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2014-06-13黄晓婷
黄晓婷
【摘 要】近年来,“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影视爱好者的青睐。在文化全球化、跨国媒体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影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美剧,在传播西方神鬼文化的同时,也包含了对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观赏。
【关键词】全球化 影视作品 跨文化 传播
一、“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的流行
1、“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的演变
自1913年美国影片《吸血鬼》上映以来,“吸血鬼”这一形象,成就了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名篇佳作。而昔日的吸血鬼,大多以恐怖片的姿态出现,血腥、杀戮、邪恶造就了人们对于其形象符号的判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影《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的热播,吸血鬼虽然显出了一些人性的转变,但形象中的兽性还是多于人性,而直到系列电影《暮光之城》、电视剧《真爱如血》、《吸血鬼日记》、《初生代吸血鬼》等影视作品的陆续推出,才使得这一昔日丑陋的角色变成尚存人性、外貌美艳、善良、家族意识浓厚的角色。这一意识形态的改变,不仅让提升了“吸血鬼”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当前对于美好事物、超自然物种特殊的崇拜。
2、“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在中国的流行
(1)对于西方古老文化的向往。与中国的鬼神传说一样,吸血鬼本体带有许多神秘的色彩,他们是西方的一种巫术文化的代表,在《圣经》中曾经被提到。在文学作品中,他们的身份是中世纪上流社会的贵族,富有神奇而强大的力量,生活诡异奢华,拥有魅惑般的气质。十四世纪后期,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为西方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是强调人的可贵,反对宗教教义对人性的压制,而吸血鬼的原始形象,正是那些不被教会承认的带有反叛思想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强烈的个人意志,这些恰恰都是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凭借着《圣经》中原始形象为依托,依靠人们对于鬼神信仰的崇拜,加之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推波助澜,使得“吸血鬼”这种起源于古老欧洲的神秘物种,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古老文献中都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2)不同的文化观念。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我们的祖先对于鬼神世界也拥有无限的崇拜:阴间的十八层地狱、巫术神话使人起死回生的灵符、道家驱赶邪灵的妖术。虽然在岁月发展的长河中,中西方文化的鬼怪形象都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证明,但依照不同文化背景的神鬼形象,都是由于人们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社会医疗水平偏低、死亡率极高的时代,对于生命和大自然概念的模糊与敬畏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想象形象。
中国以及亚洲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家学说思想为理念的,节俭、善良、诚实、谦逊都表现了中国观众的审美理想。而西方影视作品恰恰相反,除了人性中所共同拥有的情感意外,从外到内——从建筑风格、穿衣打扮、办事风格、处事标准,都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因此,不同的地域性令观众产生了好奇,好奇心带来的距离美使他们会不自觉地为追求新奇和来自外邦文化的刺激,使得他们不断的更新收看。
3、“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现状
近年来,影视作品作为一项产业,成为跨国公司获利的重要来源。而其原有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向商业运作功能转变。主流意识形态的输出价值逐渐超越了商品的输出价值,因此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跨国倾销,影视作品的输出开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进程步伐加快,不断增强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沟通,面对着全球化融合的趋势,突破语言障碍与文化断层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更加需要中国的受众广泛的接受外来文化。
二、美剧中“吸血鬼”形象的创作策略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1、多元化主体的丰富内涵
吸血鬼形象代表着能够将一切超能力搬到银屏,其实反过来也是人们对于这种能力的向往,其独特的传播个人英雄主义的观念,不同于美国其他类型电影的英雄式宣传模式。
第一,即使是历史上黑暗形象的代表,但只要尚存“人性”就符合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需要。就像在美剧《吸血鬼日记》中一样,人性的两面性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发现“好人”斯蒂芬曾经不堪的历史之时,也感叹表面上是“坏人”的哥哥达蒙其人性中善良执着的一面,这种人性复杂性的描写,是抓住观众心理的关键。
第二,人们用“窥视”的眼光,去欣赏异域文化的色彩和影片中俊男靓女的奢华生活。美剧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感可与好莱坞相媲美,平均每集高达200—400万美元的制作,是足以吸引观众的“养眼元素”。
第三,现代的美剧迷们大多是以年轻的大学生、白领为主要人群,他们有着丰厚的媒介资源和文化底蕴。在快节奏的城市中生活,拓宽视野的剧情潜在的塑造了他们对于观看美剧的文化品位,因此观看美剧会为其带来一定的归属感、认同感。
第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可能是一件让人惧怕的事情。每天要念着书本上的单词、语法、句子,学着怎样去运用主谓宾定状补,但碰到老外却不能够自如的去交流。播放美剧或是英文电影有助于他们摆脱枯燥的课本,在这种“真实语境”中,通过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的口语语言和身体语言作支撑,建立流畅的语感,熟悉外国人说话和思维方式,渗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之中。
2、巧妙的运作模式
第一,当任何一部新的影视作品,在大西洋彼岸播出时,只需要不到十二小时或是同步,中国的观众就可以下载或观看到带中文字幕的影片。因此强大的翻译和运行播出团队,提供了后备支持。
第二,庞大的制作费用使其不仅在剧情上吸引了广大观众,而且在画面质量、演员质量上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第三,由于网络的兴起,一些美剧论坛及网络播放软件在粉丝中串红,使得看美剧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或只能在电视机上观看,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每天每周不断更新的节目,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去欣赏。
第四,不同的营销模式以及运作模式,导演拍片更具有时效性,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更多。当看到第二季《吸血鬼日记》时,当时电视剧中演员对话所设定的时间就是播放当日的时间,正在播放的第四季第9集中,过圣诞的时间也与我们现实时间相吻合,使得我们感觉到这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同样编剧根据与观众的互动来改写剧情,让剧情更加吸引人。
三、美剧中“吸血鬼”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人们对于以宣扬“人性”,在人性中弘扬“真善美“的观念却从未改变。关于吸血鬼这一传统西方基督教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它代表着一种反抗的精神、不被束缚,与人文主义宣扬人的精神大于神的力量相吻合。单一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丰富,人们将所有美好的事物给予一个物种于一身,在这种语境下,吸血鬼就被赋予了一种符号意义——真实生活中的人们所匮乏的责任感、家庭意识。人们希望能在充满斗争的意识中寻找自身的价值,追求安宁、寻找幸福的家庭生活。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媒介影视作品在跨文化进行传播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美国以它丰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文化传播和渗透。 “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接触,便易于走入衰落之途。”一个民族想要得到进步就必须在对自己的民族特征保持的同时走向国际化。我国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借鉴更多外来文化的传播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本土文化的全球性推广,从而推进我国文化与全球化融合的潮流。□
参考文献
①章心仪,《吸血鬼形象转变带来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1(6):16-18
②王心乐、邱文颖,《论吸血鬼形象的演变》[J].《剑南文学》,2012(6):177
③李元媛,《从吸血鬼形象的变化看基督教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关系》[J].《新视觉艺术》,2009(2):44-46
④戴轶飞,《从与韩剧的比较试析美剧隐秘流行的成因》[J].《电影评介》,2010(2):3-5
⑤蒋璐,《从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论跨文化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2:20-23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