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发声 多层面交流
2014-06-17谭震
谭震
目前,中日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军事安全互信等多种问题同时爆发,中日关系处于最严峻时期。如何做好对日传播,面临着非常挑战。记者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就对日传播问题,专访了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委员。
目前的中日关系是个阶段性的问题
《对外传播》:您在日本已经累计工作生活了26年,出任驻日大使之前还担任过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和驻韩国大使,您对亚洲问题,特别是日本问题很有发言权。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日关系?我们在对日传播上应如何应对?
程永华:从长远来看,我对中日关系是抱有信心的。目前是个阶段性的问题,但是中日两国的多种问题已经对中日关系造成了现实的负面影响。2013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下降了5.1%。双方往来也呈下降趋势,中国去日本的人数减少了8%左右,而日本来中国人数更减少了22%。中国去日本人数最多时是在2010年,短期访问人数达190多万,2011年起,因为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三灾并发等问题的影响,双方互访人数逐年下降。就以2010年双方最高互访总数570万人次而言,较之2013年中国和韩国短期互访人数820万,也显得少多了。
为什么说中日关系目前是个阶段性的问题?2010年,中国GDP总值从规模上超过日本,中日两国国力对比发生变化,这引发了日本心态上的变化,对此日本媒体有过议论,日本有些人刻意去宣扬“中国威胁论”,表示因为中国强大了,所以日本要采取办法应对,等等。一些人故意挑起一些问题,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不仅日本,包括国际上也有这种担忧,认为中国发展了、强大了,会不会恃强?有个流行的话叫“秀肌肉”,意思是要亮亮肌肉,伸伸拳头了。不管外部世界有什么声音,我们都要利用多种渠道坚持说明中国和平发展这个大政方针、理念和方向。
我们占理,而且占的是国际公理
《对外传播》:日本民众为何逐步加深对中国的负面情绪?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程永华:中日两国最近不断出现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面包括多种问题。当然这都是日本方面挑起来的。说到具体问题,比如围绕钓鱼岛问题这样的领土争端,我也会跟日本人讲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立场,他们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能够听进去。但是,你让他赞成,这不可能,他不可能支持中国的立场,所以围绕这个问题在日本民众中形成了一种与中方相互对立、完全不同的主张。
说到历史问题,比如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是有不同看法的,支持的人并不多,根据日本媒体的民意调查,大概三分之一,也就是不到一半的人支持。日本有相当多的人不赞成、不支持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同时他们对历史、对战争也是有反思和反省的。这些人认为过去那段战争的历史是悲惨的记忆,也认为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简单地说,他们不希望打仗,希望和平。这样的声音是相当多的。
日本有些极端分子的言论是很偏激的,在日本社会也是极少数,但是这些人“嗓门”大,他们甚至跑到街头去游行,发表歧视外来人的言论。
《对外传播》:国际社会对中日有关钓鱼岛的领土争议有不同声音,如何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
程永华: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在坚持主权,维护主权,及时发声。1895年在甲午战争结束之前,日本通过决议,“窃占”了钓鱼岛,我们不承认他们的这种非法占领。现在这个时候,恰恰可以让国际世界了解中日存在领土争议,了解中国的主张。
又比如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我们要在国际社会讲清楚我们的立场。我们占理,而且占的是国际公理。因为靖国神社是过去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精神支柱,里面供有14名甲级战犯,甲级战犯是当时国际军事法庭给他们定的罪。谁要推翻这个结论,谁就是站在全世界的对立面。
日本社会并非铁板一块,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沟通
《对外传播》:日本社会并非铁板一块,亲华、友华人士也大有人在。在对日传播中,我们应针对哪些人群做好工作?
程永华:一是上层人群,比如国会议员;二是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比如日中友好团体中有7个大的组织,我们统称“日中友好七团体”,专门开展友好活动,他们是日中友协、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日中协会、日中友好会馆。这些团体成员来自日本各界。比如日中经济协会,成员来自日本经济界,会长和副会长都是各个企业的董事长。文化交流协会成员多来自文化界,原会长去世了,现在副会长就是中国人很熟悉的电影演员栗原小卷,她经常参加我们使馆的活动,对中国非常友好。让这些人士及时了解中国的情况,了解中国的声音,他们也会在日本社会上发出客观的声音。三是基层的群体,比如日中友协,成员多为日本普通民众,但多年坚持日中友好,其中有一批“铁杆”,这些人我们必须继续重视,不能忘了他们。
日本人民大多数希望和平,愿意同中国的关系得到改善。惹事的、挑动的,是一小撮右翼势力,这个要区分开来。
《对外传播》:现在日本青年人对中国存在很多的误解和不友好,您说目前的中日关系是阶段性问题,而青年意味着未来。如何针对青年人做好交流沟通工作?
程永华:由于日本战后缺乏对国民进行客观的近代史教育,造成很多人对历史缺乏正确的认知,尤其是青年人不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和朝鲜半岛、东南亚干了不少坏事,甚至对偷袭珍珠港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近20多年来,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况,政治上又处于混乱状态,再加上日本上层的右翼分子鼓动,在青年人中就容易激发民族主义情绪。
这个问题需要双方更多开展理性的、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从现实往来上讲,这并不容易,一般人都会因为生气了,就不爱去了,包括商务人士也包括游客。这体现在前面我提到的数字在逐年减少。但是我们到日本去,即使就是游客到日本去,也要让他们看到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人的风貌,看到我们也是讲礼貌的。包括大学生的讨论,可以辩论,但不要吵架,让日本大学生了解中国大学生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了解中国人为什么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用面对面的交流传递我们的声音。endprint
发挥好智库和民间团体的作用
《对外传播》:有学者建议要多发挥智库的作用,加强中日学者间的交流,特别是应该鼓励中国学者在国际媒体上发声,以多种方式表明中国学界的看法和立场,申明中国的主张。对此您怎么看?
