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述评及展望
2014-06-16陈凯婷
摘 要: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关系着联盟的成败。本文从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评价理论、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国内外联盟绩效评价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联盟绩效评价;契约式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战略联盟成为共赢的有效竞争模式。但是,据有关数据统计,现代企业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在24%~67% 之间。在研究这些联盟案例后发现,企业战略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联盟绩效太低。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对指导企业的联盟活动,提高联盟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股权与非股权角度出发,对股权式战略联盟和契约式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其中存在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述评,希望能为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二、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内涵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研究始于企业绩效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联盟绩效。有学者(如Harrigan,1986; Fielunan&Levinthal,1991; Parkhe,1991)认为联盟关系的时间长短代表着联盟的绩效,也有学者(如Das&Teng,2003;严建援等,2003)认为战略联盟绩效是联盟企业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程度。借鉴企业绩效=实际结果+行为过程的定义,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包括预期目标绩效和管理活动绩效(Arino,2003;吴焕香,2006;段琳珊,2007)。
由此可见,现有研究对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内涵的认识仍不统一。综上分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定义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第一,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是指战略联盟给企业带来的业绩,有些业绩(如财务收益)发生在联盟期间,有些业绩(如员工素质提高)则有可能发生在联盟解体后,因此,其绩效关注的不应该是联盟时间的长短而是联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第二,企业在联盟中实现预期目标的同时,往往还会获得一些非预期收益(如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和业务机会等);有时,即使预期目标没有实现,在非预期目标方面的收益却非常明显。因此,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还应该包含非目标收益。本文认为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就是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所取得的预期目标绩效和非预期目标绩效的统一体。其中预期目标绩效指企业在组建联盟前意图通过联盟实现的联盟目标,是联盟前追求的绩效;非预期目标指企业在组建联盟后额外获得的收益,是联盟后获得的一种附加价值。
三、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
本文从评价理论、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三方面归纳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
1.评价理论
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是:联盟目标实现理论、联盟解体理论和综合绩效评价理论(见表1)。
综上分析,在三种绩效评价理论中,综合绩效评价理论能全面地反映战略联盟的绩效。第一,联盟目标实现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仅仅通过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战略联盟绩效,而忽略了联盟给企业带来的非预期目标绩效。第二,联盟解体理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战略联盟的绩效,因为它并不能概括实践中高绩效的战略联盟通常也会在联盟目标实现或联盟期满而终止的情况。第三,综合绩效评价理论把联盟绩效分为预期目标绩效和非预期目标绩效的思想,既能评价联盟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能评价预期目标之外的收益,因此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联盟的整体绩效。
2.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解决的是对谁进行评价的问题。本文从评价层面和评价内容两方面归纳企业战略联盟的评价对象。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层面包括个体绩效层面和整体绩效层面。从股权与非股权角度出发,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分为股权式战略联盟和契约式战略联盟。契约式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层面只能是个体层面,即评价各联盟企业在组成联盟后的获益情况。股权式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层面既可以是个体层面又可以是整体层面。其中个体层面是评价联盟企业各自的绩效,而整体层面是评价联盟体的绩效。在确定评价层面后,评价内容往往因为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对象。由于联盟的目的会影响联盟的绩效表现(曾庆洪等,2009),现有研究在评价契约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时往往根据联盟目的选择评价内容。归纳现有研究,契约式战略联盟的联盟目的主要有知识、企业协同和创新。
为了获取知识而结盟的企业,现有研究关注知识在联盟间的转移绩效和在联盟中的运行绩效。张喜征等(2009)认为知识转移绩效包括知识转移效果和知识转移投入产出两个方面。任慧(2011)研究发现:在评价知识联盟的运行绩效时,要额外注意共有知识和私有知识的创造、合作延续性以及合作主体技术地位变迁等方面的绩效。
为了获取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益,现有研究关注供应链联盟的绩效。有学者评价供应链的综合绩效,构建基于BSC的评价指标体系(黄海标,2008)。也有学者重点研究供应链联盟的风险管理绩效,认为它包括经营业绩、顾客市场定位、组织管理效率、联盟持续发展的能力、联盟伙伴关系、联盟外部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刘国平,2010)
为了创新而结盟的企业,现有研究关注联盟的长期绩效。联盟式物流服务创新更多地表现为供应商、客户等主体广泛参与的模式,其绩效可从创新直接产出、新服务产品收益、联盟合作效应、创新人才培养等维度评价(张德海,2010)。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分为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其中过程绩效包括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三个方面,产出绩效包括创新技术效益和创新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向刚,2012)。
(2)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对象。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层面既可以是个体绩效也可以是整体绩效,但是这两个评价层面的评价内容有所不同。从衡量联盟目标是否实现出发,个体绩效应反映出个体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整体绩效应反映各联盟成员共同关注的问题和联盟的共同目标(石书玲,2011)。关于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现有研究重点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绩效评价,这些研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评价联盟的整体绩效,第二类评价联盟的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endprint
