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之谜
2014-06-13吴舒雅
文- 贺 蓓 吴舒雅
生物钟之谜
文- 贺 蓓 吴舒雅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连续熬夜的球迷们有点“顶不住”了,白天犯困迷糊,晚上精神抖擞,“我的生物钟紊乱了!”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么,你知道你的生物钟长在哪里吗?你知道没有生物钟会有什么后果吗?你知道怎么调节生物钟吗?这些有关生物钟的问题及其答案,知晓的人却是非常之少。
生物钟在哪里
天一亮就醒、季节一到就迁徙……身体仿佛被钟表指挥,人类与动物会在某一特定时刻进行某种特定的活动。研究显示,人体内确实存在某种神秘的“机关”——生物钟,在操纵人的各种节律性行为。生物钟大概调节基因组中约10%的基因表达,通过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进一步调节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的节律,包括睡眠、体温、血压、心率、激素分泌、代谢、肌力、学习和记忆、操作能力、警觉度等。
生物钟在哪里?与大众认为生物钟只是一个“虚指”的词不同,在生物体内,存在着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时钟”。为了寻找这个时钟,科学家们剥离了老鼠的肾上腺、性腺、脑垂体、甲状腺、松果腺和胰腺,或者施以电休克,甚至还用酒灌醉了它。手段用尽,老鼠的节律性仍未被颠覆。直到切除位于老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生物节律才终于消失。
研究发现,下丘脑内的视交叉上核部位,存在一个核心生物钟,起着控制时间秩序的主导作用,对全身不同组织、器官里生物钟起协调作用。
视交叉上核究竟在哪里呢?想像在你的大脑里有一根线从鼻梁通到头骨底部,再想象有另一根线从双眼出来,并在其后约两厘米处穿过头骨。视交叉上核就位于这个交叉点上,这个不到3立方毫米的细胞组织被称为“头脑时钟”。
人的主生物钟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从而对生物钟起设定作用。它负责体内各个细胞生物钟协调,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不同组织之间的生物钟进行协调。只有眼睛能感受光线,体内肝脏、皮肤、心脏都没有感光细胞,见不到光,因此视交叉上核在生物钟调节体系当中,发挥着类似司令部的重要作用。
没了生物钟会怎样
“生物钟之父”Colin Pittendrigh说过:“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适应地球自转的结果。”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演化,地球的自转造成光线、温度、磁场等的昼夜节律周期性变化,这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都具有昼夜节律的最根本原因。
研究发现,突变蓝藻的生物钟基因使蓝藻的生物钟周期显著长于或短于24小时,把它与正常蓝藻等比例混合培养,你会发现一个月后突变蓝藻在培养液里基本消失了,因为这些蓝藻的节律无法适应24小时的昼夜更替环境,生存竞争力降低了。
生物钟对于人类同样非常重要,曾有病人因患脑瘤接受手术切除,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也切除了一块视交叉上核组织,也就是说,破坏了这个病人的主生物钟。手术后,这个病人的体温、睡眠-觉醒的昼夜节律特性就消失了。
节律的异常或丧失会使人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比如,有一种遗传性疾病叫家族性睡眠相位提前综合征,患者生物钟相位与正常人相比显著提前,他们每天晚上7点左右就要入睡,而每天清晨3点左右就会醒来。这种病人,显然无法与多数人的作息规律衔接。
你也许想象不到生物钟彻底破坏后的后果。专家指出,如果在正常的自然界,生物钟被彻底破坏后,动物根本活不下去。如美洲的黑脉金斑蝶,生物钟对长途迁徙的方向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破坏了生物钟,它们将无法正确判断迁飞的方向。对于植物而言,生物钟的紊乱也会对作物的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生物钟乱了有什么后果
如果人体的主生物钟与外周组织的生物钟不同步,身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最常见的时差现象,是生物钟短暂被打乱的显著现象之一。人们在长途旅行时,主生物钟很容易接受光线刺激而重新设定,但身体其他组织的生物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2000年,科学家克旺伍克·乔对有至少5年飞行经验的女乘务员的神经系统及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发现那些频繁往返于几个时区的空乘人员思考能力发生下降。乔解释说:“和那些短途航班空乘人员相比,不断遭受时差反应的空乘人员的‘可的松’水平明显要高,‘可的松’水平高和认知缺陷有关。”
因此,球迷在熬夜看球时,晚睡晚起不按规律作息,身体会出现异样,这也是生物钟被轻微打乱的表现。如果只是几天的作息不规律,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即使是普通人,受工作/休息时间的影响每个星期的周末2天也都是迟睡晚起的。但如果长期黑白颠倒,作息规律紊乱,对身体健康就会有很大的损害——生物钟紊乱不会让你突然一下子死掉,它的损害是慢慢累积的,并且对机体和健康的影响十分广泛。
研究已经证明,轮班、倒班、夜班等长期的生物钟紊乱,人体的免疫力、代谢能力等会降低,可能导致肥胖,罹患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风险都将显著增加。
怎样调节生物钟
所有的钟表都可以调整时间,生物钟也是如此,这归功于生物钟的可设置性这一特点。比如,光照作为输入信号可以调节和重新设置生物钟的节律。
要对付短暂的生物钟变化,比如时差反应,你可以尝试在飞行白天戴一个眼罩,或者在飞行的夜晚减少睡眠,以提前适应新时区的光线接触,总之沿着正确方向“拨动”你的生物钟。
对于世界杯期间日夜颠倒产生睡眠障碍的球迷,睡眠专家的建议是多晒阳光。因为光线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调整飞行时差、轮班时差及各种睡眠紊乱的影响。
此外,褪黑激素也可以作为一种化学疗法,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生物钟。褪黑激素是松果腺分泌的一种天然荷尔蒙,对于驱动哺乳动物的光周期反应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使用褪黑激素可以缓和各种昼夜节律紊乱,只要使用时间得当,可以让飞行时差的不适缓解一半,且跨越时区越多效果越明显。不过,在科学界,目前关于褪黑激素信号本身如何被解码,尚不清楚。而且长期使用褪黑激素有何后果,也缺乏相关研究。
生物钟研究可提高宇航员效率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金虎教授领衔的生物昼夜节律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973课题“近地轨道飞行条件下人的生物节律的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生物钟在生殖系统与发育中调节的机制”子课题等科研项目。
在973课题研究中,他们把测量生物节律的仪器搭载“神舟10号”飞船前往太空,以观察在太空里人体生物钟的变化规律。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国际上就人类在太空生物钟节律变化的研究非常有限,在太空当中,由于环境特殊,宇航员一旦犯错可能会造成巨大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影响。未来,这些数据将有望被应用,以寻找对抗和治疗方法,提高人类在太空的健康状况,提高作业效率。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剡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