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一句话切中了要害
2014-06-13范从来
为什么说“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一句话切中了要害
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一句话切中要害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大家对金融方面的改革非常期盼,总认为在民营银行、在民间金融、在资本市场等方面,会有一些重大的举措。但三中全会公报里讲到金融改革只有一句话: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可以说这与大家的期望还是有偏差的,因为大家都认为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在金融和经济之间,资源的分配是有问题的,这一次三中全会应该对金融方面讲得更多。但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金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要改革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能不能完善。所以,这次只讲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应该说切中了要害。
我国上一次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是在1993年,主要是以机构改革为主线:中央银行怎么组建,国有商业银行怎么运行。而这次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在主体上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主线。
我们整个改革思路发生了重大调整,金融改革不再是以银行机构为主导,而是在金融领域里,要让金融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高利率时代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紧
这一次的改革,为什么从之前以银行为主导改为以市场为主导?我想从我们国家这两年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困境,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我看来主要有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都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太松,人民银行放出太多货币,导致流动性过剩。但如果货币政策是宽松的,资金的价格应该是低的。事实上,中国目前所处的是高利率时代。
我们国家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6%,比对一下,美国现在30年的抵押贷款利率是3.59%,15年贷款利率是2.77%,美国采取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要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我国的环境保护成本在上升,资源使用成本在上升,人工成本也在上升,现在我们的资金成本比美国高得多。我看到浙江的数据,温州银监局对温州地区369个检测点检测数据显示:2013年4月份,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为14.369%,年化利率达17%。我国的资金价格处于高位、利率处于高位,所以要说货币政策是松,显然不成立。
中国货币量世界第一 但还不能说是超发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又产生了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为什么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实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我们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原因很简单:中国的货币量太多,已经是世界第一。
中国的货币量应该怎么看?到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广义货币已经超过100万亿元。相比2002年初的16万亿,10年增长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经超过200%。中国的货币量是100万亿,而我们的经济总量只有50万亿左右。美国货币量与GDP的比例大概只要63%。
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它表示,国家需要多少货币量,理论上与经济总量是相关的。中国的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事实上,我们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货币投放量比美国多出1.5倍。所以,中国的货币量多了。但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中国货币超发了。
首先,中美广义货币统计的内涵不一样,美国扣除了大面值的定期存款,统计口径小于我国;其次,货币是在运动当中发挥作用,不同国家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同,货币量不能直接比较。再次,人们往往把货币量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GDP进行比较,但是GDP反映的是新创造价值的总和,货币量对应的是经济交易总额,两者之间不一致。所以,中国货币量世界第一,并不能就认为中国货币超发了。
从保值、增值来讲 金融资产最好
在通货膨胀时代,人们和政府为了对抗金融危机,或者为了保值,会大量买进黄金。这样通过供需关系,拉动金价。黄金在家庭理财中,既可规避本国经济恶化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又能抵御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恶化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因此,在家庭理财中,让黄金占有一席之地,是家庭理财者,特别是中产阶级和高收入者家庭的选择。
中国大妈这个词,已经闻名于世。大妈们买黄金不是喜欢黄金,是假设黄金能帮助她们把几十万的储蓄保住,或者还有可能增值,这就是人们对资产的需求。
人们只要有储蓄就希望保值、增值,这就是资产需要。中国过去改革开放30年,人均GDP增长了178倍,而人均储蓄增长是1679倍。只要一个国家储蓄量增长,就代表人们对资产的需求在放大。中国是世界上高储蓄国家。美国的储蓄额占经济总量是17%,而中国的储蓄量占中国的经济总量50%,储蓄的增加产生的资产需求应该是非常旺盛的。
所以我们曾经设想,政府能不能把大量资金引入到国债。比方买国债,每年能赚8%,若投资房产,房价涨了,但是你想卖还得慢慢等。所以从保值、增值来讲,金融资产最好。
很多企业抢着办银行 不如去买银行的股份
我们研究团队对“资产短缺”进行了研究,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90年代,实际上就已经从商品短缺进入了资产短缺的新阶段:1997年,中国资产短缺指数14.29%,2007年创历史新高,接近17.88%。
一个国家进入资产短缺,资产价格泡沫化就是必然现象。因为资产短缺,股票成为稀缺资源,房子不再是房子,而是资产。在这个情况下,只有金融大发展,把更多企业丢进资本市场,让企业能创造更多的优质资产,我们的资产供给才有可能大幅度增加,才能解决泡沫问题。
解决资产短缺问题,关键是要靠金融发展。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是金融。但是中国的金融改革不是简单放松金融管制,更重要是转型。
第一,创新金融。很多人觉得,搞金融就是办银行,现在很多民营银行发牌。我对一般的企业抢银行的牌子并不认可,这当然是有价值,但不是大趋势。在产品短缺阶段,我们办银行就是为了组织资金,因为产品短缺,只要你把资金组织起来就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是资产短缺,你来办金融,有没有核心竞争能力,取决于你能不能发现某一个贷款项目,它是真有价值的。
第二,现在发展金融,为什么要从银行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这个大家清楚,所谓的金融就是把人们的储蓄资金、剩余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一种通过市场进行,一种通过银行进行。一种是老百姓有钱存进银行,还有一种是需要钱的企业到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老百姓有钱直接买。中国目前到了中等收入阶段,通过市场来完成这个转换,更有利于资产创造,更有利于创新投资。
三中全会把金融改革的重点放在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上,从中国经济目前的运行困境以及中国处于资产短缺新阶段这两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改革重点的确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相信按照这样一种改革思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会更加稳健,我们的市场也会更加平稳。
(本文系范从来在浙江人文大讲堂的演讲,有删减。文中观点与本刊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