联盟整体绩效评价是评价国际合资企业的整体绩效。有研究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绩效。合资双方对合资企业的知识贡献内容是不同的。大多数情况下,外方母公司贡献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本地母公司贡献在本地市场经营的经验、技巧、关系、习惯、政策优惠等。曹竹(2008)认为,合资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需要从知识贡献方所贡献的知识内容、知识需求方(即为合资企业)的知识学习效果、知识编码、人际沟通和知识情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绩效。双方母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会显著影响国际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郝燕蓓(2007)认为,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主要经过文化冲突、适应与融合三个阶段,而文化的适应与利用评价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阶段,因此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
评价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现有研究参差不齐。其中,有一类研究主要基于联盟企业目标和联盟体目标一致性视角,强调可以从相同的维度对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只是这些维度反映的内容有所不同。詹也(2012)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双层制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其中单个联盟绩效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反映企业个体的财务状况、对合作的满意度、内部管理、企业间的沟通;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反映出企业管理所有联盟的财务整体状况、合作关系的稳健性和目标的实现、联盟管理的总体效率和效果以及能力提升。另一类研究主要基于联盟企业目标和联盟体目标差异性视角,强调应该根据各自目标的独特性设定不同的评价维度,并且每一个评价维度反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曹兴(2010)研究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绩效,认为其个体绩效体现在技术能力、获利能力和社会资本三方面,其整体绩效主要体现在技术合作效果和网络关系效果两方面。马雪君(2012)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从联盟成员的学习效果、经济收益效果、社会关系效果、管理协调效果四方面评价联盟个体绩效,从技术创新成果、内外网络关系效果两方面评价联盟整体绩效。石书玲(2011)认为:知识联盟的个体绩效从显性利益(联盟企业的财务收益)实现程度和隐性利益(学习对方知识并且创新知识的能力)实现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知识联盟的整体绩效从显性利益实现程度(联盟体的财务收益)、隐性利益实现程度(联盟体的竞争能力)、联盟稳定性(联盟关系)和联盟成长性四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战略联盟形式无论是契约式还是股权式,评价层面无论是个体绩效还是整体绩效,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内容始终围绕着联盟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些研究过于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即预期目标绩效),却未能评价企业在联盟中所取得的非预期目标绩效。基于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是预期目标绩效和非预期目标绩效的统一体分析,在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时,应该同时评价联盟预期目标和非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评价指标
对联盟绩效的度量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Saxton,1997;Gulati,1998;Das&Teng,2003)。绩效评价指标经历一个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的演进历程。单一维度指标往往使用财务指标或某一非财务指标来评价战略联盟的绩效;但随着战略联盟目标的多元化发展,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随之向多维度发展。
(1)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契约式战略联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为:联盟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见表2)
(2)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与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相比,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较为复杂,主要原因在于股权式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层面包括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归纳现有研究,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为:评价层面→评价视角→联盟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见表3)。
四、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联盟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深化。
1.界定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
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把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界定为目标绩效、联盟关系绩效或联盟管理绩效。由此可见,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尚未统一。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应该是反映企业通过结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目标收益和额外收益。因此,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联盟企业目标绩效与非目标绩效的综合绩效,构建更加明确、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战略联盟绩效概念,为相关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2.丰富综合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
现有研究多应用联盟目标实现理论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衡量联盟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没有考虑联盟的非目标绩效。未来研究可以应用综合绩效评价理论,综合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的目标绩效和非目标绩效。
3.深化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体系
现有研究多从联盟目的(知识、企业协同和创新等)着手研究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对象,并根据评价对象设定评价指标。随着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的联盟目的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未来研究应构建能够衡量多元化联盟目标绩效的评价体系,以企业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提供指导。
4.分别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评价体系和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合资企业的整体绩效或同时评价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缺乏关于评价母公司在组建股权式联盟后所获得的绩效(即股权式联盟的个体绩效)的研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强化股权式战略联盟中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差异,分别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Arino, A. Measures of strategic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 validity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34, (1):66-79.
