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50例观察*

2014-06-13吕学爱万文静

关键词:肾衰竭肾小球肾功能

吕学爱 万文静

(1.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肾内科,山东 泰安 271000;2.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肾内科,山东 新泰 271000)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约5亿人患有各种各样的肾脏疾病,并且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慢性肾脏病已经变成全球性卫生问题。中医药历史悠久,实践证明可明显缓解不适、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在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优势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1]。肾衰竭1号中药汤剂是我院吕学爱主任医师的经验方,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科学数据,我们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肾衰竭1号的效果。下面,就其临床研究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病例来源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肾病一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及纳入标准者。

1.1.2病例选择

1.1.2.1纳入标准 (1)符合CRF西医诊断标准,按标准分期在1-2期[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者均可成为入选病例[3];(2)年龄18 ~ 70 岁;(3)神志清楚,具有完全自助能力的患者;(4)不伴有精神病,传染病及药物中毒性疾病者;(5)非资料不全者。

1.1.2.2排除标准 (1)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及肾脏移植患者;(2)心血管、肝脏和造血系统等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1.1.2.3终止试验标准 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或某些不可逆特殊生理变化等不宜继续受试的患者。②未能按规定用药,或治疗疗程不够,或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等影响疗效判断的患者。③实验期间不按既定规定用药,既定时间及种类用药,特别是对试验药有影响较大的药物,必须严格排出在实验之外,并及时终止实验。④在1个月内病情持续恶化[4]。

1.2 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的150例病例来自泰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7-60岁,平均(30.8±10.3)岁,其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病程14个月~6年不等。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型45例,肝肾阴虚型39例,阴阳两虚型66例,同时兼2种或以上标实证者有102例。

1.3 研究方法

1.3.1研究类型 本研究属回顾性临床研究,采用用药治疗前后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及相关临床症状的自身对照,总共观察150例,分为A组:前期单用西药后期中西药同时应用,B组:前期中西药同时应用后期单用西药2组,其中A组90例,B组60例,两组人数比例3∶2,研究时间为3个月。

1.3.2诊断依据及症状积分。

1.3.3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5]。

1.3.4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全国中医第4次肾病会议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

1.4 治疗方案

药物组成:肾衰竭1号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芪、丹参、白术、白芍、川芎、茯苓、生地、枸杞、白茅根、山药、山茱萸、黄连、太子参、何首乌、甘草等。

1.4.1A组(前期单用西药后期中西药同时应用) 全部患者均要求适当休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磷、高热量饮食,注意控制感染,同时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西医一般对症处理,直至病情稳定,不设洗脱期,然后开始加用肾衰竭1号中药汤剂,日一剂,适当调整方中草药剂量,以每日大便2次为宜。改变用药方案1个月后做一次血检及相关症状评估。

1.4.2B组(前期中西药同时应用后期单用西药) 全部患者西医一般对症处理同A组,加之应用肾衰竭1号中药汤剂,日一剂,适当调整方中草药剂量,以每日大便2次为宜,直至病情稳定,停用中药汤剂,不设洗脱期,单纯口服西药。改变用药方案1个月后做一次血检及相关症状评估。

1.5 观察指标

1.5.1症状及体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浮肿、畏寒喜暖、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夜尿清长、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口唇色暗、肌肤甲错等)。

1.5.2实验观察指标:Scr、BUN、血红蛋白等指标。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7年全国中医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6]。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以均值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在统计软件SPSS13.0中运算。

2 结 果

2.1 综合疗效

经过治疗,观察的150例患者中,显效72例,占48%,有效66例,占44%,无效12例,占8%,总有效率达92%。

2.2 中医辨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观察指标主要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口燥咽干、浮肿、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夜尿清长、急躁易怒、口唇色暗、眼圈发暗、肌肤甲错等症状。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分析比较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本治疗方法对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患者症状改善较明显,症状积分下降>50%。

2.3 A、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Scr、BUN、Hb变化(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A组治疗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Hemoglobin,血红蛋白)较前明显上升(P<0.05)。

表2 A、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Scr、BUN变化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效果比较,经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前后两组的肾功能及营养状况都有所改善,以A组为著,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方效果更为显著。

3 讨 论

现代多数中医学者认为,中医“关格”、“癃闭”、“溺毒”、“虚劳”等病证范畴囊括了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与症状[7]。慢性肾衰竭作为一慢性疾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虽在肾但对于脾胃肝心诸脏均有累及。由于其改变逆转困难,复通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因主病与客邪相激,导致各种变证丛生,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8]。“肾衰竭1号”主要由大黄、黄芪、白芍、川芎、茯苓、生地、山药、山茱萸、黄连、何首乌、甘草等16味中药组成,方中以黄芪为君药,基础方为四君子,山萸肉等为臣,大黄等滋阴清热为佐,甘草味使。黄芪性甘微温,可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体内淤血,减小炎症反应等。茯苓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山茱萸性酸、涩,微温,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白茅根味甘,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大黄苦寒,易伤胃气。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9]黄芪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肾小球内压力,提高血流灌注,增快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丹参可以加快血流速度,提高肾脏血流灌注,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减轻残余肾单位的工作压力,调节机体免疫、进而降低尿素氮、血清肌酐,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10]。茯苓的提取物茯苓多糖可以减轻体内毒素在肾小管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处的沉积,提高肾脏血流灌注,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等。白茅根可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增加肾脏血流灌注[11]。川芎嗪能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加速其凋亡,延缓肾小球硬化[12],还具有扩张血管,调节微循环,改善外周组织缺血缺氧,增加肾脏血流,提高肾脏血流灌注,保护残存肾单位,缓解肾衰引起的临床症状[13]。大黄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而降低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14,15]。

肾衰竭1号能明显降低CRF患者的Scr和BUN,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明显改善,其疗效明显优于后期应用西医治疗组,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

肾衰竭1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西医治疗,较单独应用,效果更佳。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设计实验为自身对照,未设空白对照组, 相对多组研究仍有明显不足及缺陷,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做大样本疗效观察,以期更全面的观察评价临床疗效。

[1] 张美军.益肾健脾解毒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

[2] 王海燕.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

[3]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中医杂志.1996.

[4] 王琳, 谢旭善.降酶丸保肝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J]. 光明中医,2011,26(12):2432-2434.

[5] 杨君, 赵京生, 林新伟, 易伟国, 张正臣.康肾口服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8):2855-2856.

[6]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肾病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75.

[7] 陈颧珠.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30-1936.

[8] 张田学忠.芪归升降散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9] 钱雅玉.肾衰I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10] 张国强, 叶任高, 孔庆瑜等.丹参对培养中狼疮性炎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7,12(l):19.

[11] 焦坤, 陈佩东等.白茅根研究概括[J].江苏中医药,2008,40(1):91-93.

[12] 屈燧林, 方勤, 陈高翔等.汉防已甲素、川芎嗪和苦杏仁苷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 (3):186-189.

[13] 郭玉芹.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4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199.

[14] 黄浩.大黄辑质及相关物的研究概况中草药[J].1998,29(3):199.

[15] 万文静,吕学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 (12):964-966.

猜你喜欢

肾衰竭肾小球肾功能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