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分析

2014-06-14付启元卢立菊

档案与建设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港实业孙中山

付启元 卢立菊

(1.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8;2.孙中山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14)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和方式。孙中山思考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其中依据《实业计划》绘制的《孙总理实业计划图》,内容丰富详实,具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宏大深远的前瞻性,对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孙中山著述《实业计划》的时代背景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是根据孙中山所著的《实业计划》一书绘制的,简明扼要地反映了孙中山关于中国发展实业的战略构想和具体规划。

从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各主要交战国投入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有的国家甚至把整个国家经济都纳入到战争机器中。1918年战争结束后,欧美各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国家战时用来为战争服务的工业设备将大批闲置无用,众多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工人将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二是在战争中动员起来的数百万军人,战争结束后面临着转业从事生产和生活安置的普遍问题,需要政府迫切关注;三是战时各国储备的众多战略物资需要消费,否则将直接影响工业的再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孙中山很清楚地看到以上三点,热情地希望欧美各国能到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来此开发资源,开展商贸活动,并为此用英文撰写了《实业计划》来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幸的是,欧美各国政客无视孙中山的建议,上述各种问题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仅仅10年以后即1929年,就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并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列强忙于战争,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兴办工业的要求大为增强,振兴实业的呼声很高。然而孙中山认为中国的工业发展仍然很落后,很多产业都是手工生产,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生产,“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其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1]。”消纳机器的市场,是战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巨炮的机器厂,可以改制蒸汽辘压,建造中国的道路;制造装甲自动车之工厂,可制造货车以运输中国各地的货物。凡是战争机器,可以一一改造成和平工具,用于发展中国的实业。

在政局方面,中国依然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北方的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皖等派系,又因一战的参战与否问题爆发“府院之争”,进而引发“张勋复辟”,后又因争权夺利,爆发“直奉战争”。而在南方,因桂系军阀的阻扰,孙中山的护法战争也遭遇失败。在处理政务之余,孙中山潜心研究中国的问题,多方查阅资料,写成此书,希望能引起国人的关注,注重中国经济的发展。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的序言[2]中开宗明义地说明撰写《实业计划》的目的是“利用此绝无仅有之机会,以谋世界永久和平之实现也[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孙中山即从事研究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陆续完成六大计划,共用2年左右的时间撰写完成。1921年10月,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实业计划》一书,孙中山为中文版此书作序,在序言中更急迫地指出:“然则中国富源之发展,已成为今日世界人类之至大问题,不独为中国之利害而已也。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4]。”呼吁中国各界重视实业的发展,增强国力。指明此书原稿为英文,篇首、第二、第三计划及第四之大部分为朱执信所译,第一计划为廖仲恺所译,第四之一部分及第六计划和结论为林云陔所译,第五计划为马君武所译。

孙中山一方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为中国幅员广阔,地大物博,理应与世界各国相互提携,共同开发,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而现状是列强割据,政局动荡,经济落后,民不聊生,这不但是中国的耻辱,也是世界各国的忧患。另一方面,孙中山从世界和平的角度考虑,“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此政策果能实现,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5]。”孙中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中国当时的问题比引起一战的巴尔干问题严重10倍还多,中国的问题不解决,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危机一日不能消除,并且战区之扩大及战斗之猛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不能比拟的。孙中山的预言十分正确且目光长远: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略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华北,中国爆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随后欧美也爆发全面的战争;中国抗战历时8年才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天下为公、共进大同的博爱理念出发,孙中山认为国际共同开发中国的理想结果是:“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可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如是则关于中国问题之世界祸根可以永远消灭,而世界人类生活之需要,亦可得一绝大之供给源流,销兵气为日月之光,化凶厉于祯祥之域,顾不懿欤[6]!”让人叹息不已的是,这一高瞻远瞩的构想在当时没有实现的条件,中国在历经战乱和动荡的60多年以后,才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引进外资的国策。

孙中山在序言中还非常谦虚地指出:“余之所为计划,材料单薄,不足为具体之根据,不过就鄙见所及,贡其粗疏之大略而已;增损而变更之,非待专门家加以科学之考查与实测,不可遽臻实用也[7]。”孙中山所关注的是中国的宏观发展规划,在具体细节方面还有待于专家的论证。为此,他还自举一例证明自己的“粗疏”,如他所计划之北方大港,将出现于青河、滦河之间,港口设于东面,经工程师实行测量后,港口应在西方。孙中山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贯穿于整本《实业计划》的写作