[2]Das. T. K, Teng B. Partner Analysis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19).:110-116
[3]张喜征,芦冬青.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演化模型及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367 -369.
[4]任慧.知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7):101-106.
[5]黄海标,李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5):135-138.
[6]刘国平.基于BSC的新创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联盟风险管理绩效评价[J].供应链管理, 2010,(11):106-108.
[7]张德海.联盟式物流服务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2):37-38.
[8]向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27-30.
[9]曹竹.合资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0]郝燕蓓.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论坛,2007,(11):88-91.
[11]詹也.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3):37-39.
[12]曹兴.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绩效评价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9):12-17.
[13]马雪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8):62-66.
[14]石书玲.基于不同评价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119-122.
作者简介:陈凯婷(1987-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以企业战略联盟为主,并辅以联盟绩效等方向endprint
联盟整体绩效评价是评价国际合资企业的整体绩效。有研究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绩效。合资双方对合资企业的知识贡献内容是不同的。大多数情况下,外方母公司贡献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本地母公司贡献在本地市场经营的经验、技巧、关系、习惯、政策优惠等。曹竹(2008)认为,合资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需要从知识贡献方所贡献的知识内容、知识需求方(即为合资企业)的知识学习效果、知识编码、人际沟通和知识情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绩效。双方母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会显著影响国际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郝燕蓓(2007)认为,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主要经过文化冲突、适应与融合三个阶段,而文化的适应与利用评价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阶段,因此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
评价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现有研究参差不齐。其中,有一类研究主要基于联盟企业目标和联盟体目标一致性视角,强调可以从相同的维度对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只是这些维度反映的内容有所不同。詹也(2012)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双层制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其中单个联盟绩效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反映企业个体的财务状况、对合作的满意度、内部管理、企业间的沟通;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反映出企业管理所有联盟的财务整体状况、合作关系的稳健性和目标的实现、联盟管理的总体效率和效果以及能力提升。另一类研究主要基于联盟企业目标和联盟体目标差异性视角,强调应该根据各自目标的独特性设定不同的评价维度,并且每一个评价维度反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曹兴(2010)研究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绩效,认为其个体绩效体现在技术能力、获利能力和社会资本三方面,其整体绩效主要体现在技术合作效果和网络关系效果两方面。马雪君(2012)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从联盟成员的学习效果、经济收益效果、社会关系效果、管理协调效果四方面评价联盟个体绩效,从技术创新成果、内外网络关系效果两方面评价联盟整体绩效。石书玲(2011)认为:知识联盟的个体绩效从显性利益(联盟企业的财务收益)实现程度和隐性利益(学习对方知识并且创新知识的能力)实现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知识联盟的整体绩效从显性利益实现程度(联盟体的财务收益)、隐性利益实现程度(联盟体的竞争能力)、联盟稳定性(联盟关系)和联盟成长性四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战略联盟形式无论是契约式还是股权式,评价层面无论是个体绩效还是整体绩效,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内容始终围绕着联盟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些研究过于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即预期目标绩效),却未能评价企业在联盟中所取得的非预期目标绩效。基于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是预期目标绩效和非预期目标绩效的统一体分析,在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时,应该同时评价联盟预期目标和非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评价指标
对联盟绩效的度量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Saxton,1997;Gulati,1998;Das&Teng,2003)。绩效评价指标经历一个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的演进历程。单一维度指标往往使用财务指标或某一非财务指标来评价战略联盟的绩效;但随着战略联盟目标的多元化发展,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随之向多维度发展。
(1)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契约式战略联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为:联盟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见表2)
(2)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与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相比,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较为复杂,主要原因在于股权式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层面包括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归纳现有研究,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为:评价层面→评价视角→联盟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见表3)。
四、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联盟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深化。
1.界定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
