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2014-06-13肖小勃乔亚铭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信息化

肖小勃 乔亚铭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肖小勃 乔亚铭

论文回顾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和发展阶段,讨论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投资为例佐证。该文最后给出结论: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互联网新技术也会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技术、应用、管理、服务、资源、存取等各个方面,极大影响并决定高校图书馆未来信息化水平。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统领全局的总要求,信息技术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领域,I T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1]。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经历不同的阶段之后,还会有哪些发展,将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应对挑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1 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1.1 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高校图书馆还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前期,图书馆以藏书为主,藏、用结合,提供图书和期刊等主要纸质文献资源的借、阅、藏服务,目录查询等一些业务还停留在手工时代。其时教育部依据国家的文件精神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高校图书馆专业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为高校图书馆的稳健发展创造了条件,为90年代图书馆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高校图书馆的数量、馆舍面积、藏书量等开始逐年稳步增加。

1990年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适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并建成“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环境,给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2]。1993年国家教委设置的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百所左右高等学校的“211工程”项目启动[3]。1994年中国终于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教育及科技领域。1996年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 L A大会,首次在国内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开始大规模研发工作,数字图书馆作为该会议讨论的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联手展示I BM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4]。1998年,目的在于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985工程”项目启动,首批9所院校,最终扩展到39所,这些项目所涉及的高校图书馆都获得了相对较大并持续性的经费支持,具备了发展的经费保障[5]。同年,旨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中国高校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 ic Library&In forma tion System,简称“CALIS”)项目正式启动[6]。

到2000年前后,全国高校图书馆大多建立起本馆的网站,图书集成自动化管理和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服务普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化信息检索成为研究热点,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传统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资源服务,服务平台从物理馆舍延伸到图书馆网站,突破了服务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些知名的高校图书馆都引进了国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始与图书馆领域的国际水平接轨。这个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不同程度地添加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光盘塔等设备,陆续建立了在局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一些图书馆采用自主研制开发的系统,如当时的北大图书馆、北京邮电学院图书馆,也有图书馆选择当时的商业自动化软件,如北图文津、博菲特、ILAS、息洋GL I S等等。

在这个为期约十年的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发展过程中,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建成了具备一定程度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的图书馆,有了一定的积淀,再加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国家项目经费支持的良好契机,高校图书馆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水平。

1.2 互联网时代的整体化建设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成熟的阶段,互联网技术开始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应用与服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很多方面,从管理到应用,从联结因特网到应用因特网,催生图书馆服务的大量创新[7]。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加上“211”和“985”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项目经费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在这个阶段中从硬件、软件到服务都有了很大改观,通过购买、自建和整合网上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OPAC、虚拟参考咨询、网上信息检索、网上文献传递等,信息服务内容不断深化[2],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进步,催生出新的资源应用及技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整个高校图书馆注重整体化建设并有了很大发展,从最初的简单互联网访问服务发展到目前的学术资源发现服务,数字期刊直接获取、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迅速革新,成为适应技术与时代需求、能更好服务于读者的图书馆。

这是一个高校图书馆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搜索引擎、博客、微博、微基百科、Facebook、无线网络等不断对图书馆的业务和应用产生冲击和影响,图书馆有了很多创新和开发工作,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元数据等很多新概念迅速出现。DOC、PDF、JPG、mp3等文件格式逐渐稳定成为各种媒体的流行存储及保存格式;Google、Google Scholar、Baidu等搜索引擎技术对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及资料获取及利用互联网产生巨大冲击;学术资源发现、移动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服务层出不穷。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图书馆,用户通过Summon之类的学术资源发现系统就可以直接下载阅读所需的论文、图书、音频、视频等信息,图书馆全面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2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观念问题

一些高校图书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淡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容易满足于现状。不少高校图书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致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很难开展[8]。图书馆的功能不只是单纯性的收藏和保存,还有服务功能,只有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服务理念,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2 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投资整体经费不足,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大多数图书馆经费投入有限,除保证正常的资源购置和运转经费外,一些图书馆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更为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另外,有限的资金有时候也没能得到合理使用,重复建设情况多,资金浪费严重,导致投资性价比较低。地区性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也导致信息化程度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和水平相对较高,大城市、东部沿海与西部偏远地区高校馆在经费投入及现有信息化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9]。

影响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因素包括:投资的额度,投资的长期持续效应还是短期突击行为,投资增长率,投资结构,投资建设的重点等等。信息化建设本来成本就较高,需要充足的资金做支撑,而且必须有硬件作保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设备的长期投资中,应充分考虑以上种种情况,避免这些问题。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投资所占比例大的硬件,及时调节,使硬件软件的投资有合理的结构和比例,硬件发展的同时管理和服务的软件设施也要同步跟上,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充足并具有长效性,从而全方位提高信息现代化的水平。

2.3 可持续发展性

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多方面情况出发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扎扎实实,稳步推进。

文献存储方式:不断调节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配置比例,丰富电子资源,调整文献存储结构和比例,提高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建立高效安全、稳定可靠的使用平台,保证存储容量需求。

服务形式:通过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被动服务转变到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做好资源发现、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服务工作,使读者很便利地通过网络获得所取的资源。