二、《实业计划》描绘了孙中山关于发展中国实业的宏伟蓝图

在历经多年酝酿积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孙中山于1919年写成《实业计划》,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六大计划,精心绘制出了全面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蓝图,堪称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篇首部分,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并指出欲使此计划顺利进行,必分三步进行,一是投资之各政府,务须共同行动,统一政策,组成一国际团,用其战争时担任组织、管理等的人才及种种熟练之技师,令其设计有统系,用物有准度,以免浪费,以便作工。二是设法取得中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使其热心匡助此举。三是在上述两步完成后,与中国政府开正式会议,商定此计划,最后签订契约。孙中山希望在中外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中国的实业。

第一计划首先重视的是交通的发展,分为五部:一是筑北方大港于直隶湾(今渤海湾);二是建铁路系统,起北方大港,迄中国西北极端;三是殖民蒙古、新疆;四是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五是开发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五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北方大港位于渤海湾的青河、滦河口之间,它的建设尤为重要,是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的关键。

第二计划建设的中心是东方大港,亦定为五部:一是东方大港的建设;二是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是建设内河商埠;四是改良扬子江之现存水路及运河;五是创建大士敏土厂(士敏土:Cement,即水泥)。东方大港是指上海,需要重新改良和修建,成为深水海港。

第三计划的要点之一是建设广州为南方大港,以广州为中心,制定的计划如下:一是改良广州为世界海港;二是改良广州的水路系统;三是建设中国西南部的铁路系统;四是建设沿海的商埠及渔业港,按照地理位置和现存状况,分别建设3个世界大港、4个二等港、9个三等港;五是创立造船厂。

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注重中国与世界联系交通的开发和建设,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即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第四计划是铁路发展计划,注重中国内部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主张按照中央铁路系统(全长约16600 英里)、东南铁路系统(全长约9000英里)、东北铁路系统(全长约9000英里)、西北铁路系统(全长约16000 英里)、高原铁路系统(11000 英里)的规划,分别修建遍布全国的五大铁路系统,总长约62000 英里,第一至第三计划所预定修筑的铁路约14000 英里,除此之外,还有多数干线当设双轨,所以需要修筑的铁路共计约有十万英里,共同组成遍布全国各地的铁路网,这在《孙总理实业计划图》中有简洁直观的呈现。在铁路系统规划中,创立机关车、客货车制造厂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有无限的原料和低廉的人工,是建设制造厂的基础,但是还需要外国的资本和专家。

第五计划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业发展计划,分别为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行动工业及印刷工业,这些是发展基本生活资料的计划。粮食工业分为食物之生产、食物之贮藏及运输、食物之制造及保存、食物之分配及输出。衣服工业的分类有丝工业、麻工业、棉工业、毛工业、皮工业、制衣机器工业。居室工业分为建筑材料之生产及运输、居室之建筑、家具之装(制)造、家用物之供给。行动工业须制造各种车辆适于各种用途,如农用车、工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供给廉价燃料给人民所用。印刷工业以知识供给人民,是近世社会的一种需要。中国虽为发明印刷术之民族,但印刷工业仍需大力发展。

第六计划则是工业原料的开采与供给,分为七部来阐述,分别是铁矿、煤矿、油矿、铜矿、特种矿之采取,矿业机器之制造,冶矿机厂之设立。机器是近代工业之树,矿业是工业之根。中国要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开采煤、铁、石油、铜和其他矿藏,并计划开设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即原材料和能源工业逐步开发建设的计划。

结论部分总述国际共同发展中国的实业计划将解决世界上的三大问题,即国际战争、商业战争和阶级战争。人类进化的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斗争之性乃动物性之遗传于人类,此种兽性当早除之。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来共同开发中国的实业,这对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的文明进步意义极大,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重点阐述了对国际战争的担忧,日本军阀从战争中获利甚多,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嚣张,但孙中山预言“今中国已醒觉,日本即欲实行其侵略政策,中国人亦必出而拒绝之。即不幸中国为日本所占领,不论何时何处,亦断非日本所能统治有利[8]。”此后国际局势的发展完全验证了孙中山的长远发展战略眼光。

