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品中材料综合运用的思考
2014-06-15戴云亭
戴云亭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上海 200062)
陶瓷产品中材料综合运用的思考
戴云亭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上海 200062)
将多种不同的材料与陶瓷材料结合,设计既具有时尚性又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当代陶瓷产品,是目前陶瓷产品设计的探讨话题。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如何突破 “制器”局限,将其它材料与陶瓷材料相结合,设计出具有一定时尚元素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产品,具有现实意义。
材料综合运用;视觉吸引;触觉吸引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将“陶器”与“瓷器”统称“陶瓷器”,虽然它们采用的材料、工艺、烧制的温度以及吸水率和表面观感等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我们统称其为“陶瓷”, “器”指的是:用黏土、陶土、或者瓷土分别经过“型”的塑造过程,通过一定温度的烧制所形成的器皿。鉴于当今新的设计观念越来越强调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并赋予各种不同材料以丰富的语意和内涵,陶瓷产品设计便不仅要考虑陶瓷材料的配方与烧制温度等制陶工艺,而且应关注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如何和谐共存,呈现并引导新的陶瓷产品设计风尚。
一、材料综合运用的设计原则
现代陶瓷产品的设计应该是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多元化、个性化、情趣化等审美要求是其设计的方向,这也是所谓的“跨界设计”的理念的体现。因此,不断探索和研究不同材料的语意内涵,结合相应的工艺技术,打破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界限,实现多种材料与陶瓷材料相结合,突破传统陶瓷产品设计中单一材料特性的束缚,彰显当代陶瓷产品设计的时尚性,是现代陶瓷产品设计的新课题。
材料综合运用的总体设计原则主要包括材料结合的视觉吸引原则与材料结合的触觉吸引原则。
(一) 材料结合的视觉吸引原则
在对材料语意表达的研究中,材料的视觉吸引显然是设计师最感兴趣的领域。所谓视觉吸引:是指某种材料所呈现的某种独特的质感、肌理或色彩对观者视觉上的触动。从设计者的角度而言,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结合,相互映衬形成视觉对比关系,可以达到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当前陶瓷产品设计师较多地运用了陶瓷材料与其它材料组合的表现形式,比如陶瓷与金属材料的综合运用(见图1、图2)。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非常在意材质给予他的视觉美感,产品材料引起的视觉美感能够激发他的购买欲望。现代陶瓷设计中,如何利用相应的工艺技术,将现代工业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结合,形成新的“视觉吸引”,是产品能否引领消费市场、体现时代特征的关键。
图1Fig.1
图2Fig.2
(二) 材料结合的触觉吸引原则
在陶瓷产品设计过程中,陶瓷材料肌理与陶瓷表面釉彩是陶瓷设计师借以令观者产生光滑、粗糙、冷热等感觉的重要要素,是陶瓷设计师营造触觉效果的重要媒介。但是,陶瓷材料的单一质感并不足以产生多样化的触觉效果,金属、木头、玻璃、水泥、纤维、石材等因此成为陶瓷产品设计的重要辅助材料,将这些辅助材料与陶瓷材料相结合,能够吸引人们产生用手去触摸的冲动,通过触觉去感受产品的轮廓、形体,引发观者的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感觉,产生单一陶瓷材料所无法达到的触觉吸引的效果。金属或木质材料等经过表面处理后产生的光洁与粗糙、粗壮与纤细的触感,成为陶瓷艺术家和陶瓷产品设计师表达情感的最佳手段。一般认为,在形态认知方面,体现力量的是球体、块体、面体的形态组合。事实上,材料的质感同样可以令观者产生大体量的感受。陶瓷产品所使用的陶土本身经历了从柔软到坚硬的材料质感变化过程,它与金属和一些可塑性材料有着非常相似的特性。木材的硬质感觉较金属而言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棉纱、丝绸等纤维材质则给观者一种柔和亲切的感觉。当然,仅靠具有质感的材料不足以营造触觉吸引效果,它还需要创作者和设计者对于各种材料的组织搭配和精心设计。由图3、图4我们不难看出各种材料与陶瓷材料结合后产生的触觉吸引效果。事实上,陶瓷产品设计中所谓“质感”,也就是利用不同材料的触觉特性,表现各种材料所具有的“器中之道”。
二、陶瓷产品设计中材料结合的具体方式
传统陶瓷产品的设计,主要利用陶瓷材料中的陶、瓷土及各种色釉的特性营造视觉和触觉效果。现代陶瓷产品的设计则除了利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之外,还需要研究不同材料的光感、色彩、表面肌理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综合思考辅助材料与陶瓷材料之间的对比关系,体现当代设计的审美追求,实现时尚与古典交融的审美情趣。所以现代陶瓷产品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如纤维、金属、纸、塑料等一些人造材料以及竹、木、石等一些自然材料,比如木质杯盖陶瓷杯(见图5),竹丝、陶瓷粉、环氧树脂结合制作的灯具产品(见图6),竹节形态的陶瓷产品(见图7)等。
图3Fig.3
图4Fig.4
(一) 陶瓷与金属材料的结合
图5Fig.5
图6Fig.6
图7Fig.7
金属材质具有闪烁的外观和高端时尚的迷人气质,陶瓷材料具有质朴、细腻、自然、亲近的风范,将金属材料“阳刚”的冷艳与陶瓷材料“阴柔”的温润相结合,让“阴阳交合”的现代设计意境和传统审美语意透过具象之“器”散发出来,可以看作是金属材料与陶瓷材料结合的最好的审美效果。早在宋代,欧阳修就在其《归田集》里提到“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说明陶瓷与金属材料的综合运用在中国古代传统陶瓷设计中早已有之。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用古瓷片与贵金属银、铜材相结合,将古瓷片镶嵌在金属银边中,将青花烧制在铜盘上(见图8,图9),突破传统陶瓷产品的局限,把传统融入于现代,把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应用到传统的陶瓷产品中,真正成为了当今时尚设计中材料“跨界”应用的典范和一种新的趋势。
