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青岛世园会看什么

2014-06-14李菲

商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世园青岛园区

李菲

2014年,来青岛世园会到底看什么?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看世界”,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在241公顷的园区内,涉及37个国家和1个国际组织的青岛世园会园区,围绕“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进行集中展示,高超的园林艺术、别样的城市特色、先进的理念等必将留给每一位游客毕生难忘的印象。

看“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它无处不在,即使是在园林艺术中,中国人也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看作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抒发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青岛世园会始终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致力于打造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园区。

早在规划设计之前,世园执委会就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对园区动植物资源以及土壤情况等进行了普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此后,在保护百果山原有动植物资源基础上,世园会积极引进适宜青岛气候特点的苗木花卉,并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合作,引进驻留青岛的野鸭等野生鸟类,丰富、补充和完善园区动植物种类。据统计,青岛世园会共配置设计植物种类1700余种,是原有植物种类的10倍多。

唐代王禹偶有诗曰:“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园林农耕,花开三季,也是世园会“自然”建设的一大特色。结合片区特色配置植物组合,不仅让片区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为游客带来更多的美景。举例来说,在科学园,春夏秋三季分别套种栽植成片的油菜花、观赏向日葵和荞麦,三种农作物开花的效果为游客们呈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花田美景;站在飞花区底部,风从山上来时,万花舞动,再加上顺应坡势而建的层层花墙,推开一波波花海,荡起一道道彩浪;在青年大师园,不同的空间种植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果蔬植物,各自成片的植物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当然,“自然”建设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考虑到园区地形复杂、植物多样、水系众多的特点,世园会的建设者并未简单的“按图施工”,而是让工程建设融于自然环境,尽量避免对周边山体及绿化植被的破坏。比如,保留毕家水库扬水站、沈鸿烈桥、樱桃沟、梨树坡等自然、人文遗迹;在全部保留水杉、杜仲等原有行道树和自然生长的杨树、梧桐、枫杨等大树的同时,选用适宜青岛气候的银杏、榉树、朴树等树种作为新栽行道树;在园区道路选线时,尽量利用原有通道,保护现状景观,减少迁移树木约3000棵,使道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因势造景、体现山地特色也是“自然”建设的特色之一。比如,科学园利用原有山地及台地因势造景,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植被,园内天然形成的冲沟自成一景,颇有些“山林野趣”的意境;绿业园龙园,造景采用“依山就势、力求自然”的原则,设计整体融人中国传统“龙的形象”,在自然中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富于变化的生动造型;主题馆、梦幻科技馆、滨水餐厅等建筑物均进行了屋顶绿化设计,屋顶绿化率达到48%,使建筑物掩映在绿色之中,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看“海洋”

提到青岛,大家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那片辽阔的海洋。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国家海洋科研中心,青岛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就是海洋,海洋特色也是青岛世园会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在国内世园会中,青岛世园会首次设立了海洋馆,构建陆地大型海藻活体养殖和观赏系统。在封闭循环系统中养殖活体巨藻、二轮爱氏藻等世界知名的海底森林大型藻类,同时通过调控各种因子来实现海洋动物和藻类共同生活,展现海底森林的壮丽景观。据悉,海洋馆正常大约需要1600吨海水,全部依靠载重30吨的运输车从海边运至世园会。

在探索海底森林奇观之余,青岛世园会也不忘关注沿海景观。青岛地区的沿海滩涂,生长着数十种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耐盐碱地被植物,但一直没有被开发利用,青岛世园会试验引种了单叶蔓荆、滨旋花、红花罗布麻、海滨木槿等多种特有乡土耐盐碱地被植物。这些植物每年只需平均浇水4-6次,不仅可以比常用草坪节水70%,而且其丰富多彩的花型花色能够创造出富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景观。而且通过驯化应用后,它们还可以在园艺绿化中推广应用。

入深海,岂能空手而归。青岛世园会精心遴选的青岛百合(崂山百合)、老鹳草等濒危的本土特色植物种子伴着“蛟龙”号一同潜入数千米的深海。据悉,这些种子会在园区内进行繁育展示。此外,世园会还将综合展示“大洋一号”、“向阳红09号”远洋科考船的科学考察成果,让游客在欣赏园艺花卉的同时,近距离体验“走向深蓝”的奥妙,展示青岛、中国的海洋科研实力。

“看”海,也要护海。除了展示海洋珍奇植物,青岛世园会也很关注保护海洋环境。曾经严重困扰青岛海洋环境的浒苔,在青岛世园会却“由废变宝”。青岛世园会与海大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浒苔和海带为原料,加工制成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生态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平衡植物营养、促进快速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并在园区里推广使用。

看“低碳”

