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未来

2014-06-14

商界评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金融

【主题阐释】

我们为什么关注技术?

演讲嘉宾:刘旗辉,商界传媒集团董事长

最佳商业模式峰会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在过去的几届当中,我们对很多话题,像回归实业、善的商业价值等,都做了一些探讨。我们今年的年度主题是“拥抱未来——新技术·新生态·新模式”,我想就这个主题谈一些简单的看法。

《商界评论》作为一本推动中国企业商业模式进化的杂志,首次将技术放在最高的位置,我们深知: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将改变旧有的商业生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这个世界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过去十年,以IT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手机智能化、交易电子化、储存云端化。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高度数字化、高度互联的时代。

而过去一年,又发生了什么?

曾经叱咤手机业多年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分别被 Google 和微软收购;具有硅谷基因的 Tesla 电动车迅速崛起,开始抢夺传统汽车公司的地盘;互联网公司大举进入金融业,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百度的百发理财搅动金融业。

这一澎湃汹涌的技术浪潮不仅变革了技术行业本身,同时正在引发其他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整个商业乃至社会的逻辑和规则正在被重新改写。对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他们才刚刚学会互联网式思考,又要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新课程。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每个人、每个设备都可以以一个单独个体的形态,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一切都被连起来了,离线的世界变成了在线的世界。

新技术催化新生态,新生态酝酿新模式。未来的商业生态是怎样的局面?现在尚难定论,但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手段去描绘未来商业生态的特征。

无论是线上线下融合、泛渠道零售、电子商务、O2O,还是大数据等新技术,无非是让厂家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被缩减,销售模式正趋向直销,产品不需要反复辗转才能送达消费者手中。在新兴技术的基础上,企业大规模的按需定制开始变得可能。

在过去,企业与消费者只有类似调研问卷、座谈会这样的交流方式。现在借助各种网络UGC平台和大数据手段,消费者的个人形象正越来越清晰,而不再是以偏概全的抽样数据。这要求企业也必须变得个性鲜活起来。

新趋势带来的不是挑战和危险,而是机遇和创造。正如本次峰会所讨论的话题“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金融服务创新与未来”等,尽管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零售,也让整个零售市场飞速增长;尽管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金融业,然而也促进金融业开始改造。

当然,企业在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模式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商业生态的构建。

什么是商业生态?商业生态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商业共荣圈。理论上讲一个区域的商业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商业、业态与业态、业态与其他人文商业环境等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生态的平衡。我们今天说的新生态,主要立足在“新”上面,新在哪里?我想它一定是遵循某种商业规律,尊重人性化的需求,尊重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否则企业自身所处的生态也一定会陷入无穷尽的减法之中。

回到初心,拥抱未来。一个全新时代正在发端,起点就在现在。

【趋势预判】

2014经济大势

演讲嘉宾:何 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谈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必定与经济大环境相关,经济大环境诸如货币政策、行业走势等都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今天与大家交流,我主要想讲三点。

三中全会中的利好消息

第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它的意义堪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因为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到民营体制改革的时候,里面讲到公有制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句话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在讲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国家有另一种新的思路,就是我们现在要建立国有资产的运营公司。这个像什么呢?像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一样,原来我们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并不是国家的,是部门企业、行业企业、独立王国,现在,政府不会再去搞像中石化、中国电信这样的企业了。那做什么呢?类似于一个投资基金,如果你做得好,政府就增加对你的投资,如果你做得不好,就减少对你的投资。政府可能投资一些钱,像母基金一样,也可能邀请其他的资金参与,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所谓混合经济所有制。

这是个好消息,包括垄断的行业,也都要改革,民营经济允许进入到特许经营的领域。政府的职能要全面调整,以后要鼓励采购社会服务,企业家们现在不是担心出口不行了吗,在国内销售也很麻烦吗?如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清单上列出来的这些改革,那以后政府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买家,如果你能够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能够帮忙完成它所关心的很多事情,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生态、环保的问题,它会把订单给你。

另外像财税体制改革,会改变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所以再过10年、15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行为也会跟现在有很大不一样。包括里面谈到的城乡一体化,尤其是农民土地权,包括承包地的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抵押权、担保权,农民宅基地的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把更多财产权赋予农民,这会给中国的农业、城市化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按照这个改革发展下去,中国会突然出现一批新兴的消费群体。

2014年经济走势稳中略缓

第二点,想告诉大家,2014年不要心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已经把2014年宏观经济的调子定了,个人估计,2014年的经济增长大概还在7.5%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只有投资可能略有调整,国家现在要对产能过剩进一步调节,产能过剩可能会影响投资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要进行城市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所以在另外一些方面的投资会增加。尽管中国现在的财政政策还叫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内容有所不同,更多会从地方政府搞基础设施、搞房地产,变成中央政府为民生埋单。