(二)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结合
图8Fig.8
图9Fig.9
陶瓷与玻璃是二种比较接近的材质,陶瓷与玻璃的结合运用往往能够产生一种曲折、飘然、流动的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设计师田中美佐便利用亮面瓷器与半透明玻璃的结合产生一种秀美的视觉效果(见图10、图11)。玻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陶瓷则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二者都需要经过高温烧制才得以成形,因此陶瓷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所以,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 “同质不同类”的材料的组合。玻璃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陶瓷则是不透明的坚实材料。因此,将玻璃材质与陶瓷材料相结合,陶瓷产品更能呈现出一种柔美、典雅的时尚特征。
(三) 陶瓷与木质材料的结合
图10Fig.10
图11Fig.11
图12Fig.12
木材本身具有天然花纹,直接取自自然,同时木材具有易为人接受的良好触觉特性和可塑性,软硬适中,易加工,是一种质轻而强度高的材料,与陶瓷材料一样都是自然、绿色文明的象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话。作品题为“共生”的陶瓷材料和木质材料结合设计的杯子(见图12、13),将白色釉面的陶瓷杯与造型独特的木底座完美结合,体现了现代生活中追求自然、生态的审美理念。
(四) 陶瓷与纤维材料的结合
陶瓷材料与纤维材料的结合展现了陶瓷产品的一种软硬兼容的品质美感。陶瓷具有的坚硬材质感与纤维材料柔软、弹性、透光、轻盈的特点形成对照,表现出软、硬质材料的相互交融,平面与立体、织与编、粗与细的设计语言,赋予传统陶瓷艺术以一种现代、时尚的设计美感。2009意大利米兰家具展中的陶瓷花瓶新概念设计的作品(见图14、15),陶瓷材料设计出纤维材料的皱折形态,可以看作是对其他材料的艺术形式的借鉴与学习的案例。
图13Fig.13
图14Fig.14
图15Fig.15
事实上,陶瓷与其他多种材料的结合设计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我们前面所探讨的几种材料与陶瓷材料的结合之外,各种材料与陶瓷材料结合运用的话题,以及不同材料结合呈现的视觉吸引和触觉吸引话题,将在现代陶瓷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德国艺术心理学、电影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所说:“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所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1]辞海编委会. 辞海[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2] 戴云亭. 材料与空间展示[M].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3]冯先铭, 安志敏, 等. 中国陶瓷史[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6.
[4]邱蔚丽. "瓷龙"与"锦龙"—陶瓷艺术中龙纹的经典"跨界"的意义[J]. 陶瓷学报, 2012: 2.
[5]刘淼.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M]. 广东: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Integrated Us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in Ceramic Products
Dai Yun Ting
(School of Desig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 hot issue for the designers of contemporary ceramic products is how to combine different materials with ceramics to make a product that is fashionable and has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break the limits on “a vessel”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creative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ed use of ceramics and other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to some principles to produce designs fo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products with fashion elements.
materials using; visual appeal; tactile appeal
date: 2014-01-06. Revised date: 2014-03-20.
TQ174.74
A
1000-2278(2014)04-0444-05
10.13957/j.cnki.tcxb.2014.04.020
2014-01-06。
2014-03-20。
戴云亭(1963-), 硕士,副教授。
Correspondent author:DAI Yunting(1963-), Master,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ytdai@design.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