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4-06-13张秀英厉郡华
庄 华 张秀英 厉郡华
(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脑溢血(cerebral haemorrhage)患者术后易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其可能存在潜在性的亚临床症状,例如轻度的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这些症状往往容易掩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导致该病在临床上的诊断困难,引起误诊或漏诊等情况[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导致脑溢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78例均为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其中33例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年龄在4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2.5)岁,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
1.2临床表现 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33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出下肢局部疼痛、肿胀、下肢麻木等。其中下肢肿胀患者27例,占总数的81.82%;下肢疼痛患者20例,占总数的60.61%;下肢麻木患者17例,占总数的51.51%。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血栓形成各相关因素中,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偏瘫程度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56~65岁、男性、肌力<3级者明显高于45~55岁、女性和肌力≥3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诱发脑溢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3 讨 论
3.1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或者康复过程之中,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后往往并发致死性的肺栓塞或长期的下肢深静脉生理功能不健全,这个潜在的致命或致残性疾病已被公认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过去多年学者一直认为深静脉血栓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但这些年来这一观点已出现较多争议[3]。Byun等人2008年报道发现韩国的一组人群在手术后伴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达48%,该数据已经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报道相近。由于深静脉血栓仅凭临床症状做出诊断的符合率一般很低,而且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在围手术期很难被主治医生所辨别并且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4]。
3.2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患者是否存在下肢疼痛、肿胀、压痛、皮下静脉扩张、远端皮肤发绀等情况,对于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及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处理;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患肢高抬,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同时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训练,从而促进患者静脉血流回流的速度,有效减轻患者下肢水肿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后,促使红细胞聚集的血栓结构发生破坏,有效防止和避免血栓的堆积与形成;根据临床上脑溢血患者的治疗基本原则,待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2]。主要内容包括,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调整患者到较为合适的体位,结合物理疗法、中医针灸等方法,辅助患者在发生偏瘫侧的肢体在可动的范围内进行适量的运动,在排除患者存在外周血管肢体病变情况后,尽量早的给患者采用加压弹力袜进行临床预防性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溢血术后继发深静脉血栓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者的偏瘫程度密切相关。对于脑溢血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黎倩平. 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急症,2008,07:1015.
[2] 石崛,龙碧霄. ICU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77- 78.
[3] 刘汉民,钟伟建,洪忠,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58- 159.
[4] 赵丽丽. 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 现代实用医学,2010,10:1188- 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