孙中山所著的《实业计划》从建设五大铁路系统,到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联为一体;从建设三个国际性大港及众多中小商港、渔港,到疏浚、开凿运河,治理黄河、长江、珠江等水系,扩建增设一大批沿海沿江商场商埠;从全方位开发煤、铁、铜、石油及其他矿产,兴建钢铁、水泥、造船、机车等大型工厂,到发展食品、纺织、建筑等工业;从改良农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到鼓励移民垦荒,开发广大的边疆地区。其内容几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

《实业计划》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措施之周详,可谓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建设构想。孙中山继承了之前关于振兴实业以求中国独立富强的思想,把实业建设看作“兴国之要图”、“救亡之急务”,同时他又对改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应以“救穷”为急务,通过发展实业来使“民生畅遂”,体现了他博爱的民生情怀。

首先,明确了中国实业的发展重点。孙中山认为:“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是“实业之利器”,而农业、矿业则是“其他种种事业之母”。同时又认为吃饭、穿衣、居住、旅行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实业建设应把这些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和主导部门,带动整个经济建设“万端齐发”。

其次,对实业发展的具体经营方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孙中山主张实业建设应由国家和私人两方面同时进行,但须划分双方经营范围:“凡夫事业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并把这种实业国营主张称作“社会主义”。孙中山看到西方国家垄断资本对中、小资本的排挤、压迫,认为如果对有垄断性质的大实业实行国有国营,就可防止垄断资本的产生,保护中、小资本的利益,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最后,对中国实业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进行了阐述。鉴于中国的贫穷落后,缺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和技术人才,孙中山认为要加快建设的进度,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实业计划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开放主义”之上的建设计划。但是孙中山认为利用外资必须以不损害中国主权为前提,主张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同外国资本集团订立合同,可以给予外国资本以合理的经济利益,但不能允许其侵犯中国主权。他把这个问题看作“中国存亡关键”,认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三、《孙总理实业计划图》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是一张于1930年(民国十九年)印刷的彩色地图,长52 厘米,宽49 厘米,比例尺为1/4200000。地图为正反两面印刷,正面是彩绘的民国时期的中国全图(包含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背面是文字图表。图上所有文字均为繁体字。

地图正面上方居中的标题为“孙总理实业计划图”,在地图的左侧竖行标有“本图仅遵总理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绘制地名——遵照原书毫无苟且减略之处,兹为便利学者读建国方略起见随图奉赠一幅不另取资”字样。地图的正面还配有“改良上海为东方大港计划图”、“改良广州为南方大港计划图”、“改良广州河汊计划图”、“整治扬子江水路计划图”、“建筑青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等8幅小的附图。

地图的背面为文字图表部分,上方居中标题为“建国方略题表”,右上方为“物质建设”四字,左上方为绘制时间,标明是“民国十九年”。表格的具体内容分为“开发交通”、“建造港埠”、“兴办衣食住行工业”、“创设各种大工厂”等八个专项,详细写明了当时修建全国铁路网、建筑汽车路、港口建设位置、整治长江水路、浚治江河,以及开矿、造纸、工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建设规划。其中在“建造港埠”里列出了计划建设的“大海港”、“二等海港”、“三等海港”、“渔业港”和“内河商埠”等五类港口。整体规划构思严谨,分门别类,细致周密。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实业开发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布局。它利用图表的形式,直观细致地呈现《实业计划》中所论述的建设内容,便于人们形象地了解孙中山的实业建国主张。《孙总理实业计划图》除了随书赠送以外,还曾在当时中等学校使用的《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的课本后面作为附图使用。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佐证了孙中山建设美好中国的宏伟构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其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以说,浓缩着《实业计划》建设思想的《孙总理实业计划图》代表着中国当时的民族精英对未来中国发展规划及总体设想的最高水平,对于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有着极大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1][3][4][5][6][7][8]《建国方略》,孙中山著,林家有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6、91、93、91、91—92、92、228页。

[2]孙中山关于《实业计划》的自序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上海英文版的自序写于1920年7月20日,纽约英文版的自序写于1921年4月25日。

猜你喜欢

大港实业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大港连云》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10亿吨”超级大港的“重量”——《世界首个“10亿吨”超级大港诞生》采写体会
省审计厅到都昌县大港镇开展送“红色”文化下乡活动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