好看的娱乐节目,传统的家庭式小剧团演出市场逐渐被压缩。廿八都木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期也曾经历过被争抢戏箱的热闹场面,百姓在乔迁新居、建房造屋、以及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时刻,都少不了廿八都木偶戏来棒场,现在这种繁荣的景象已经不多见。廿八都木偶迫切需要创新演出形式,吸引人气。例如,将现代流行的动画片、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热门的电影片段都编排成剧本,用木偶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可以让戏剧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做到通俗易懂,更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

融入旅游,开发产品。廿八都古镇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古镇虽然有廿八都发糕、江山西砚等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但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不多见。可以将廿八都木偶开发成文化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一来可以将提系木偶做成缩小版的木偶形状,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必一定是木质的,可使用塑料材质,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二来可以将木偶做成微型装饰画,精致又小巧,游客也便于携带;三来还可以开设一个木偶体验区,供游客体验玩乐。这样既可以扩大知名度,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运用科技,加以保存。廿八都木偶道具独特,人物种类丰富,现有剧目连台本戏12本,整本戏43剧,折子戏33出,现存木偶道具40余具。而现在廿八都木偶只有唯一的传承人金宗怀,为避免这些唱段失传,可以充分发挥现今的数字影像功能,将每个唱段拍摄并保存下来。

借鉴经验,促进传承。保护重在传承,廿八都木偶当下最要紧的就是要培养一批传承人。江山市另外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山婺剧近几年来在江山市婺剧促进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了,营造了非常好的传承保护氛围,已经建立了近十个的传承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婺剧传承人,既有学校的学生,也有乡下的婺剧团队。并且每年举办婺剧卡拉OK大赛,有效促进了婺剧的发扬光大。廿八都木偶也可以借鉴江山婺剧传承与保护的经验,特别是可以发挥老年大学学员和在校学生的作用,不仅在就近的小学开设传承基地,在市区也成立传承基地,再加上廿八都木偶的唱腔与婺剧有相似之处,更可以将廿八都木偶与婺剧传承基地相结合,选择有一定婺剧基础的学员,既学婺剧,又学廿八都木偶,让更多的人掌握廿八都木偶这门技艺。

传统民俗文化是国之瑰宝,是民间百姓创造力的体现,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不容推卸的担当和责任,既要保留其传统的精华元素,又要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让传统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和光芒。

J528.3

A

1005-5312(2014)05-0162-01

猜你喜欢

婺剧江山市木偶
木偶和木偶戏
关于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走近木偶传承人
毛佳颖??《春》
木偶
木偶的眼泪(一)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
论表演者在浙江婺剧传承中的价值
婺剧《穆桂英》海报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