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开辟金沙江航道的查勘试航纪实
2014-06-14李硕
李 硕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
19 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保障国际大通道的畅通,开工修筑滇缅铁路;计划沿金沙江修筑金沙江铁路,使滇缅铁路与川滇铁路贯通。水运启动川江航道整治,金沙江查勘试航摆上了日程。因其对战时经济意义重大,被提高到了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高度。
1938年,查勘试航实施前,受经济部委派,中央水工试验所派员沿江设立水文站,开展水文测验,实测水位、流速、流量及含沙量,同时观测气象。1939年3月,中央水工试验所设立云南省永胜县金江街水文站,所积累资料直接用于金沙江查勘试航,金江街遂成为后来多次查勘试航的起点。国民政府对金沙江千余公里江段的水文、地质、险滩、航运进行的初步查勘,形成了具有珍贵文献价值的《金沙江查勘试航报告》。报告建议金沙江全线通航可分为九段,逐步实施。特别指出其中第四段黄草坪至茂麓厂的20多公里,有鱼硐及老君两大险滩,尤其是老君滩绝无通航可能。
1939年,受国民政府聘请,国联荷兰籍水利专家蒲德利偕同经济部中央水工试验所简任技士兼翻译张炯、西南运输总处水道查勘委员胡运洲,组成自金江街至四川宜宾的金沙江查勘试航队,4月22日从昆明出发,28日达金江街。4月30日,当地群众500 余人在金江小学集会,向试航队赠送“开路先锋”锦旗一面,列队送试航队员下水试航。蒲德利留下的文字表明,下水5 天后历尽艰险到达龙街,5月10日清晨再次下水试航,直指上述“绝无通航可能”的老君滩。因该滩水性险恶,原来水手自觉不能胜任,船只也小,换船换人后第二天再次下水。蒲、胡、张三人及水手四人同时落水殒命,仅有一名水手脱险。
云南省建设厅于5月25日从报纸上得知发生事故,26日致电会泽、巧家两县,要求协助调查事故真相并探寻蒲、张、胡等人的下落。确认诸人遇难后,建设厅于31日将此案上报经济部,并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国际友人共同努力下,搜寻遇难者尸体。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6月17日签发命令,对蒲、张、胡等嘉奖和抚恤:“国际联合会水利专家蒲德利,自来我国服务,已历八载,于各项水利工程,赞襄擘画,卓著辛勤。此次与经济部技师张炯、西南运输总处委员胡运洲前往金沙江查勘水利,试航途中,屡经险阻,不稍退缩,卒以覆舟失事,致罹遇难。追维往绩,悼惜殊深。张炯、胡运洲两员勇于任事,同以身殉,亦属忠勤可嘉,应即并于明令褒奖。并着给蒲德利抚恤费一万元,张炯、胡运洲各五千元,以昭激劝。此令。”6月24日,在昆明召集追悼会,省长龙云主持。《科学》、《工程》、《今日评论》等全国性报刊专文哀悼。1940年,云南地方募捐在金江小学内建立了“蒲张胡图书馆”,由教育厅长题写了匾额。《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以“滇西金江街创设蒲张胡图书馆”为题报道。
此次试航,老君滩不能行船已成定论,之后金沙江查勘试航至老君滩,均绕行或盘滩而过。金沙江查勘试航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几次试航摸清了航道底细,为炸滩等整治创造了条件。如,1940年2月,经济部组织以胡品元为首的金沙江查勘试航队,于3月15日从金江街下驶,历时两个多月,经大小险滩400 余处,中间弃船登岸、盘滩3次,行驶1000余公里,于6月7日到达宜宾。
8月28日,经济部设置了金沙江工程处,颁布了《经济部金沙江工程处组织规程》,开始了金沙江航道整治。1942年行政院颁布了《行政院水利委员会金沙江工程处组织规程》,计划从金江街至宜宾1000 公里的航道分三期整治。到1943年,一、二期工程基本告竣,取得初步成效。期间,1942年1月民生公司派出轮船(54 吨,吃水3 英尺)自宜宾开往安边,渐推至屏山、新市镇,航程约100 公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航线。
之后,为了进一步向上游推进,1942年,交通部派万琮领导船队再次试航。6月22日,两艘船从老君滩下游的巧家县蒙姑镇起航,顺水前行至白鹤滩时,前船闯滩触礁倾覆,船上6 人全部遇难,万琮在后船,决定不再冒险。之后民生公司又派出轮船,试航新市以远成功,但是由于险滩太多,未能开通固定航班,只是偶有轮船往返。至于一般的木船,可以继续上溯130 公里,到达芷蕉滩。试航虽然牺牲巨大,但是探明了从云南巧家、会泽两县经水路到达宜宾的通路可望实现,成果令人鼓舞。
