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2014-06-18张曼

商业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甘肃问题对策

张曼

[摘 要] 当前,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速度慢,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甘肃省应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以特色农业带动非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走一条“就近转移”与“区域转移”相结合的道路;发展有组织的国内外劳动力输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从而稳定有序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B

导言

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一种复杂的就业局面,显示出了农村就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的复杂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但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如何全面、有效的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了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甘肃作为我国西部的农业大省,在如何实现剩余劳动力稳定有序的转移方面也有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述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涵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的国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现普遍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有劳动意愿并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者未能与生产资料在数量或质量上实际充分有效地结合而处在部分闲置状态的农村人口。

李仙娥、王春艳(2004)将国内外理论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具体归纳为4种:第一种就是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传统定义;第二种是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和社会需要量之差;第三种为边际收益低于非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劳动力;第四种为当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呈下降趋势时,就认为该国(或地区)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对4种定义的分析和比较,无论从理论深度,还是从解释现实的能力上,传统定义仍具有更大的说服力[1]。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均土地面积少,再加上政策问题,致使各部门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从而使我国农村地区滞留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农业主导产业的地位已不断地被第二、三产业占据,第一产业人员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成为必然。同时,农业生产劳动率大大的提高,也使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所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之前的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就愈发的体现了出来,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缺乏一定的动力。同时,由于城乡收入水平逐渐扩大、地区发展差异日益明显,这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些都是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可能。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耕种所需的设备、化肥、原材料的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农业的特殊性使它对天气的依赖性很高,雨雪的影响都可能使农民入不敷出。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农民的相对利润减少,从而影响了农民生产劳作的积极性。

3.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有所限制,农民在医疗、保险、就业、入学的问题方面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和保障,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他们也意识到“知识”的作用,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入学读书。但高额的学习费用使农民家庭难以负担,为了给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城务工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二、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一)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甘肃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农业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就不得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在80年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人们曾经对于农村就地就业的潜力给予非常乐观的预期,甚至把“离土不离乡”作为农村就业基本战略。

甘肃作为典型的农业省区,农业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较高。甘肃省耕地面积为343320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2.03亩。其中川地仅有147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15%,其余的耕地均为山地和丘陵。甘肃省山地占耕地面积的64%,雨水等自然条件对农业收获情况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来看,还无法对其投入较多的劳动力、靠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因此,耕地中的山地部分所需要的劳动力相对来说要比川地少。而现在,甘肃农村人均川地面积为0.58亩,人均山地面积为1.3亩,二者面积之比约为1:2.2。由此看来,甘肃农村劳动力存在着大量的闲置[2]。

(二)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1.从年龄上看,以中青年为主。甘肃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18-40岁的中青年作为整个农村劳动力的主题,同时,它也代表着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群。也就是说,甘肃省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是以18-40岁的中青年为主力军的。

2.劳动力市场中,以男性为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男女本身的生理差别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在整个劳动力转移的队伍中,还是以男性为主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当今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很多性别的歧视和不公的对待。

3.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偏远山区的农民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部分转移的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中、小学文化。同时,他们也不具备相应的技能,这在今后的竞争中无疑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劣势。

4.山区劳动力转移数量明显增多。由于省内很多山区发展落后、讯息缺乏、经济欠发达、生产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所以这些地方的人民为了改善现有的生活状况,都相继选择了走出山区务工。

三、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这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观念问题,再加上物质条件无法得到保障,甘肃省内很多偏远地区的人们从小就无法得到相应的教育,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中、小学文化的水平。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然而甘肃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反而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

2.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建国的前几十年中,甘肃省的乡镇企业持续的处于低谷期,一直属于低层次的发展。长年以来,无论是厂房设备、技能经验还是管理理念都无法得到更新,使企业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内地其他省份相比,甘肃省的乡镇企业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的转移。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约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整个经济环境的良好运营,我国国民经济每年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率。随着工业化的提高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农村企业的劣势愈发明显,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4.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有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不愿离乡背井或者只是选择离家较近的地区。目前,甘肃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目的地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然而,这些地区主要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很有限。

(二)加快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核心是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应当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多层次的培训。由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及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同时,也要尽快疏通农村地区的信息管道,让农民能够及时掌握到党中央和地方政策,了解时事讯息,并及时掌握新型的技术技能。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如何稳定有序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甘肃省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在农民增收、创造就业等方面,政府就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善。受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甘肃省内主要是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这些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以特色农业带动非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甘肃省内有许多独特的农产品,像天水的花椒、水果等,文县的党参、黄芪等名贵中草药,也都在全国闻名。这些地区可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且大力发展产业链,增加这些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同时,对省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产业要大力反正循环经济,不但有优良品种的提供,还有科学技术的供给,同时,也可开发农产品的深加工,实行规模化经验、企业化管理,为农民获取更多利润。

4.加快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小城镇的条件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适当的政策优惠等措施来培养优势产业,利用乡镇企业充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带动了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也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

5.就近转移与区域转移相结合。甘肃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环境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多渠道并行,必须使就进转移与区域转移相结合,才能更稳定有序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地转移”将会导致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而甘肃因其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稀缺等,就决定了“就地转移”不宜在甘肃省内展开。因此,必须选出一条适合甘肃的发展道路。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周边小城镇就近转移是适合甘肃发展的,也为带动甘肃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甘肃境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很多地区不适合人类生产,更不用提小城镇的发展了。因此,必须通过区域的迁徙来解决这些贫困地区的问题。所以,甘肃必须走一条“就近转移”与“区域转移”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6.发展有组织的国内外劳动力输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民物质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政府应当增加必要的投入,全力搞好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引导,巩固和开辟劳务基地,对农民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要把有组织的劳动力输出作为脱穷致富的一条途径。

结语

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条必然的途径,也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或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必须同时要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只有结合地方的生态、经济、文化特色,对症下药,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才能稳定有序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将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人大经济论坛[EB/OL]. http: // www. pinggu. org / bbs / viewthread. php ? tid = 337986 & page=1

[2]甘肃农业信息网[EB/OL].http://www.gsny.gov.cn/,2010-01-25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甘肃问题对策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17站甘肃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