另外从消费来看,我们的消费一直没有下降,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出口如果不出意外,估计比2013年的形势会略有好转。

从货币政策来看,还是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绝对不会说再往里面放水,刺激经济,因为现在政府最关心的是要预防出现区域性或者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讲的影子银行和地方债的问题,尽管现在还没到爆发的时候,但是现在中央已经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说明中央是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定时炸弹在没有爆炸之前拆了。

“中国创新”的人力优势

第三句话,想跟大家讲的就是,对创新大家千万不要礼让,一定要奋勇当先。在我们可见的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而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以我个人保守的理解,至少会有一半出现在中国。中国虽然不一定会出现像谷歌、苹果这样的企业,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劳动力密集型的创新。现在的创新是什么呢?是把一个大的木头拆分了交给不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去做,一个华为的工程师可能比不过一个谷歌的工程师,但是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一个潜在的优势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创新,没有人敢跟我们抗衡。

第二个很可能出现在中国的技术创新,我把它叫做市场引入式的创新,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只有中国的市场有这么大的容量和梯次,在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说收入比较低,但是人口非常多,消费总量会非常大,所以不同的技术都可以找到适宜的市场。

以高铁为例。高铁的技术原来是德国的,是日本的,为什么中国能够把它发展得这么好呢?因为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我们讲到新经济、新生态,有很多技术到最后不得不来到中国。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得很好,因为中国的网民最多,包括很多新能源的技术,循环经济的技术,治理雾霾的技术,以后一定是中国领先的,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庞大的市场。

我们现在创新的主题是什么?其实就是混搭,就是把已经存在的东西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最典型的手机不就是混搭吗?往手机上装一个摄像头就变成照相机了,生产数码相机的企业哪里想到最后把他们灭了的是手机。混搭我们早就会了,后来被国外的管理学家们一忽悠,我们就忘了。创新就是不拘一格,中国人的基因里面就是不守规矩,不守规矩就是对的,突破原有定式,这样的新模式才可能会生存下来。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向前看的时代,大家千万要把眼光放得长远,我们现在应该关心的问题不是2014年的工作问题,2014年能不能赚钱不重要,会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政治在未来10年、20年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热点解读】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颠覆

演讲嘉宾:谢 平,中投公司副总经理

战鼓雷动,狼烟四起

现在正规的银行都在与互联网金融融合,这里比较有意思,商业银行都想搭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民生银行搞得比较大,想搞民生电商的平台;保险业就不用说了,现在三马保险正式成立,保监会也给执照了;交通银行的董事长说“我以后实体的网点就不批了,就准备往互联网金融转”;证券业的证券非现场开户,作为法定程序已经被允许了,原来是面对面签字的;国泰君安拿到了央行开户的支付;最近有一堆基金公司在淘宝网上卖基金。

现在IT企业都在做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阿里小贷。京东正式推出了京东互联网金融,百度也搞,新浪、腾讯、国美、苏宁都推出了自己的平台,自己的网络,在自己的社区直接推金融产品,目前来讲是可以的。

三大移动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人民银行都给了他们第三方支付的牌照,这个是很可怕的。将来中国移动手机完全支付,很多人身边就没有银行卡了,一张手机卡就可以完全替代了。

现在金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模式,一种是资本市场模式。资本市场模式就是直接融资,通过上交所进行股票交易;而银行模式,就是典型的工商银行存款贷款支付。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既不走银行模式,也不走资本市场上交所模式,它有可能是所有的存款人和借款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的模式。理论界我属于颠覆论的,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可以跟银行金融、资本市场融资并列的第三种金融模式。我相信人类未来通过互联网走直接金融的模式,不需要资本市场,也不需要银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传统金融模式的互联网形态,典型的就是手机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公司、网络保险公司,这没有什么意思。第二种商业模式,现在看到的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的典型就是支付宝。我们现在的支付模式是银行的模式,每个人都在商业银行开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解决银行之间的跨行清算,而支付宝颠覆了这个模式。有一些公司给员工发工资直接打到支付宝,员工用支付宝支付,然后转账到别人的支付宝,这样就在银行体系之外构成了支付体系。微信5.0支付也是这个模式。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有可能在银行支付系统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支付系统。银行卡没有了,大家都是手机支付,POS机没有了,都被二维码替代,我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实现了。

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

互联网金融会对未来的金融业产生很大的颠覆。

有一点非常可怕,那就是互联网货币。大家都知道比特币。不管人类现在怎样支付,怎么买卖商品,我们所有的交易,都必须用中央银行的货币,这样才形成一个定价,形成一个价格组成。但是网上交易数据商品,数据商品的消费函数和购买,人类发明了点对点的,不是一个集中发行体制的货币,典型的就是比特币,这是颠覆性的。