程永华:我们很重视与日本智库、学者之间的交流,也会通过学术渠道开一些座谈会、论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近代史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都与日本学术机构有联系。
日本学者中除了有些右翼比较偏激外,大部分学者还是愿意和中国交流的,他们也认为目前中日关系不正常,也在思考如何去改善。2013年我见了一批非常有名的日本学者,他们觉得现在中日关系确实不正常、不合适,就联名成立了“思考新日中关系研究者之会”,对中日问题开展研究,和中国学者进行交流。
另外,民间组织、团体也应该多开展交流,包括友好团体、地方各省区市之间的交流。中国著名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当时就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创作的,《白毛女》现在还在日本公演。民间交流的传统不能丢,而且要继续推动。
中日文化交流空间很大
《对外传播》:日本对中国形象有哪些认同?中国与日本应该在哪些领域多做交流?
程永华:日本人普遍认为,在文化上中日两国之间渊源很深。从汉代开始,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中日之间已有两千年的文化交往,日本现有文化很多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这一点日本人是认可的,基本上是日本的社会共识。日本民众也可以抛弃政见的不同,认同中日文化之间的共同语言。
上世纪80年代中日之间文化交流非常多,比如两国合拍影视剧等。这两年少了一些。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人对此也很高兴,虽然当时似乎和日本人形成竞争,但因为都是亚洲人,亚洲文化毕竟和欧美文化有些不同,还是有亲近感的。
另外,也应该有更多的优秀影视产品走出去,让日本通过多元渠道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我觉得交流的空间还是挺大的。
《对外传播》:在对日传播中,您认为对外媒体应该如何作为?以及在内容报道中如何平衡传递政府声音和文化报道的比重?比如像中国外文局主办的《人民中国》杂志这样对日传播的主流媒体。
程永华:《人民中国》这本杂志,我们使馆一直向日本政界宣传、推广和赠送,还是有效果的,能够帮助日本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想法、声音,中国的社会情况等,这是很好的渠道。
对外媒体上的报道,政治方面的内容要有,因为对方需要了解中国领导人的立场、政策等。这方面作为对外媒体需要在用词上更加严谨,避免网上那样个人色彩较强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当然,也要有社会、文化等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过去日本有一批固定读者,叫“三志会”,就是《人民中国》、《北京周报》、《中国画报》三家杂志的读者,还有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听众,大部分是日中友好协会会员,他们非常关心中国,不管中日关系如何,坚持开展友好活动,比如关照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到中国来种树等。中国内蒙古、山西、长江沿岸等都有很多日本人组成团体来义务种树。
在对日传播这方面,中国外文局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比如《人民中国》帮我们提供了很多图片,在我们使馆院子外墙上,搞系列图片展览,已经做了两期了,这期的主题是“中国的世界遗产”。
《对外传播》:日本民众反应如何?
程永华:因为是在使馆院子外墙上,很多来办签证的人路过时都来看看,开车的人也抬头看一眼。这种方式日本人容易接受,因为图片都是我们精心选择的。看完后,日本人觉得这可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而且他们也比较羡慕中国的灿烂文化。
需要每个中国人用言行对外表达“中国梦”
《对外传播》:中日两国彼此的误读不是在减少,似乎在加深。日本对中国的误读,您觉得媒体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程永华:2013年《中国日报》和日本言论NPO联合在两国搞的调查,双方90%以上民众对对方都没有好感,但同时也有70%的人希望改善和对方的关系,这个数字也确实反映出目前两国民众的感情出现一种对立的倾向,值得重视。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日本接触到的日本民众,希望两国友好的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地方上,以及文化界、经济界希望中日友好的还是多数。
至于你问到媒体的作用,确实,我在日本感受到的是,一方面,一些日本媒体对正常的、积极的事情不做报道,反而是经常挑起有争议的话题,这样对民意就会有一种误导。另一方面就是网络。据我了解,双方网民之间已经出现了对立的倾向,用很不正常、很不健康的语言去表达,已经不是讨论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冷静地去考虑。因为中国在国际上是什么形象,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要思考。尤其在新媒体上,网民还是要开展理性的讨论。
《对外传播》:对于中日间的舆论战,有研究者提出,大都是日本抛出话题,我们来应对,难免被动,我们也应该主动设置议题,来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您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程永华:是的,我们也可以设置话题,但我们不挑事,不制造一些争端,还是要坚持我们的和平发展理念,不能因为外部的一些挑拨而干扰我们的发展进程,这个方向我们应该把握住。
中国的大政方针就是和平发展,要实现两个远景目标,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在世界上如何被理解,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言行对外表达。
《对外传播》: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梦?
程永华:我们在前方,就针对一些日本人对我们会不会称霸这种疑虑,而阐述中国在历史上一直秉承“以和为贵”的理念,事实就是中国从来没有到日本打过仗,更没有侵略过日本。我们在日本宣讲中国梦,说明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这是我们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应该说,我们的直接接触对象,包括演讲对象,以及大学教授和大学生,还是能够理解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