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把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界定为目标绩效、联盟关系绩效或联盟管理绩效。由此可见,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尚未统一。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应该是反映企业通过结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目标收益和额外收益。因此,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联盟企业目标绩效与非目标绩效的综合绩效,构建更加明确、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战略联盟绩效概念,为相关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2.丰富综合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
现有研究多应用联盟目标实现理论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衡量联盟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没有考虑联盟的非目标绩效。未来研究可以应用综合绩效评价理论,综合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的目标绩效和非目标绩效。
3.深化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体系
现有研究多从联盟目的(知识、企业协同和创新等)着手研究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对象,并根据评价对象设定评价指标。随着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的联盟目的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未来研究应构建能够衡量多元化联盟目标绩效的评价体系,以企业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提供指导。
4.分别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评价体系和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合资企业的整体绩效或同时评价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缺乏关于评价母公司在组建股权式联盟后所获得的绩效(即股权式联盟的个体绩效)的研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强化股权式战略联盟中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差异,分别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Arino, A. Measures of strategic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 validity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34, (1):66-79.
[2]Das. T. K, Teng B. Partner Analysis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19).:110-116
[3]张喜征,芦冬青.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演化模型及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367 -369.
[4]任慧.知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7):101-106.
[5]黄海标,李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5):135-138.
[6]刘国平.基于BSC的新创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联盟风险管理绩效评价[J].供应链管理, 2010,(11):106-108.
[7]张德海.联盟式物流服务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2):37-38.
[8]向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27-30.
[9]曹竹.合资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0]郝燕蓓.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论坛,2007,(11):88-91.
[11]詹也.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3):37-39.
[12]曹兴.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绩效评价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9):12-17.
[13]马雪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8):62-66.
[14]石书玲.基于不同评价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119-122.
作者简介:陈凯婷(1987-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以企业战略联盟为主,并辅以联盟绩效等方向endprint
联盟整体绩效评价是评价国际合资企业的整体绩效。有研究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知识转移绩效。合资双方对合资企业的知识贡献内容是不同的。大多数情况下,外方母公司贡献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本地母公司贡献在本地市场经营的经验、技巧、关系、习惯、政策优惠等。曹竹(2008)认为,合资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需要从知识贡献方所贡献的知识内容、知识需求方(即为合资企业)的知识学习效果、知识编码、人际沟通和知识情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绩效。双方母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会显著影响国际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郝燕蓓(2007)认为,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主要经过文化冲突、适应与融合三个阶段,而文化的适应与利用评价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阶段,因此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
评价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现有研究参差不齐。其中,有一类研究主要基于联盟企业目标和联盟体目标一致性视角,强调可以从相同的维度对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只是这些维度反映的内容有所不同。詹也(2012)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双层制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其中单个联盟绩效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反映企业个体的财务状况、对合作的满意度、内部管理、企业间的沟通;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的重点是反映出企业管理所有联盟的财务整体状况、合作关系的稳健性和目标的实现、联盟管理的总体效率和效果以及能力提升。另一类研究主要基于联盟企业目标和联盟体目标差异性视角,强调应该根据各自目标的独特性设定不同的评价维度,并且每一个评价维度反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曹兴(2010)研究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绩效,认为其个体绩效体现在技术能力、获利能力和社会资本三方面,其整体绩效主要体现在技术合作效果和网络关系效果两方面。马雪君(2012)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的影响因素,从联盟成员的学习效果、经济收益效果、社会关系效果、管理协调效果四方面评价联盟个体绩效,从技术创新成果、内外网络关系效果两方面评价联盟整体绩效。石书玲(2011)认为:知识联盟的个体绩效从显性利益(联盟企业的财务收益)实现程度和隐性利益(学习对方知识并且创新知识的能力)实现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知识联盟的整体绩效从显性利益实现程度(联盟体的财务收益)、隐性利益实现程度(联盟体的竞争能力)、联盟稳定性(联盟关系)和联盟成长性四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战略联盟形式无论是契约式还是股权式,评价层面无论是个体绩效还是整体绩效,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内容始终围绕着联盟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些研究过于关注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即预期目标绩效),却未能评价企业在联盟中所取得的非预期目标绩效。基于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是预期目标绩效和非预期目标绩效的统一体分析,在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绩效时,应该同时评价联盟预期目标和非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评价指标
