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与人性*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14-06-13汤晓华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2期
关键词:天下人三国演义刘备

汤晓华

战争与人性*
——读《三国演义》有感

汤晓华

战争同人性密切相关,特别是战争的残酷性往往把人性推到了极端。考察三国之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紧密地联系起来,要以此双重的视野与双重的纬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国演义》战争人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今天有机会和这么多的读者以及地方的学者,围绕着战争与人性这个话题做一个研讨,我很高兴也很荣幸。

说起三国演义,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父母亲。1980年,在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我迷上了三国。母亲很着急,但是父亲却不吭声。高考终于结束了,在等高考成绩的日子里,有一天,父亲同我谈起了三国。具体的细节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父亲当时所说的几个结论性的观点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诸葛亮成不了大事,不能只骂曹操是奸雄,三国归于晋是必然的,最后他跟我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实话实说,没有专门再花精力研究三国,可是却与战争结了缘。那年高考,我最终被军校录取了,录取以后我的主业就是研究战争,所以与今天这个研究战争与人性的话题或许还能沾点边。

那么,罗贯中给这本书取名叫做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演的究竟是什么义?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这恐怕是研读三国必须搞清的一个基本问题。读过三国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记述这段历史的过程当中,作者的基本立场是扬刘贬曹。那为什么作者会持这样一个立场呢?因为在作者的价值判断中,义字的核心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诠释的正义、忠义、有情有义。《孟子·告子》上,围绕个义字甚至发出了这样的号召,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叫做舍生而取义。

尽管魏蜀吴三国争斗,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称霸,都要建立一个一统天下的王朝。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围绕着这个目的,刘备、曹操、孙权所采取的的手段却是大相径庭的。刘备是汉室后裔,所以他打着正统的大旗,力争人心,试图以正压邪。那曹操呢,一面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与刘备针锋相对,一面又宁可我负天下人,而不可天下人负我,尽使权谋,不择手段。那孙权,由于所处的地位比较尴尬,更是表现出了多样性。三国里面有个情节,可能大家都比我熟悉。赵咨在答曹丕问的时候,对孙权做了这么一番评价:“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据三州虎视天下,是其雄;屈身于陛下,是其略。”虽有溢美之嫌,倒也比较全面地刻画了孙权。

那在罗贯中看来,刘备是汉室后裔,因而正统,符合正义的原则,同时刘备有情有义,又符合了忠义的原则。而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说明了曹操的见利忘义和忘恩负义。所以扬刘贬曹也就可以理解了。

刚才提到,赵咨评价孙权用了六个字,聪、明、仁、智、雄、略。这六个字就把三国之争中的人性之争很好地演绎出来了。实际上战争同人性密切相关,特别是战争的残酷性往往把人性推到了极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都在讨论战争与人性,那人性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人性是什么,最通俗的理解是人的本性。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吴子,在最先提出战争一词的时候,对引发战争的原因做了这样的解释,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困饥。这就把战争它爆发的原因,同人性中的欲望联系在一起。

不仅在东方,在西方,自然主义战争论中也有许多人认为战争同人性当中的恶的一面密切相关。

不可否认,战争同人的自然本性确实密切相关。但是人性不只是自然本性,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专门做过研究,有过深刻的揭示。马克思说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是抽象的,它是现实的,是具体的,具有历史性。马克思甚至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我们考察战争与人性,必须将人性放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维度当中来加以考察。特别是对那些领袖人物和军事统帅而言,更应如此。

比如说对曹操的评价,后人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为什么说他是英雄?我理解,更多的是从人性的社会属性来评价他,认为曹操能够顺大势而为,始终把实现一统天下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反观刘备似乎就缺少了这个方面的一些霸气,特别是到了后期,蜀国似乎以割据一方为安。不知道我这个判断对不对,我提出我的观点。当然,有人说了,蜀国没那么大的力量你怎么让他去一统天下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再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蜀国的力量到了后期削弱了呢?

我们以前看《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感觉诸葛亮神机妙算很有才能,但前面我已提到,我父亲认为诸葛亮成不了大事,不能只骂曹操是奸雄,三国归于晋是必然的。我父亲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我的基本思考有两个层面。第一个,从谋略的角度来看,谋略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是战略层面的谋略,要谋划大事的那个智慧;其次是战役,战术层面的那个谋略,在我的评价当中,或许诸葛亮还称不上真正的战略谋略层次的谋略家,神机妙算确实不假,但是在三国争斗的那么一种交割、复杂、尖锐、激烈的对抗当中,能不能在战略全局上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对后续的发展首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讲一句话,全局的失误必然导致局部的失败,或许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在战略层面还没有大视野、大眼光、大智慧,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恐怕要从诸葛亮自身的品格心理上来找原因,当然我没有认真考证过,但是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诸葛亮是以一己智慧来对抗天下谋士。这句话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别看曹操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但是他能知人善任。你们看看诸葛亮,是不是有一点老百姓所讲的小心眼,他成不了大事,可能也有这么一点原因。

在我看来,蜀国力量的削弱,又是和刘备拘泥于兄弟情义,个人情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本性当中的那些自然成分密切相关。关云长殉难了,兄弟不在了,刘备做出了什么决策啊,大家都清楚,结果呢?说曹操是英雄似乎是更多地从社会属性的视野来评价他,那说曹操是奸雄,更多地是从自然属性的视野来评价他。因为大家都知道,曹操的道德品格明显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标准相背!是不是这样?要有双重纬度的视野。

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进一步深刻的揭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当中,对战争做出了这么一个总体性的概括。他说,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于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头的矛盾斗争的一种最高形式。这一番话,实际上是在双重纬度的基础上又告诉了我们一件深刻的事情,那就是在阶级社会,人性具有阶级性。如果把战争同人性的社会属性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就为我们考察战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向。有了这个视野,你就能看清楚现实社会当中所爆发的这样或者那样的在战争。

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会爆发?你把战争与人性中的社会属性联系在一起,你就可以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间相互争斗的必然结果。你再用这个社会属性的视野来考察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你就会发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是无产者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必然选择。

我们考察过去的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我们考察今天的战争与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再考察明天的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个基本认识就是:一定要把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紧密地联系起来,用这双重的视野,双重的纬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汤晓华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03。

War and Human Nature:My View on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Tang Xiaohua

War always hasmuch to dowith human nature,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 cruelty ofwar that drives the human nature to the extreme.When obser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conflicts and human nature,one must tightly connect nature attributewith social one,and consider it from dual perspective and latitude.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War.Human Nature.Natural Attribute.Social Attribute.

I207.413

2013-12-20 编校:方 玮)

*本文系汤晓华在第四届南图阅读节《三国演义》主题论坛上的发言稿。

猜你喜欢

天下人三国演义刘备
求人不识
求人不识
李鸿章其人
三国演义
相面
历史
三国演义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