蒲 德 利(F. J. M. Bourdrez,1901-1939)出生于荷兰海牙,就读于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lft )。1926年毕业后,到印尼从事水利、土木工程的国际合作。1931年被任命为国联驻中国政府顾问,来到中国,先在南京、上海、杭州间修筑公路,江淮大水后投身于水毁堤坝修复,并在这一岗位上建立了声誉。参与开工建设的项目有导淮闸坝工程、金水闸工程、黄河堵口、汉江钟祥遥堤工程等。期间,利用他在中荷两国的影响,建议利用荷兰退还庚款资助水利测量研究,弥补中国水利科技不足,促成了中央水工试验所建立。在中国工作期间他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结婚,另一次是在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声中被迫离开南京。当他再一次来华已是中华大地抗日烽火连天的时候,一家人只能借道越南,他把妻子、孩子留在了河内,只身到了陪都重庆。他的外国朋友和当时驻华使节称赞他有魄力且精力十足,对中国怀有强烈感情,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忠诚,并充满激情、乐于奉献的人。
张炯(1901—1939),安徽太和县人。1919年毕业于阜阳省立六中,1926年毕业于河海工科大学,先后在黄淮水利部门和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多年。1935年首批考取荷兰“退还庚款”留学,到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学习、考察。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傅斯年对其留学表现大为赞赏,称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1936.6—1938.6)查阅印尼各项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案卷,并作实地考察,从事水流挟沙研究和土力学试验,争取中央研究院补助赴英印考察灌溉工程。称:“实习留学期间本院所得之记录,均极优良”,“足证其勤勉及实事求是之精神”。1938年6月回国,经过经济部长翁文灏推荐到经济部中央水工试验所任简任技士。张炯掌握英、法、荷兰等语言,并有论著留存。
胡运洲(1909—1939),江西瑞金县人。幼年聪颖,以父卒家贫,无力升学,遂矢志投身革命,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后因体弱退学。1930年改入上海吴淞商船学校学驾驶。1937年春后,受聘任英商摩尔号轮船二副,航行各国,是最早受聘于外轮高职的中国人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辞职回国效命。1938年春抵广东,担任战时运输工作,为组训船员,著有《广东内河航行须知》。常谓:“中国正图自强,航业必须发展。吾辈青年,可不于此时艰苦磨炼,储为国用耶!”同年秋奉命入滇,勘查黎沧河。1939年以西南运输总处委员身份,参加金沙江查勘试航队,1月出发勘查,数月后完成。4月中旬又受命到昆明集合,偕同蒲德利、张炯从昆明出发试航。
胡品元,毕业于河海工科大学,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技正等职;万琮,交通部督察。两人都是当时部门技术中坚,水利、交通界知名学者。
老君滩是万里长江第一险滩,被人称为“滩王”,全长4.36公里,落差41.33 米,两岸则是海拔2700—3000 米的高山绝壁,向无通航之利。国难当头,前述水利、交通科技人员与民众一起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值得弘扬。外籍专家为支持我国抗日的正义事业而殉职,同样值得纪念。
[1]张振利.蒲德利与金沙江查勘试航[J].云南档案.云南;2012(9);17-19.
[2]张劲.千帆竞渡百柯争流——抗战中的水运事业[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人社版),1996(1)73-79
[3]Roland an den Berg. The role of Hendrick de Rijke and F. J. M. Bourdrez in the history of Sino-Netherlands water conservancy cooperation[Z]. 特来克与南通水利事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16-27
[4]Ruteger Boot.F.J.M.Bourdrez-a struggle against mighty river (1901-1939).[M].Royal Netherlands Ambassy.2005.
[5]全国经济委员会会议记录(一)[Z].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1.
[6]因公殉职褒恤案[Z].1938-1947.台北国史馆.
[7]褒恤蒲德利张炯胡运洲[Z].国民政府命令.南京:内政公报,1939:2-3.
[8]滇西金江街创设蒲张胡图书馆[J].图书馆协会会报.1940(6).
[9]杨安吉.傅斯年有关庚款留荷的一则信函[J].沈阳:兰台世界,2009(9):44.
[10]王洸.抗战时期水运纪要[M].台北:我与水运.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