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籍数据检查方法探讨
2014-06-18杨爱平
杨爱平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北总队,河北 保定 071051)
进入21世纪,测绘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其传统测绘产品也由单一的线划地形图转变为数字测绘产品。在现代地籍建设工程中,也跟上了测绘技术的发展,并具有地籍测绘的自身特色。目前,现代地籍产品的质量检测仍然采用传统的检查模式与人工目视加经验的检查方式,效率低、错漏多、结果不规范。迫切需要归纳总结一套系统的、功能较为齐全的、稳定可靠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地籍数字测绘产品检测方式。
1 总体需求
1.1 关于正射影象DOM
(1) 数据格式的检测。
接受GB/T17798、GeoTIFF、TIF、BMP、PCX、JPG等格式,并能直接或间接相互转换。
(2) 地理定位信息检测。
恢复每一DOM栅格中心点坐标并影像化。
根据图号显示该图内图廓线及公里网,再与DOM影像叠合进行自动检查:①图号、文件名是否正确;②象元尺寸(地面分辨率)是否正确;③DOM覆盖范围是否正确,满幅;④栅格中心点位置是否正确;⑤数学基础是否正确。
(3) 平面精度检测。
已知检测点的平面精度检测。已知点必须是影像明显地物点,可以由野外GPS或航测内业区域网加密获取:N (点号)、X 知、X 检、ΔX、Y 知、Y 检、ΔY、(Z )。
以图幅或测区为单元,根据检测点坐标在DOM影像概略位置开窗采点(裁切影像),影像放大状态下精确量测其坐标,计算平面精度并作统计分析。
影像平面接边精度检测:①图幅内像片之间的接边精度检测;②相邻图幅之间影像接边精度检测(同带,邻带)。
平面精度“概查”(人机交互):将DLG或恢复了大地坐标的DRG与DOM叠合,检查同名明显地物点之间的坐标偏差,计算相对平面中误差并作统计分析。
(4) 影像质量检测。
采用灰度直方图自动检测:整幅图影像的灰度分布、反差以及色彩均衡。
采用人机交互检测:图幅内影像质量缺陷,以及像片与像片之间、图幅与图幅之间的影像灰度均衡。
(5) 元数据检测。
参照DEM元数据的检测。
1.2 关于DLG
(1) 数据格式的检测。
接受GB/T17798、 ARC/INFO Coverage与E00、Arcview SHP、AutoCAD DWG与DXF等格式,并能直接或间接相互转换。
(2) 数学基础检查。
采用的空间参考系是否正确:①大地基准(54/80坐标);②平面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带宽,原点坐标偏移值等);③高程基准(85国家高程)。
图号、文件名、图名是否正确。
基础数据是否正确:①内图廓点坐标;②54-80坐标改正值;③内图廓点坐标偏移值。
(3) 位置精度检测。
平面与高程精度检测:①已知检测点的平面与高程精度检测;②利用影像立体模型进行平面精度检测与评价(人机交互);③利用DOM进行平面精度检测(人机交互)。
检查同名明显地物点之间的坐标偏差,计算相对平面中误差并作统计分析。
接边精度检测。
(4) 属性精度检测:①图层的完整性与正确性;②有无非法图层;③属性表的完整性与正确性;④属性项字段的名称、类型、宽度的合理性;⑤属性值的正确性与合理性;⑥值域的合理性;⑦代码的关联性:如行政区域名称与代码,道路编码等;⑧有无非法代码。
(5) 逻辑一致性检测:①拓扑关系是否建立;②拓扑关系是否正确;③线要素的结点检查,悬挂点、伪结点;④面层面拓扑的检查;⑤有无碎片多边形,重复采集;⑥有向点、有向线方向是否正确;⑦图层间公共边一致性的检查;⑧相关要素之间的合理性;⑨等高线与高程点是否矛盾;⑩相邻等高线高程是否异常;等高线与水系流向是否合理;入工检查地名注记的正确性。
2 图形数据检查要求
2.1 内业处理
(1) 量算方法:以街坊为基本单元分级量算,自上而下逐级统计汇总。
(2) 平差方法:采用行政村面积控制街坊,街坊控制地块的二级平差方法。
2.2 接边
(1) 接边原则接东南边,谁接边谁签字,如同一条边有多人接边均在相应处签字。
(2) 接边不凭影像接边,接边差不大于图上0.3mm。
(3) 宽度差在限差以内或宽度有变化的地物,并取其平均值。
(4) 不应出现线状地物性质不一致现象,如沟渠→田埂、田埂→农村道路、农村道路→公路等。
(5) 同一地物不应出现权属不一致现象,如村集体→乡集体等。
(6) 不应出现同一地物一边以线状地物表示,另一边是以地块表示。
(7) 地块不应出现地类性质不接边现象,如养殖水田→坑塘水面、旱地→灌溉水田等。
2.3 内业作业流程
内业作业流程如右图所示。
3 质量检查过程与环节
数据质量问题是数据库建设成败的关键和数据应用的保证,为确保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应对提交数据做严格的检查。
3.1 检查方法
(1) 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法:计算机程序检查、计算机屏幕检查、打印成果检查。对于入库所有数据均用计算机程序检查,主要包括:①数据完整性检查;②属性一致性和逻辑关系检查;③图形拓扑关系检查;④异常属性值检查。
内业作业流程图
(2) 对于程序很难检查的问题使用计算机屏幕检查、打印成果检查,主要包括:①属性值检查;②代码正确性检查;③多层数据的相互关系检查;④多边形闭合检查;⑤不合理悬挂点检查。
3.2 数据检查内容
(1) 数据完整性检查:①数据层的完整性检查:分层数据的检查,即使图层没有数据也应以空层存在;②数据层内部文件完整性检查:数据层内部文件包括空间数据文件与属性数据文件;③属性项完整性检查;④数据范围检查;⑤要素完整性检查:检查各数据层应有的要素是否有遗漏或多余。
(2) 逻辑一致性检查:①属性一致性检查;②格式一致性检查;③数据分层一致性检查;④拓扑一致性检查;⑤要素空间关系检查。
(3) 属性精度检查:检查各层要素的各属性项中的属性代码或属性值的正确性。
(4) 接边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接边、是否正确接边等,主要包括:①图形接边检查;②属性接边检查:检查相邻图幅接边要素的属性是否一致。
(5) 面积检查:主要检查子对象汇总面积与母对象汇总面积的一致性、分类面积与总面积一致性等内容。
4 结语
通过对多次地籍工程的质量检查实践,可以的出以下结论:①现代地籍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检查工作首先应遵照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查的同用要求,重点在于数字正射影像与数字线划图两个方面;②而地籍数据有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应用需求,因而对地籍数据的质量控制也有自身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图形属性的接边、面积的逐级汇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