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出行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4-06-16陈德明
陈德明
摘 要:人们出行时依靠的工具有丰富的选择。无论是何种交通工具,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乘客的空间位置转移,当然作为出行人有舒适性要求。然而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载客工具的时间不同、搭载乘客的数量不同、占用公共设施的空间和时间的不同、对人们出行心理的影响也不同。就需要个人针对自己的个人情况对出行方式有个详细的考虑。
关键词:出行成本 出行方式 个人出行欲望 出行=欲念十工具
中图分类号:F4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46-01
1 可支配交通出行资金与出行工具的匹配
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是多层次、多样化。每一种出行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相对的优势。因此既要发挥每种出行方式的优势,又要让其能相互协调来满足居民对于出行的不同需求,发挥出行工具的整体功能。我们选择出行工具时,价格是首要的考虑因素,在没有价格约束的条件下,对于价格我们应该怎样考量呢?这就需要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
以北京居民出行方式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部分城区居民出行的数据,用相关性方法来分析筛选和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紧密关系的因素。以小轿车作为出行方式的函数与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函数的差值构建新函数,选择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成本等作为影响因素,将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比例分为1∶4、1∶3、1∶2,来计算分析出行成本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当出行时间比例为1∶4时,居民使用小汽车出行对应值小于0.1,出行成本缺少弹性调节;当出行时间比例为1∶2时,对应的最大值为0.38,当出行时间比例为1∶1时,对应的最大值为0.87。
2 居住城市的可选择出行交通工具
应该说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是被大众所选择的方式。我国在铁路运输技术上的进步,相比起开始的绿皮车,动车、高铁的高动能只能用飞速来描述。从动能方面而言,虽然和飞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相信随着铁路技术的逐渐提高,二者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按照现在的列车速度,时间成本已经不是非常昂贵,随着速度提高的车票价格也没有超过我们的承受范围。从隐性成本而言,应该说,火车无论从闲暇还是安全角度,没有非常明显的缺陷。虽然在火车上面,你并不能指望看到真正优美的景色,但如果怀着一颗品位和捕捉细节的心,还是能从枕木旁的那些绿油油的草地,黄灿灿的麦田中感受到美的含义。从综合性角度而言,火车确实仍然是推荐的出行方式之一。
前面就已经提到,作为出行工具中最快捷的出行方式,飞机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动能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时间成本方面考虑,飞机最让人不满意的方面就是其高昂的价格。确实,在其逐渐大众化,并当作主流出行工具来看待时,它的价格确实让人望而却步。
从价格和动能两个成本角度而言,大巴应该说是火车的替代品存在于这个市场中。至于二者结合的性价比来说,应该还是逊于火车。选择大巴就意味着几乎没有舒适性。
自行车可以被叫做非主流但我认为会在未来成为时尚的出行方式。在动能方面是可以忽略的,但在显性成本方面来说,不具有太多的优势。当你的出行范围在某个不太大的地域时,自行车在时间方面的劣势会被缩小,而其灵活性的优势会被放大。
3 个人出行欲望与交通工具的嵌合程度
一般来说,选择出门,在出行的每个环节所形成的约束力会被缩小。虽然出行成本本身很高,但是总支出中其他部分更高,所占的比重反而较小了。交通工具对个人出行主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3.1 金钱
个人的经济条件是不同的。选择交通工具时,在考虑出行成本的同时也要满足对于舒适度的要求,出门放松是使人开心的事,不要因为太注重成本而给自己带来坏心情。
3.2 时间
如果每段出行的时间都不受约束,有时间去体验,那么在出行交通工具上不需要特别考虑。但事实是,我们只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部分时间去体验,于是时间成了除金钱之外最大的约束条件。那是否意味着在选择交通工具时,所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呢?事实上时间和体验两者绝不是逆向相关的,出行最为核心的是轻松休闲以及和平时工作学习不一样的舒缓节奏,在交通工具度过的时间也应该被作为整个旅途的一部分进行比较。
3.3 隐性成本
在隐性成本中,最关键的三点就是精力负担、安全度和对环境的感知度。这三点难以通过精确计量但同时又对旅途的满意度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4 结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出行的成本还是出行的舒适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能感受到越来越便捷的交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的好处,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既可以感受到快速舒适,又可以享受到低廉的价格。时间在出行的方式选择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影响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霞,邵春福,曲天书,等.基于网络广义极值模型的居住地和通勤方式同时选择模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2] 刘炳恩,隽志才,李艳玲,等.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8(5).
[3] 贾洪飞,龚勃文,宗芳.交通方式选择的非集计模型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6).
[4] 李霞,高利,刘玉国.基于交叉分层Logit的轨道站点周边居住地和出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6).
[5] 姚丽亚,孙立山,关宏志,基于分层Logit模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