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4-06-13祝长水陈安福王本书林曼丽闫翼明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健康学科

●祝长水,陈安福,王本书,林曼丽,闫翼明

一、研究背景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严重脱节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严重脱节,学科教学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忽视心育对课堂效益的影响

高效课堂建设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校问卷调查和学生心理素质测试表明:在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排除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心理,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我校建构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探索学科教学心育渗透的价值诉求。

(三)教师缺乏心育渗透的专业素养

我校调查显示,教师们对于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明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即使重视也缺乏心育渗透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至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落实,并转化为学科教学的发展力。因此,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成为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难以落实

在对我校2006年课堂教学大赛所呈现的27节复赛课进行深入剖析发现:课堂教学仍存在重知轻能、重智轻情、知、情脱节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难以落实。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就成为我校当时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研究初期的资料查新看,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多停留于理性阐述层面,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开展此项实践研究,期望能够填补研究的空白。

二、研究成果

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路径是:“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引领心育渗透,课堂教学“五系统”理论优化心育渗透,五个维度的策略体系推进心育渗透,“三维七段”单元教学落实心育渗透。(如图1)

图1

(一)“人本关爱”思想引领心育渗透

将“心育渗透”提高到“人本关爱”教学理念和师德的高度。“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既是教师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师德的核心;“心育渗透”是“人本关爱”理念的具体落实,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行为要求。

将心育渗透的“人本关爱”思想实化、细化,就是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发展状态;尊重学生自主、互动、探究学习的权利;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困惑、烦恼、挫折;相信学生的学习心理潜能,并寄予积极的期望;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失误、挫折、失败等。(如图2)

图2

“人本关爱”思想,不仅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关爱,也要引导学生尊敬、热爱教师,构建积极的心理环境,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二)课堂教学“五系统论”优化心育渗透

“五系统论”是陈安福教授根据多年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探索和华中教改实践,提出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复杂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人际交往系统、管理系统和信息传输转换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体系(如图3)。我们的研究着力将“五大系统”理论转化为五个维度的心育渗透策略体系。

图3

以“五大系统”理论优化心育渗透,主要紧扣影响学科教学的心理因素,认知系统着重研究学习心理渗透,情感系统着重研究情感教育渗透,交往系统着重研究师生交往渗透,管理系统着重研究管理育心渗透,信息系统着重研究信息转换中的心育渗透。

(三)“五个维度”策略体系推进心育渗透

探寻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路径,我们建构了心育渗透的策略体系(如表1):

表1

(四)“三维七段”单元教学落实心育渗透

1.课堂转向:全面走向“三维”课堂

将“三维”目标转化为教师“三维的教”和学生“三维的学”,教师通过“三维教学”有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助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三维学习”,实现知识性学习、方法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的有机统一。

2.教学转型:实施“单元”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生成、发展认知结构和综合素质,依据高中新课程教材的学习领域、模块、单元体系,我们在实践中将一课的教学转化为单元教学,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实情灵活划分教学单元,以“单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3.过程重构:“七段”变革教学方式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把单元教学分为“学习引导、先学自研、互动探究、点拨讲解、训练内化、诊断反思、辅导提升”七个阶段。通过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展示与解读,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学习心理的引导。将先学和自研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实现情知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认知的互动、思维的互动和情感的互动。从问题点拨、思维点拨、心理点拨、语言提炼四个方面进行点拨讲解,实现思维上的同频共振、情感的共鸣触动。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心理训练实现内化。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学习过程、策略与方法,对学习的动机、态度、习惯、情绪等心理状态进行诊断反思。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辅导和方法辅导的同时,重视成就动机、学习归因、学习畏难情绪、应试焦虑等心理辅导。

在单元教学中,将“三维”渗透到“七段”的每一个阶段中。“七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不是对教学过程简单机械地划分。

三、研究效果

本成果自2006年以来,在我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实施,受益学生15000余名,辐射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取得显著的效果,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研究使我校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心育与学科教学脱节的课堂转变为心育渗透课堂;从心中有知识、眼中有分数,应试倾向严重的课堂转变为以生为本、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人本关爱课堂;从学科教学中重知轻能、重智轻情的课堂转变为重视情感教育的三维教学课堂;从权威式讲课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课堂。

课题组2012年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主动学习和互动探究比以前明显增多,8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较之以前有所提高。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也表明:85%的老师认为此路径符合我校课改实际,94%的老师认为自己已将“三维七段单元教学模式”融入其学科教学之中,78%的老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经常开展“诊断反思”。心育渗透路径实践探索,不仅找到了心育渗透的着力点,而且实现了课堂高效。

(二)以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从高2013届200名学生心理素质随机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在元认知计划性和监控性、适应性、创造力等维度,在前测和后测的对比中呈极显著正向差异。心理素质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2009年以来,学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5%以上,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达60%以上,毕业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9%。

与心理素质关联密切的体育、艺术、科创、空飞等特长学生发展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学生的创造发明获得国家专利108项;学生田径队连续7年获得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

(三)以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

实践研究促使教师“以生为本、师德为先、师心为重、终身学习”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以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老师们在学科教学中自觉遵循“育心渗透”路径,在各级各类学科教学大比武或赛课中频频获奖。仅双流县第七届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教师16人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全县获此殊荣的历届之最。近四年,学校有53名教师获得心理教育B级证书、101位C级证书。2011年以来,我校12个学科入选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菜单培训和精品课程菜,使全市1万多名教师受益。

(四)成果产生广泛的影响

1.得到教育专家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陶西平、郭振有为本成果题词或作序,田慧生、尹文刚、张大均等教育专家,对本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成果从心理学视角切入课堂教学改革,抓住了深化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领域,极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领先的研究视野。

2.众多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

围绕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路径研究,2006年以来,学校教师有156篇论文获奖,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22篇,市级125篇。有3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包括《教育研究》《人民教育》等教育核心期刊),《中国教育报》也对本成果做了长篇深度报道。

3.成果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校10余名教师在澳门、北京、安徽等地就本成果做大型学术专题报告27场,北京、黑龙江、海南、广东、西藏等近20个省、市教育局或学校到我校考察学习。

四、讨论

由于教师在发展动力、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的深度和成效上也存在差异。随着本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将课堂教学引向“教学育心”。如何系统建构“教学育心”实践体系,我们正以“教学育心深层变革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对本成果进行深化研究,以将其提高到新的层面。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健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