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洋航天测量船动力装备保障对策研究

2014-06-16曾庆锁史铭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保障装备对策

曾庆锁 史铭

摘 要:文章分析了远洋航天测量船动力装备保障的特点难点,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密度任务形势下船舶动力装备保障的几点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装备 保障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016-02

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远洋航天测量船出海执行测控任务越来越频繁,高密度、高强度的海上测控任务对船舶动力装备保障提出严峻挑战。

1 远洋航天测量船动力装备保障的特点和难点

船舶动力装备主要包括主推进装置、供电设备、集中控制台、舵机、减摇鳍、空调制冷设备、海水淡化装置、冰库冷藏系统、甲板机械、救生设备等,是船舶在海上赖以生存的基础,高密度任务形势下其装备保障主要有以下特点难点。

1.1 装备运行时间长,使用强度大,可靠性要求高

高密度任务形势下,船舶动力装备要求连续不间断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下,承受高强度、大载荷、长时间的考验,部分装备因不能按规定的期限进行保养,装备故障率上升,加上海上保障环境恶劣,远程保障困难,支援保障受限,从而对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动力系统复杂,新技术应用多,维修保障要求高

测量船动力装备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由此带来的维修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作为现场第一维修力量的船员级维修能力与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动力装备维修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故障维修对设备厂家依赖较大。

1.3 设备运行时间长,备品备件消耗大,精确保障要求高

测量船执行任务期间,船舶动力设备维修大都以换件为主,备品备件能否供应得上,将直接影响修理进程,因此,对备品备件的科学化、精确化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1.4 进口设备多,备件采购周期长,经费消耗大

新一代测量船动力系统大量采用进口设备,维修成本高,备件订购周期长、价格昂贵,保障经费消耗大。

2 远洋航天测量船高密度任务形势下船舶动力装备保障对策

2.1 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加强维修保障对策研究

深入研究总结近年来船舶动力装备保障的成功经验,积极摸索设备维护保养、故障发生和备品备件消耗规律,特别是摸准关键装备的故障范围、频度和备品备件消耗规律,结合高密度任务设备长时间、高强度连续运行的要求,运用故障统计分析、保障机制创新等手段,积极谋划和制定保障方案和预案,形成科学完备的保障预案体系。一是根据装备动用强度把握保障重点。只有把握好装备保障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掌握装备保障工作的主动权。高密度任务船舶动力系统动用强度较高的是主副机、舵机、电力网络、空调冰机系统、海水淡化装置等设备,要切实摸清这些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备品备件筹措、故障排查修理等方面的保障底数,加大装备维修保障和备件投入力度,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二是依据装备运行状况,确定保障重点。从动力装备的故障规律分析来看,经过码头期间对装备进行充分检修保养后,运行初期工况稳定,状态良好;进入中期,设备陆续出现较易判断的“常见病”,只要备件充足,一般易排除;进入后期,装备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技术状况有所下降,突发故障增多,容易出现一些难以判明的“重难病”,排除有一定困难,这时必须加强装备运行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争取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同时强化故障抢修力度。三是装备机关要注重深入一线,及时了解设备状态,充分掌握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加以分析解决。装备机关组织岗位人员对新情况、新特点进行研究论证,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落实。

2.2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装备维修保养

要以保持装备的完好率为目标,既要加强故障设备的检修力度,更要重视抓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一是重点抓好装备码头航修,做好装备日常维护和故障归零工作。要严格落实装备管理责任制和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科学制定检修计划,注重加强日常维护工作落实及维修过程控制,确保维护与维修质量。一线参试单位要适当增加备航检查次数,力求设备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把设备故障与隐患解决在任务前期,确保装备不带问题和隐患出航。二是重视做好装备的预防性检修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实践证明,装备预防性检修保养是保持装备完好率、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减少故障发生的基础,是装备保障的根本所在。要将装备检修级别由现行的周检修、月检修、码头航修等传统型的保养管理模式,向依据装备的使用寿命、维护周期和检测运行状态来确定检修保养等级的模式转变,对主要设备的检修保养实行精确化管理。对航行中未使用的设备,组织设备执掌人员及时进行保养;对有功能备份的装备,做到交替使用,交替保养,始终保持装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科学编报,精心筹措,确保备品备件齐全配套

船舶动力装备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运行,必然会带来备品备件消耗量的增大,在备件保障上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坚持规模与需求适配。一要深入开展备品备件普查工作。各船认真清查库存备件数量,检查测试备件质量,对过期失效的备件及时清理,根据备件的库存数量、编制数量,科学编报补给计划。二要优化配置,创新储备。一方面对一些简便、常用、消耗量大的备件,要提前购置入库,使备件储备保障跟着任务计划走。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预购关键性备件,尤其是单点失效备件,在经费上实行重点保障,确保备件在数质量上保障到位。三要注重筹措手段创新。针对故障率低、但备件价格昂贵的装备,与厂家进行沟通协调,通过签订租借协议,进行备件租借,待任务完成后,进行消耗结算,避免造成物资和资金的积压浪费,以提高经费的保障效益。

2.4 加强训练,完善方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装备训练是提高高密度任务装备保障的重要举措,要切实抓好人机结合装备训练,提高船员的自修能力。一是开展应急抢修训练。各船制定各种抢修预案,强化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岗位人员故障判定能力、换件修理能力。二是加强船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船员维修技能是船员搞好自修,增强海上任务应急排障能力的重要保证。要利用办班培训、进厂学习等时机,加强车、钳、焊等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维修技能娴熟的船员级维修人才。出海执行任务期间,安排随船保驾厂所师傅进行现场授课,不断提高船员实操技能和排除故障能力。三是正确操作使用设备。坚持“依法管理、按章操作、正确使用、定班巡检、重点防范、及时排查”的工作思路,按章操作使用设备,加强装备运行中的参数管理。坚决杜绝错操、误操设备的现象发生。科学调配装备工作时间,均衡使用装备。四是组织成立海上机电维修班,提高应急抢修能力。维修班由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专门负责海上任务期间的动力装备故障抢修工作。

2.5 拓宽思路,提前谋划,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船舶动力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仅依靠自身技术力量,难以全面承担装备应急保障任务。因此,必须建立并形成联合应急保障机制,拓展装备技术保障渠道。一是建立各设备厂家技术支持信息联系卡,畅通联系沟通渠道。任务中,当设备发生故障或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时,通过卫星通信直接向厂所维修专家咨询,申请技术支持,实现远程指导。二是加强与中远、中海等远洋公司及设备服务商的沟通协调,启动海外应急保障模式。当测量船动力设备突发故障时,根据测量船计划停靠的港口,依托海外服务机构,在停靠外港期间完成故障检修和备件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品芳.船舶管理[J].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6(12).

[2] 张玉龙,张兴芝.轮机长业务[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0).

猜你喜欢

保障装备对策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诊错因 知对策
防晒装备折起来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