对联盟绩效的度量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Saxton,1997;Gulati,1998;Das&Teng,2003)。绩效评价指标经历一个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的演进历程。单一维度指标往往使用财务指标或某一非财务指标来评价战略联盟的绩效;但随着战略联盟目标的多元化发展,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随之向多维度发展。
(1)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契约式战略联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为:联盟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见表2)
(2)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与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相比,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较为复杂,主要原因在于股权式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层面包括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归纳现有研究,股权式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为:评价层面→评价视角→联盟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见表3)。
四、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联盟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深化。
1.界定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
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把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界定为目标绩效、联盟关系绩效或联盟管理绩效。由此可见,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内涵尚未统一。企业战略联盟绩效应该是反映企业通过结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目标收益和额外收益。因此,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联盟企业目标绩效与非目标绩效的综合绩效,构建更加明确、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战略联盟绩效概念,为相关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2.丰富综合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
现有研究多应用联盟目标实现理论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衡量联盟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没有考虑联盟的非目标绩效。未来研究可以应用综合绩效评价理论,综合评价企业战略联盟的目标绩效和非目标绩效。
3.深化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体系
现有研究多从联盟目的(知识、企业协同和创新等)着手研究契约式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对象,并根据评价对象设定评价指标。随着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的联盟目的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未来研究应构建能够衡量多元化联盟目标绩效的评价体系,以企业战略联盟的不断发展提供指导。
4.分别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评价体系和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合资企业的整体绩效或同时评价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缺乏关于评价母公司在组建股权式联盟后所获得的绩效(即股权式联盟的个体绩效)的研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强化股权式战略联盟中个体绩效和整体绩效的差异,分别构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个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Arino, A. Measures of strategic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 validity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34, (1):66-79.
[2]Das. T. K, Teng B. Partner Analysis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19).:110-116
[3]张喜征,芦冬青.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演化模型及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7):367 -369.
[4]任慧.知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7):101-106.
[5]黄海标,李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5):135-138.
[6]刘国平.基于BSC的新创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联盟风险管理绩效评价[J].供应链管理, 2010,(11):106-108.
[7]张德海.联盟式物流服务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2):37-38.
[8]向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27-30.
[9]曹竹.合资制造企业知识转移绩效评价及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0]郝燕蓓.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论坛,2007,(11):88-91.
[11]詹也.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联盟组合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3):37-39.
[12]曹兴.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绩效评价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9):12-17.
[13]马雪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C].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8):62-66.
[14]石书玲.基于不同评价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119-122.
作者简介:陈凯婷(1987-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以企业战略联盟为主,并辅以联盟绩效等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