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4-06-13张小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张小芬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激发者、引导者,应该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激发者、引导者,应该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营造作品的情感氛围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时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面对教材和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本文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告别了他的童年,走向了成熟。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这种爱,追随作者告别童年的脚步。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英子成长的复杂心理变化。

二、反复诵读,体味作品情感

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朗读训练中,古人说过“三分诗,七分读”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求教师在示范朗读时,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现。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作品情境,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以读为旋律,把声音、表情、姿态、手势融为一体,在恰当的情感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课堂情感效应,取得最佳示范效果。

然后在教师范读后,可让学生回味、仿读、矫正自己的误处,更好体味其情感。因为作品的不同风格,决定了不同风格的朗读。所以要求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如在眼前。

三、理解语段,以问寻“情”、激“情”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时,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适时为学生涉及若干小问题,引导学生评点,以问寻“情”,以评激“情”。如《最后一课》是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为了达到“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一重要的教学要求,教师围绕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评点、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特殊衣着、动作、神情的深层原因,使学生在思考评点问题过程中,抓住作品要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把情感和情理联系起来,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

四、鉴赏感悟,升华情感

课程标准对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在领会作品艺术境界、完成由情入理迁移的基础上,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回读作品,运用联想、想象感悟作品意境,领悟作者情怀;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对作者、作品的独特感受和对现实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如学马致远的《天净沙》就要启发学生借助联想去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荒凉意境,从而领悟“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凄之情,进而让学生感悟家的亲情和温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