本校学科专业:结合高校图书馆所在的本校专业和学科情况,合理配置和订购资源,对重点学科的资源要充分满足,重点保障,持续保证专业和学科的资源优势。

图书馆专业人才:要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素质和水平,使馆员精通图书馆业务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具备多方面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专业技能,能给读者提供优质的文献服务。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就是计算机和网络平台,进而提供不同的信息渠道,让读者尽快获取所需情报或资源,因此也要不断建设计算机网络平台,提升网络环境性能。

资源共享: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共享使不同高校之间加强资源互补,提高资源对读者的满足率[10]。

2.4 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其信息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趋势,顺应这种趋势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特别是在馆藏资源、职能定位及空间设计变化等三个方面的趋势需把握好。

馆藏资源信息化:图书、期刊、报纸等越来越多地有了数字化的载体,数字化资源日益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部分,其易查询、易存储、易获取、易阅读,服务便利,并且数字资源可读、可听、可视,成为读者信息需求的主要载体。但纸质载体等文献又会在很长时期内和数字媒体并存,为读者提供资源载体的可选择性。

职能定位的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的趋势,不只是为数字化,其根本的目的是提升服务能力。图书馆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读者在哪里都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无障碍访问,以最方便的形式和最快捷的方法满足读者信息获取的需求,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化时代读者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空间设计的信息化:随着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其资源在存储、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图书馆由传统的“藏、借、阅、管”管理模式发展到“以用为主”,网络、无线网、智能手机等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时间和地域限制,空间功能更加人性化,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便利舒适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11]。

2.5 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加强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守统一的标准才能共建、共知、共享,但是在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下,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导致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共享与处理,这就需要有配套的政策和合理的协作机制。图书馆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环,其中规范化是重要的问题,是否规范是制约信息化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少业务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互不相同又导致通用性差,所以急需要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9]。

2.6 重视信息化成果积累

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不少的成果,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成果的积累。在新技术应用、不断创新的同时,有些技术及设备特别是硬件设备更新过快,如20世纪90年代初的缩微阅读机及缩微胶片等系列设备,在美国一些图书馆仍然还在继续供读者使用,而国内则早已淘汰;光盘塔也基本废弃,大量光盘成为摆设。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引进新设备时,也应尽量避免一些过时设备摒弃太快,尽量延长这些信息化技术与设备的生命力,累积不同时段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使信息技术建设成果最大化。

2.7 注重新技术运用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云技术等,都在第一时间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图书馆必须注重新技术的迅速应用。如云技术中的云存储服务,图书馆应该及时了解掌握这些新技术,对比、测试租借服务器或存储空间的成本,测评服务性能,因为硬件服务器和存储空间更新淘汰较快,如果采用租借或虚拟使用的模式,就能提高有效性价比。此外,采用一些稳定而免费的公共服务,像邮件服务,采用QQ邮箱、Gmail等公共邮件服务,不仅省去本馆邮件软件投资,省去硬件、维护等多种成本,节余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图书馆信息化的持续建设,或拓展新的项目。

2.8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一般隶属于学校,人事制度缺乏自主权,所以馆员队伍在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等整体结构上受主管部门制约影响较大,信息化建设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从而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和进程。高校图书馆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的图书馆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员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还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才能满足图书馆信息化时代服务的需求。

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挑战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对图书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图书馆学五条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五条定律表面看比较通俗,但内容其实很深刻,从根本上阐明了图书馆应该努力的方向。五条定律的前四条都与图书馆服务有关,使图书得到充分利用,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服务的目标,涉及了现代图书馆建设观念、结构、技术、管理等几个领域的问题,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12]。第五条定律则是对图书馆生长状态及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即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我。高校图书馆也具有生长有机体的一切属性,吐故纳新,可以改变大小,形成新的形状和结构,历久不衰,从传统图书馆发展到现代的数字图书馆,为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而持续发展。

读者、资源、馆员是高校图书馆生长有机体的三个要素,读者是这个生长有机体最活跃的部分,是资源的需求者,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存在的基础,从而有力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都是服务于读者。在现代网络的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形式及网络传递使得读者可以远程获得信息资源。图书馆员则是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服务不仅仅是读者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服务于读者的质量和水平。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交流机构,在面临变化和挑战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不断地引进和吸收一切先进技术,深层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读者对知识的自由存取。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将成为决定图书馆的发展潜力甚至是维系其生存的关键因素。现代图书馆要把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以服务读者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养,推动科技、教育进步和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图书馆要在浩繁的信息资源中为读者导航,指引读者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排除信息干扰并获得针对性强的信息,要在资源来源、拣选、加工处理、最终提供的信息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广开思路,通过与读者的充分沟通,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特别是通过高增值性的服务节省读者宝贵的时间[13]。