眼下,全球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步入青岛世园会园区,“低碳”之风扑面而来。为了充分演绎“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2014青岛世园会编制了《2014年青岛世园会绿色建设导则》,将“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融入世园会的每一个细节,身体力行地践行“低碳”建设,倡导低碳新生活。

无论是园区设施,还是场馆建筑,处处都吹拂着浓郁的“低碳”之风。与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相比,青岛世园会更加注重使用新能源。比如,主题馆、地池服务中心等使用光导照明系统,不需要灯泡,直接把外部的阳光“引入”室内来用,大幅度降低场馆的照明耗电量;植物馆玻璃幕墙采用新型节能型超白玻璃,利用其超强的透光性能以及优秀的拦截紫外线效果,降低建筑物内部的照明能源消耗和空调制冷消耗;园区引进绿色环保的电动观光车,并根据地形特点设置缆车系统,让游客感受低碳之旅。

通过废弃物再生利用、使用新工艺等减少材料损耗,也是世园会“低碳”建设的秘诀之一。透水地坪、透水砖等透水性材料被大量地应用到人行道建设中;园区部分铺装采用建筑垃圾中产生的废砖中的砖骨料经加工而成的再生砖;园区场馆室内装修使用了被称为“涂料工业绿色革命”的贝壳粉生物涂料,不含任何刺激性物质。endprint

“低碳”建设当然也离不开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德合作分质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将世园村及安置区的污水综合收集处理,实现水的分质供给与排放、污水再生利用,区域内节约新鲜用水40%以上;园区喷雾降温系统既可以主动调节室外温度,也可以降低可吸入污染物,为游客营造舒适良好的参观环境;世园会还结合地形条件,通过雨水边沟、植草生态边沟等方式,截流、下渗雨水,不仅提升景观效果,也实现雨水利用。

看“智慧”

青岛世园会不仅是一场园林盛宴,同样也是一次先进科技的集汇。“智慧”算得上是青岛世园会最亮眼的特色之一。青岛世园会通过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系统化整合和利用园区各项资源,在实现管理者的“智慧”管理的同时,也必将为游客展开一幅幅“智慧”生活的新景象。

一个高效智能的系统让青岛世园会的管理者实现“智慧”管理。管理者只需要通过综合指挥平台就可以获取园区的各类信息,从而大大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缩短问题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园区各处安放了联网监测器和相关检测设备,管理者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采集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同时还可以实现火情、水情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在传统的安全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功能基础上,青岛世园会的安防监控系统还采用现代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通过高清图像采集,利用后台强大的分析软件和警报联动功能为管理者实时统计人数、提供入侵检测和物品防盗。

“智慧”服务贯穿了青岛世园会游客的游玩的始终。利用网页三维、虚拟现实、全景浏览等技术手段,青岛世园会将世园会的展示内容呈现在互联网上,让游客获得“未到现场,却身临其境”的体验;青岛世园会的每张门票都内置带有全球唯一的号码RFID芯片,就像一把钥匙,为游客开启世园的“智慧”之旅;青岛世园会在世界范围的园艺展会中首次使用了自助移动智慧导游系统,让游客仅持一部移动终端即可获得园区电子地图导览、线路导航、电子讲解、植物百科、微博互动、趣味游戏、实景游戏、信息推送等服务。

看“文化”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世园会不仅是简单的园艺科技的展览,同时也是各国文化理念的体现。仅有物质内容的世园会,往往曲终人散;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世园会,才能余韵悠长。

在筹建之初,世园执委会就把“文化创意”作为世园会的重要理念,并贯穿了青岛世园会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让参观者在欣赏五彩缤纷的园林园艺精品的同时,体验多种多样的文化魅力。

在规划、建设中融入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世园会的内容,还活跃了世园会的氛围。这也正是世园会的魅力所在。按照“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飘带、四季永驻”的创意,241公顷的园区被规划为“两轴十二园”的格局,将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与人们的美好期望完美结合;观景台外形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取材于荷花和青岛市花耐冬外形,以及儒家“花看半开”之意,表达了东方特有的美学体验理念;国际园里“一步一风景,一园一故事”,展现缤纷多彩的异域园林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除了这些观赏性的园区景观,围绕着“山海和韵、华彩乐章”为活动主题,青岛世园会还安排了开闭幕式、固定舞台类演出、行为艺术类表演、行进队伍表演、仪式类活动、参展方活动日/文化周、欢乐嘉年华、国际花卉竞赛、大型音乐水舞秀、城市文化活动十大板块文化活动。184天的展期里,3000场各类演出活动将以平均每天16场的频次,分布在园区不同位置进行展演,向游客展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异域风情,彰显青岛乃至中国的文化底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园青岛园区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世园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暨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启示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