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热冷解读

2014-06-14李彤

商界评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收藏品苏富比入市

李彤

A股在全球股市一派欣欣向荣中独自黯然下跌。2013年12月20日暴跌后,证监会放风“加快养老金入市规则制定”、“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炒了许多年,自己还做不了主,证监会拿养老金入市当利好也是无奈。同样惨淡的还有黄金,从2013年初的1600多美元每盎司跌至目前1200美元。收藏品市场则是春意盎然,截至2013年12月19日,拍卖行成交总额已达572亿元,全年超过600亿元已无悬念。

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有42件,比2012年增加17件。600亿元只是正规拍卖行的不完全数据,与庞大的地下交易相比是名副其实的冰山一角。加上海外市场,全世界由华人售出、资金最终来源为中国大陆的收藏品交易,总成交额不会低于1万亿元。回首2013年,黄金与收藏品价格此消彼涨,莫非真应了“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句俗语?其实不然。

首先,在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收藏品市场,根源在于分配不公。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分配不公,轻松占有大量财富的那部分人将房价一路拉高,夹心层奋力追赶,中低层只有望房兴叹。“富人”之间也存在分配不公,有的为维持公司运转疲于奔命,千方百计避免付不了货款、发不出工资的窘境,有的却一掷几千万、上亿元去买古董。不能说玩收藏的睿智,跳楼或跑路的都是无能之辈,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运气。而这所谓的运气就是在分配不公的游戏中“站队正确”。

其次,收藏品之热与企业家精神之冷有相当大的关系。好不容易手里有些许盈余,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投入收藏。如果真的属于个人爱好另当别论,问题是绝大多数砸钱者对收藏的了解不比卖鸡蛋的大妈多一丝一毫。要说实在的,古董价值一般人难以判断,名人书信一字万金则有些不可思议。嘉德2013年秋拍会上,一纸鲁迅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的书信以655万元高价拍出(含佣金),每个字平均三万元。这不是个案,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书信拍出230万元,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的书信以414万元成交。

最后,相当一部分富人从实体经济中抽身而退,把数百上千万资金变成一张纸是出于资产保值、增值和转移的考虑。与名人书画相比,黄金没有大幅升值的想象空间,而且太笨重、太招眼,不便于“携来带去”。

但富人通过收藏完成财富传承和转移之路荆棘丛生。在国内,真正的传世名作已被国家收藏或被私人藏家锁在深闺。于是,收藏界的庄家做起了他们在股市常做的事:先吃后拉。假如某人的作品较冷僻或某类藏品以前不被关注(如近代名人书信),庄家们先低价收集百分之七八十的筹码,再通过公开拍卖拉高成交价,最后再有条不紊地出货。在海外,巨口同样张开着等待猎物。

最近的例子是,上海藏家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拍回苏轼《功甫帖》,但被上海博物馆鉴定为伪本。苏富比回应称:将找世界一流专家鉴定。作为全球古董和艺术品拍卖行的龙哥老大,苏富比在拍卖前没找到世界一流的专家鉴定过?不客气地说,中国土豪斗赢苏富比的概率比中国大妈打败高盛的概率还要小。

所以,“盛世收藏”此言差矣!此番收藏品市场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分配不公的加剧和企业家精神的进一步衰落。

[编辑 代永华]

E-mail:dyh@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收藏品苏富比入市
天上掉馅饼?小心是“陷阱”!
有老人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农地入市须征收20%-50%增值收益调节金
艺术广东·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展会
西南油气田入市页岩气突破1×108m3
农地直接入市面临的困境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