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分析陷在“误差”里

2014-06-16蓝小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4期
关键词:平均数汇报误差

蓝小平

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的过程都是从问题出发,经过猜想、验证以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目前的科学课在实验分析形成结论的这一重要环节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分析陷在误差里”,这里就对这一问题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 案例与问题

教材内容:

五年级下册《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先说古人制作水钟来测量时间,再提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成计时的工具的?”继而进行“滴漏实验”。

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观察几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教材提出问题“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其目的是:用同一容器做实验,从300毫升的水中流出100毫升的水,做几次这样的实验,其结果是时间相同,从而证明用水可以测量时间。)

部分实录:

在学生做完三次实验后,进行实验分析。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每个小组都实事求是地汇报本组三次实验漏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第一组:2分20秒、2分24秒、2分15秒;第二组:2分40秒、2分51秒、2分43秒……教师将各小组汇报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直到12个小组汇报完。

2.求各小组汇报的三个数据的平均数,并把平均数作为标准数。

3.引导学生纵向对比,让学生发现在各小组的数据中,三次实验的时间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有差别,就是每次实验都有误差。

4.分析为什么有误差,找出引起误差的原因。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三次实验同样是流出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会不同?”学生有的说:“每次实验用的水虽说是300毫升,但总不可能一滴不差。”有的说:“漏出100毫升的水计时也有误差。”有的说:“取100毫升的水也有误差。”有的说:“装水的容器有时放得直、有时放得倾斜也会有误差。”等等。

5.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存在误差。

问题:

咋看起来,以上实验的分析很缜密,推理得很到位,最终形成了很严谨的结论。但仔细分析,却存在问题:本来是要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水可以测量时间;但却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存在误差。再认真看看其整个实验分析都围绕“误差”在转。

一句话:分析陷在了“误差”里。

二、 原因与对策

原因:

1.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每组学生三次实验的结果时间数据不同。

受教材影响,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重复观察几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显然,教材的意思是三次实验所需的时间相同,只有时间相同,才能证明用水可以测量时间,如果时间不相同,那证明不能用水测量时间了。教师备课时认为学生汇报三次实验的数据是一样的,是一样的话,就可以分析得出所希望的结论——用水可以测量时间。但学生实事求是的汇报,三次实验所需要的时间不一样,时间不一样,变成结论是用水不能测量时间了,与目标相反,怎么办呢?这时教师还是很机灵,马上分析原因,找到了其原因在于实验时有误差,所以要对误差进行分析。

2.受平常定量分析时求平均数的影响。

学生汇报的数据是有误差的数据,那标准数据又是什么呢?教者想到在许多定量分析中常常求平均数,因而也来求平均数,并用平均数作为标准数。但在这个实验中,根本不存在标准数的,各数与平均数相比的差值并不是误差值。因为如果你做四次实验、五次实验,求得它们的平均数会与三次实验的平均数相同吗?显然不会,这就说明其平均数并不是标准数。

3.受一般的实验分析影响,在实验分析中得出一个结论后,就认为完成了实验分析。

在绝大部分的实验分析中,都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后得到一个结论,分析也就完成。受这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在实验分析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结论“实验存在误差”后,教者也就认为这一实验的分析已经完成。谁知,这一实验分析很特殊,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当然要分析实验存在误差,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得出“水能测量时间”的结论。

对策:

1.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尽量减少误差。

2.要肯定学生敢于实事求是汇报的学习态度。

3.不求平均数,因平均数并没作用,它正如前述的那样,并不是什么标准数,而且容易引起误导。

4.应从实验越精确误差就会越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分析过程为: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获取三次实验的所需时间的数据,并板书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2)引导纵向观察,观察各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发现三个时间的数字不同,但很接近,都相差不到10%。

(3)分析此实验存不存在误差,经分析在计时和计量等方面会存在误差,所以所测的时间也有误差。

(4)提出假设让学生讨论:如果用更精确的计量和计时仪器做实验,计量和计时的误差是不是更小,那么所测的三次时间是否会更接近?在仪器非常非常精确的情况下做实验,三次实验所测的数据是否接近相同?其讨论的结果是肯定的。

(5)依据“在实验仪器非常非常精确的情况下做实验,三次实验所测时间数据接近相同”的观点,再继续推理:三次实验所测时间数据接近相同,可不可以看成时间数据相同?回答也是肯定的。因而可以推测出“在同一容器相同多的水里,流出的水相同,时间也相同”的结论,所以“水可以测量时间”。

这样分析就不会陷在误差里,而且推理得更严谨。

此案例是科学教师在实验分析时容易陷在“误差”里的典型案例,在科学课是定量分析的实验分析中,不注意的话,都容易陷在“误差”里,如“摆的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实验。希望科学教师引以为戒,对类似的实验分析既要分析实验存在误差,更重要的是要从“误差”里走出来,回归到针对问题的分析中,去科学而严谨地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福建省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 366300)

猜你喜欢

平均数汇报误差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精确与误差
领导难找
压力表非线性误差分析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