人类的货币体系,除了央行集中发行的信用货币,像美元、人民币之外,又出现双边的,没有集中发行的,私人货币的互联网货币,而且大家都认可,认为这个货币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可以作为商品定价的基础。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别的货币用起来,完全非央行控制,这种趋势已经出现了。

还有一个颠覆性的,就是大数据的资信和网络贷款,看企业的行为数据就可以算出企业的可能违约概率,在这个基础上给它放款,P2P就是典型。这样就颠覆了我们放款的基本原理,不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可能产生的还款能力,而是基于其行为数据判断这个企业的还款能力。所有淘宝网上的商户,阿里小贷根据它过去的数据,电脑自动生成商户的资信,给它透支额度,所有的商户可以根据透支额度随时贷款,按天计息。大数据的保险也是这样的,将来保险差别的定价,完全可以根据你行为的数据。

比如说,现在的车险是根据你去年的事故概率决定你今年的费率,事故多费率高,过去事故少,费率低,大家觉得这种定价很先进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根据这个人所有大数据的基础,爱不爱喝酒,是不是需要送小孩上幼儿园,你的公司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经常加班,是不是经常睡不着觉,是不是有高血压,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给出这个人有可能出事故的概率,然后给出保险的费率。这种模式完全颠覆了既有保险费率的模式,现在已经开始了。

P2P网络贷款,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在网上,你说我需要十万块钱的融资。这个人说我可以给你钱,10万元利率10%,那个人说给你5万元,利率8%,这样网络就把贷款和需求解决了。为什么能解决?假设借贷人知道这个人的违约概率,信用体系就慢慢建立了。

P2P网络贷款解决债权,众筹融资就是解决股权问题。你有好的项目,好的电影剧本,在网上融资,谁愿意入股,告诉他你的钱是有风险的,将来赚来钱可以分,赚不来钱就拉倒。最典型的就是小额风险投资通过众筹模式解决了,美国已经规定这种模式是合法的。

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这个应用非常广泛。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人类的搜索引擎,云计算使人类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证券投资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它对股价的预期非常有用。

互联网金融这些模式,跟现在我们传统的银行模式、IPO模式和上交所资本市场的模式不一样。用互联网技术颠覆金融业的做法是可能的。金融业是典型的纯数据化的,因为没有物流支持,没有任何实体。你理解一下金融的概念,金融就是数据,所有金融产品就是数据的不同组合,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互联网金融的涵盖,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互联网的精神,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金融业态过渡到一般金融体系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将来互联网金融能发展成什么形式,不取决于金融的发展,而是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能发展成什么形式?我们不知道。

互联网金融的七大颠覆

第一,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互联网精神。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支付清算,超级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系统的统一。互联网金融将对原有支付系统进行颠覆。从微观来看没有信用卡,手机取代一切货币;从抽象来看,如果这个国家,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以直接在央行通过网银开户,就没有必要在商业银行开户了。央行的支付系统能允许13亿人,两亿企业直接开户,因为这只是电脑技术问题,操作起来很容易的。但我们一定要理解人类的支付系统是可以变化的。

第二,所有的金融产品和支付挂钩,这个怎么理解呢?余额宝很好理解。货币,金融产品和现金,当你支付的时候是货币,不支付的时候就是金融产品。每一秒钟,这个东西在余额宝上,都可以有利息,都可以分得红利。人类可以把支付与金融产品,与投资完全联系起来,这是理解的关键。现在余额宝做到了这点,所以利息每年是6%,等于是现钞的利息6%。

第三,大数据信息下的处理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人类以后对风险评估,风险定价,完全是大数据基础。你假设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所有金融数据、所有信息的话,知道他喝酒,知道他的基因组,知道他的细胞,知道他过去干过什么坏事,干过什么好事,你就可以给出动态违约概率。这个作为一个模型是可以做出来的。

第四,假设整个金融市场互联网化,这样的话教育成本极低,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市场效率就非常高了。现在我们大量金融市场的教育就是信息不对称,大量信息不对称引起教育成本非常高。金融系统每年付的工资1.4万亿元,盈利1.2万亿元,每年税收1万多亿元。如果3.6万亿元的交易成本没有了,你想金融市场的效率有多高?假设互联网支持了金融市场,完全互联网化的话,完全是供求方和需求方直接交易,交易成本会减少很多。

第五,互联网期限匹配、数量匹配自动解决。通过IT技术自动寻找,搜索引擎的极端发达,就可以解决资金的期限匹配和数量匹配。

第六,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实体经济和金融产品相结合,交易可能性区间无限扩大。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模糊了金融与非金融的界限。现在有很多IT就做金融产品,银监会没办法管,不知道做的是不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可以把金融、非金融和实体经济继续模糊。这样人类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者交易可能性边界就会无限扩大,本来交易有时空界限,互联网打通以后,交易可能性边界扩大了,效率就提高了。

