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三个特点

2014-06-16管建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5期
关键词:指向阅读课道德

管建刚

阅读有三种属性。基于意思的理解,是阅读的自然属性;基于意义的理解,是阅读的道德属性(或是政治属性);基于表达的理解,是阅读的专业属性。下面结合阅读的三大属性,谈谈我对朱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的理解和感受。

一、阅读的自然属性上,要速战速决

在阅读的自然属性上费时太多,是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白话文意思的理解自然而然,读下的文字,犹如吃下的食物,十有八九,不用吃“健胃消食片”,就能自然消化。吃下东西,十有八九消化不了,不是吃错东西,就是胃不好。凡要导演跑来解说才看得懂的电影,不是坏电影,就是不该在这个年龄来看的电影;凡要老师苦口婆心讲解才看得懂的文章,不是坏文章,就是不该在这个年龄来读的文章。对文章意思理解的阅读,边上很少要站个人,絮絮叨叨,哪怕那人是专家。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预习读通课文,朱老师也正是这样做的。朱老师的课,在阅读的自然属性上处理得很清爽、很干净,学生概括课文的两个故事,不去纠缠哪里看出了“着迷”、哪里看出了“迷恋”。生活中的阅读,读完全文,回头想一下讲的意思,如此而已。“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不要意思的理解,而是可以简单些再简单些,简洁些再简洁些。基于意思理解的阅读一点也不复杂,只要交给学生几个方法就行了:(1)概括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3)联系生活理解的方法;(4)用关键句、关键词理解的方法;(5)读懂言外之意的方法。五大方法,三、四年级一定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五、六年级已不是新授,而是巩固性使用。朱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这一点。

二、阅读的道德属性上,要点到为止

语文的沉重,在于它的道德属性(或政治属性)上。一谈语文,似乎天下兴亡、个人毁誉,它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事都不能“过”,一“过”,即会适得其反。很多教师对课文道德属性的解读、发挥与教学,超越了文章本身所能承受的,也超越了语文教师自身所能承受的,那些“深度解读”不是以人格实践为基础的,教师传授的是拔高了的“思想”“人格”“高度”。这些迟早会露馅,露馅了迟早要遭报复。《少年王冕》,激情“说孝”,生活中教师也没做到,学生一旦得知真相,筑起来的道德大厦,瞬间坍塌。“人文性”的“人文”两字,说到底,重在教师这个“人”,而不是教师手里拿着的那个“文”。人,比文更重要。教师自身的道德力量、人格力量,远胜于课文里的道德力量、人格力量。一群有道德力的教师,自会熏陶出一群有道德力的学生。教师缺乏了道德力,讲台上冠冕堂皇、慷慨激昂,没用。道德和人格上的影响,一切由“人”组成的团体所产生的影响,比书的力量要强大。办公室文化、教研组文化、教师社团文化对教师的教育态度的影响,比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要强大,不然只要发苏氏的书,教师就都热爱教育事业了。

要说《装满昆虫的衣袋》的道德意义也不少:学习要专心致志,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父母反对,伟大出自痴迷……要抠词扣句,要微言大义,要补充材料,能花去你很多的课堂时间。阅读的道德属性,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人,对意义的理解跟心理年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没到那份上,说了也白搭。朱老师出示“着迷”“迷恋”“痴迷”,学生有了关键词的帮扶,一下子把握住了主旨。课的结尾,朱老师点了一句:“读了这本书,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要坚持下去,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阅读的道德属性,点一下就可以了。多了,会成为思品课;深了,会成为哲学课。

三、阅读的专业属性上,要切中要害

意思的理解不难,意义的理解,教师在合适的地方“点”一下即可。多出的时间花哪里?阅读的专业属性上。阅读数学书、阅读历史书、阅读生物书、阅读思品书,跟语文课上的阅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不是意思,也不是意义,而是表达。童话小说的《白雪公主》和电影的《白雪公主》,有什么区别?小说《红楼梦》和电视剧《红楼梦》,有什么区别?内容上,只要忠于原著,没什么区别。区别在表现手法,电影、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和小说的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

以往的“读写结合”,考虑的是课文本身的写作特色,或文体性的写作知识,比较大,有点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它对“表达”上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作文的需要,切中学生作文需要的“要害”,而不一定是课文本身最精妙的地方。《装满昆虫的衣袋》,朱老师选择了“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什么时候要写配角的话”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从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的——五年级的学生写事情,很少考虑配角的话该不该写。朱老师在这里发力,好。朱老师也注意了题目。说实话,教材里的好题目不多,《郑成功》《莫高窟》,写什么题目就是什么的,往往误导了学生。这篇课文的题目,真的不错。

读懂“写什么”,是理解“怎么写”的基础。不少时候,理解了“怎么写”,反过来也会帮助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障碍之一,就是遇到了陌生的表达形式。当学生明白了配角的说话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角,对这种表达形式的领悟会促进对内容的理解。由此你便会明白,“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走向机械的作文技巧。走向机械的作文技巧的阅读课,也不是真正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这就像指向意义的阅读课,从来不会认为思品课是它的另一表现形式。

附带一说,朱老师的课,另几处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领悟“说话句”的表达奥秘,朱老师嵌入了朗读训练。二是引入课外阅读,朱老师寻找的片段,与本课的教学要点——说话句,息息相关,从而引导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外书,不只是看内容,也看表达。三是意思理解、意义理解、表达理解,在朱老师的课上,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融合的。第一环节的概括故事,理解意思与课文总体布局、结构结合在一起;第四环节的课外阅读,意思、意义、表达都有了。这样上,这样走,“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才会越来越好。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本部校区 215000)

猜你喜欢

指向阅读课道德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跟踪导练(五)(2)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