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俄边境高校资源优势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014-06-18周艳玲
周艳玲
[摘 要]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文化产业这一全新的课题摆在了高等教育面前。中俄边境高校要转变观念,将高校的优势资源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确定专业特色,调整专业设置,为边境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边境高校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适应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达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63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日益增强,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逐渐满足,但是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推动着新兴的社会生产门类的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而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随着两国政治经济交往的深化与成熟,中俄文化交流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中俄边境高校具有地缘优势,与其他高校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理应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大的作为。因此,如何发挥中俄边境高校资源优势,推动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值得深思。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国的文化产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缓慢,步入21世纪后,文化产业才真正快速发展起来,而且在这一时期颁布了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出现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被中央正式文件使用。在后来的个别重要会议中也提到过文化产业,它逐渐上升为一种国策。因此,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这几年来,文化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作出了一些贡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文化产业约占GDP比重的2.75%,实现增加值为11052亿元;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超过3%,总产值突破39000亿元,文化产业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0亿元,占GDP比重达8.5%,总额和比重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提出,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正逐渐增强。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从文化产业目前发展的情况看,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产业发展的规模都在逐渐增长。但是我们仍然要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党的十六大之后,文化部在个别知名高校设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但是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亟需创新型和实用型文化产业人才,人才资源的短缺已经在逐渐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建立一支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尤为重要。
二、中俄边境高校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一)培养专业人才,为中俄边境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全面服务
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目前高校中的教辅人员可以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主持科研项目,通过培训、咨询等服务的提供,使得文化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促使文化市场繁荣局面的形成。
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中俄边境高校所做出的贡献,关键是提供专业人才。发展中俄边境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培养边境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尽快地为社会输送一批从事文化产品经营的人才,特别是能适应中俄边境产业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人才。就这种状况来看,中俄边境的高校可以依托地缘优势,调整专业设置,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组织培训班、定向委托培养等,积极地为边境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将边境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俄边境高校教辅人员的创新精神,鼓励研发知识创新成果,并且进一步扩大应用与推广的范围,有效利用教学、科研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突显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地方特色。
(二)双向互动,积极推动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发展与区域、国家的发展是分离不开的,当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后,在区域互动中发挥并增强特色,面向区域实际需要培养多层次人才,与政府、企业界、公众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在服务社区经济中促进自身的发展[1]。一般情况下,边境高校在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区域的不同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区域发展对边境高校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边境高校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地方高校在明确办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时要重点考虑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边境高校在与区域的双向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较大收获,学校的科研、教学的水平在得以逐渐提升,进而促进了区域的发展。
三、中俄边境高校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市场机制方面
1.创新观念,将学科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中俄边境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为边境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高校更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城市中的其他文化产业部门紧密合作,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为推动边境文化产业的全面持续发展,需要借助于高校文化产业学科的发展。边境高校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将现有的有关文化产业的学科进一步完善,有效地将学科建设与文化产业建设相结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使学科建设与文化产业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相互促进,推进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的建立,进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2.优势资源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新机制
边境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因此,边境高校要改变办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促使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形成互补联动,把高校提供的优势资源与生产紧密结合,使高校能及时的将新技术和新思想推广到企业,推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转变观念,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效率。中俄边境高校必须认清自我,了解自身不足,逐渐转变观念,把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效率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将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达到提高自身办学实力的目的。有效利用竞争机制,提高办学实力,激发办学潜力,完善教学资源,市场机制相辅助,逐步形成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新机制。要合理调整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方向、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均衡布局以及科研开发的良性循环[2]。
其次,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中俄边境高校应该将带动边境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做为重要职责,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新机制,加大力度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通过提供稳定的科研工作环境,鼓励学子努力奋斗,力争在知识的应用等方面有突破性的创新,进而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专家或学者。
(二)人才培养方面
中俄边境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做到:
1.以创新意识为基础,进而办出中俄边境高校的专业特色
创新是特色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要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培养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利用合理的激励方法肯定学生的创新成果。其次要逐渐完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如: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于企业提供的设备、仪器等,提供学生积累经验的机会,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再次是课程设置要更加全面。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可以互相激发创新意识,相互促进,进一步凸显专业特色。
2.以全新理念为指导,明确学科定位
中俄边境高校的科研与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依据文化产业的类别划分,结合边境高校的资源优势,面向边境地区的实际需求,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学科定位,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特色,使学校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相一致[3]。高校要积极倡导多层次办学,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逐渐满足区域经济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目标。
3.以市场需求为引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俄边境高校在专业设置中应该注重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情况。例如:美国的出口商品中,文化产品占的比重较大。好莱坞电影的宣传、唱片与书籍的热卖、专业人士的策划,使美国的文化产品遍布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这些案例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对消费者的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而研究的结果使得高校教育能够联系实际,从市场的角度出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才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
[参 考 文 献]
[1]石金叶,等.美国高校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5)
[2]陈长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带动高校文化产业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
[3]沈中禹.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9)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