最后一点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产品的简单化,风险对冲简单化,风险对冲需求减少。互联网金融,很多金融产品变成app,挂在网上,自动下载、对冲。目前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分析互联网的理论,基本上是够用的。金融的核心没有变。比如说期限匹配,不确定下的资源配置、时空配置,这些是不会变的。这里面有几个要点,就是我们讲的支付问题资金股权细化、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特别是我们股权、债权、保险、信托这些产品的契约形式都可以不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监管理论也可以不变。现在互联网金融该不该监管还在争议当中,但是前提不会变,只不过是将来的方法怎么寻找的问题。

互联网精神冲击金融精神

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业产生多大影响,这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界的人以为这个没什么,不害怕,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互联网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移动设备、大数据、搜索网络、云计算,这是目前看见的。将来还有多少互联网技术是看不到的,这些技术的突破,有可能影响人们对金融的理解。

传统金融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只是我的工具,有可能金融是互联网的工具。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变金融交易的组织形式,提高金融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效率。资金供求直接交易透明。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有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因为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金融业就是精英,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典型的模式就是这样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做PE等,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及金融业的专业知识。而互联网金融把这些都打通了,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会淡化,就像如今在苹果商店下载软件一样,你不一定懂软件技术,将来很多人不一定懂金融,但是照样可以用非常复杂的金融工具,因为电脑自动做成了,网上自由下载。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民主,未来的作用非常大。很多人把自己的钱从银行转出来投到余额宝,他们说简单,每天有利息,这样的话,工行、建行就会着急的。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宏观背景是这样的,首先是互联网对许多不需要物流的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第二,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基础,因为社会信息数据化了;第三,实体经济积累大量的数据和风险工具;第四,正规金融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为小微企业、三农及民间融资的办法。因为受到规模限制等的影响,所以这块市场就空出来了,利率管制,IPO管制,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务的管制。这些东西慢慢就把这些金融产品推向了互联网金融,而且互联网金融一下推出来以后,监管当局也不知道怎么管了,也没有办法监管了,所以就发展起来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得特别快,也有这个宏观背景的原因。

谁来进行金融监管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在没有任何规定,没有任何文件,但是已经有一些动态了。

首先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中央银行是发牌照的,不允许随便做,现在发了200多张牌照,真正的是97个,发卡的是100多个。

其次是以网络形式存在,不依托物理网点的小贷公司,中央银行有规定,这种公司目前不管,物理网点不允许,你在网上怎么做属于互联网金融,但不允许线下做。互联网货币有严格的规定,中国不接受比特币。网络贷款,不允许有线下。P2P网络贷款是平台模式,不承担贷款风险,P2P的平台不需要监管,主要是消费者保护。

P2P有红线不能非法集资存款。美国对P2P监管了。借贷人每个月偿还多少,就向持有票据的人转换多少。美国证监会对P2P的监管主要是信息披露,不管P2P本身的运营情况,在发行说明书不断更新的每一笔票据信息,将来万一出现什么事都可以监管。我这个平台要提供充分的数据保留。万一出现诈骗,打官司我可以提供充分的数据。从这个角度来保护P2P平台的消费者利益。

美国有个做得最好的P2P贷款平台,最近准备上市,20亿美元。如果中国将来做出这种模式的话,就比较有意思了。小额贷款,P2P解决了。大额的融资,现在企业发债股票解决了,银行在这个中间就比较微妙了。中国有非常发达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大的企业都可以在平台发企业债券。小企业可以发集合债券,因为那个利率比贷款利率低得多。我们国家现在P2P的特殊性是什么?个人征信不发达,需要大量的线下推广和尽职调查。老百姓实现刚性兑付,没有担保很难吸引投资者。P2P平台要承担信用风险。

央行规定了,直接信贷可以,但是不允许资金池。什么是资金池?就是把钱放在资金池,然后贷给他们,这样是不允许的。现在最后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的影响。一旦人类真的出现了完全独立于法定货币之外的,而且大家在网上都愿意接受的货币,那货币政策怎么办,货币统计怎么办,货币价格怎么办?每个人每个家庭消费函数中网络商品占的比重一定大的时候怎么办?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越来越多了。现在出现好多数据分析公司。简单的数据卖给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复杂的帮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做数据模型,数据分析人才是金融业最缺的人才。

最后就是农村金融的发展。手机银行,农村的网点少,利用互联网金融替代手机银行,做到农村金融的全面覆盖。还有就是众筹基金的发展。最后还有消费者保护、监管套利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金融监管问题上有协调机制,其中一个协调机制就是怎么对付互联网金融。目前我们还没有看见一个监管的办法,但是我知道有调研小组正在调研。

猜你喜欢

金融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