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产生了很大改变,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服务内容和模式向信息化转变,服务方式向以网络平台为主的信息化服务转变,图书馆需要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新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包括现代技术方面的拓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通讯手段开展网络服务,运用现代技术模式进行传统采编等工作,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定信息要求,提供个性化信息内容和针对性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提高用户传统的信息化服务质量,快速准确查询,方便借还流程等等。并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共享、资源发现、远程获取等提高对网络用户的信息服务质量;更新服务意识:就要以读者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要不断竞争和创新,加强主动服务,探索读者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并加强资源共享意识,创建共享的信息资源,达到高校馆之间资源的相互补充,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群体作用[14]。

4 以西安交大图书馆为例

根据1993—2012西安交大图书馆的固定资产价格清单核算,图书馆20年间信息技术方面经费投资的总额约3 439万元,主要在硬件、软件二个方面,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网络设备、防火墙、空调、摄像机、监控设备、门禁设备、电视机等。其中计算机665万,占19.3%;服务器426万,占12.4%;存储401万占11.7%;网络交换机及接入设备、机柜、UPS、机房空调等314万占9.1%;软件包括防毒、自助打印复印、邮件、网络管理等等,约421万元占12.2%。

这个数据中,比例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计算机(19.3%)、服务器(12.4%)、存储系统(11.7%),这三项部分加起的总额52.5%占资金的半数以上,如果再加上网络设备的9.1%的,60%以上的投资是花在基础硬件设备上,投资最多的是个人计算机19.3%,约占总额的五分之一,软件投资所占的比例是12.2%。

再分析20年间依年度统计的图书馆年经费使用情况。1993年最低,年投资5万元,2001年最多,达580万元。90年代整个信息化投资水平较低也相对稳定,从最初的较低水平到2000年接近100万元,但在后十年里投资大幅增长。前十年和后十年的年平均经费分别是110万和232万,后十年平均经费是前十年平均经费的2倍还多,二十年的年平均投资经费172万元。西安交大图书馆近年每年事业总经费约2 000多万元,信息化投资约占图书馆全部经费的8.6%,从这个数据来看,信息化的开销占总投资不足一成,相对略低。

总体来看,图书馆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虽然逐年增长,但不是稳步增长。“211”“985”等项目的投资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资金受项目计划因素的影响,阶段性投资及增长的特点明显,图书馆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使用资金,避免盲目投资及浪费,获得好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性价比。成熟行业的信息化投资中,硬件、软件、服务三者投入比例应为5:3:2,没有软件系统的支持,硬件系统就无法发挥更好的效用,也无法提供优化的服务。从这个方面分析,西安交大图书馆20年间硬件投资在信息化经费总数中相对偏多,虽然软件投资在近些年呈增加趋势,但总体来看软件及服务的投资还是相对较低,需要加强。

信息化起始阶段是硬件建设为主,到后面软件的投资比重逐渐加大,服务也越来越占主导的位置。随着云存储等新技术的出现,服务器及存储空间的租用方式也许性价比更高;另外,硬件淘汰速度较快,应降低硬件投资比例,减少时效性明显、易淘汰的软、硬件投资,逐渐增加软件和服务的投资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必然将越来越高,不仅是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还有服务模式的信息化、服务空间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高校图书馆将作为高校一个重要的学习、研究、交流的信息化场所而存在[11]。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与云存储、智能设备、移动应用等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技术、应用、管理、服务、资源、存取等诸多方面,极大影响并决定高校图书馆未来的信息化水平。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了解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了解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避免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同问题,更要防止人云亦云的跟风建设。应综合考虑本馆软硬件环境、资源、特藏、服务、信息技术等各方面,根据本图书馆的特点及经费情况,长远规划,金字塔式累积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相信都可以建成为信息化水平高、现代化、新型、并富有各校自身特色的图书馆。

[1]计世网.创新是一盘棋[EB/OL].[2013-06-05].http:// www.ccw.com.cn/article/view/31232.

[2]于维娟,沙淑欣.建国6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历程回顾[J].新世纪图书馆,2010(5):46-48.

[3]百度百科.211工程[EB/OL].[2013-06-05].http://baike. baidu.com/view/7085.htm.

[4]张维真.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8(9):10-11.

[5]百度百科.985工程[EB/OL].[2013-06-05].http://baike. baidu.com/view/59436.htm.

[6]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介绍[EB/OL]. [2013-06-05].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calis _index.asp?fid=1&class=1.

[7]Seadle M.Thirty yea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Library Hi Tech,2012,30(4):557-564.

[8]高媛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讨[J].才智,2011(32):322.

[9]李慧.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略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2(11):255-256.

[10]李泽.浅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3):14-15.

[11]戴扬.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24-26.

[12]周天旻,张蓓.Web2.0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7-9.

[13]张婉.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与现代图书馆工作[J].情报探索,2006(6):86-88.

[14]周复生.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6-128.

肖小勃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陕西西安,710049。

乔亚铭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陕西西安,710049。

TheProblem Researchof the InformatisationConstruction in theAcadem ic Library

Xiao Xiaobo,Qiao Yaming

This paper recall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discusses themain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describes the various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ization,gives an investment cas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At the end,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academic library still has a larg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pace.New techniques of Internetwill greatly influence the library in a long period 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management,service,resource,access etc.,which will affect and decide the library informationization’s level in future.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ization.Informatisation construction.

G250.7

2013-10-09 编校:刘勇定)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