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同病,用不同量
2014-06-13冯坚
冯坚
不少药物都有多种适应证,不仅如此,用在不同的地方,剂量可能也不同,有的甚至区别很大,这些都需要多加留意,比如: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片
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解热镇痛,每次0.3~0.6克,每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3~6克,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则用小剂量,每日75~100毫克,每日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每次1克,每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小儿常用量(口服)
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克/米2,分4~6次口服;或每次5~10毫克/公斤体重;或每次每岁60毫克,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毫克/公斤体重,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要增至每日130毫克/公斤体重。
③用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毫克/公斤体重,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毫克/公斤体重,分3~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毫克/公斤体重,1次服。
缓泻药:乳果糖口服溶液
用于便秘或临床需要保持软便的情况
成人:起始剂量,每日30毫升;维持剂量,每日10~25毫升。
7~14岁儿童:起始剂量,每日15毫升;维持剂量,每日10~15毫升。
1~6岁儿童:起始剂量,每日5~10毫升;维持剂量,每日5~10毫升。
婴儿:起始剂量、维持剂量均为每日5毫升。
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剂量。本品宜在早餐时每次服用。根据乳果糖的作用机制,一至两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两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可考虑加量。
肝昏迷及昏迷前期
起始剂量:30~50毫升,每日3次。
维持剂量:调至每日最多2~3次软便,大便pH值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