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国民教育中普及建筑文化

2014-06-12金磊

时代报告 2014年6期
关键词:建筑师普及建筑

金磊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会议发表了“公报”,2014年3月17日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将提升中国城镇化建设质量、避免新一轮建设“毁城”及遏制“千城一面”“万镇一貌”,作为实现“人文城市”的目标,其本质是希望全国城乡要做深“文化城镇化”发展的大文章。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创意发展,其要点都落到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建筑文化上。

建筑与文化无法分隔。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建筑,一直是毗邻诸国的样板。我们说要爱护自己的文化,这并非是要在封闭理念中寻找自尊,重在要知晓何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文化,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自然会充满信心,并可有胆识地向世界解读中国建筑文化。

自隋唐以来,以中国建筑为中心,形成了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在内的亚洲建筑文化圈。明代建筑园林学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是他毕生造园经验之总结,在国外有广泛影响,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再看20世纪建筑,北欧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造型设计的多重灵感中,他自己承认有来自中国宫殿对屋顶和台基的处理方式的启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鸟巢”方案,源自瑞士建筑师雅克·赫尔佐格,其灵感取自中国古代建筑窗花的艺术造型;伊拉克建筑师扎哈的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的大、小石头设计,也是中国味十足的概念;尽管北京国家大剧院有众多非议,但法国建筑师安德鲁表示,他使用了中国“明堂”即“上圆下方,四方环水”的理念。这些建筑无论是审美,还是情感的赏析,都给人以深刻印象,作为非业界的公众,无论你是否喜欢和认同,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都表征着一种文化态度。由此我想到,面对中国建筑瑰宝,为什么我们崇尚不够呢?是教育作祟,还是传播有误,或是国人始终未将建筑视为一种文化?真正能体味一个文化地产对城市发展与美学价值贡献的人太少了。

9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美育救国之理念,全力推进国民的艺术启蒙教育,他主张由审美纯粹观照而促使全国人民养成高尚、纯洁、舍己为群之思想,直接发起了一场20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充当了中国现代艺术活动的伟大旗手。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是向公众普及建筑文化教育的集大成者,他们在1950年代便在研究之余撰写了大量赞美中国建筑文化的文稿。如1950年梁思成在《关于北京城墙废存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以赞美诗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古老且又魅力无穷的北京城的认知;他也曾向周恩来总理表示,“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宏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它磊拓嵯峨,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副刊连载他的数篇文章,谈中国建筑文化的普及传承;林徽因也撰写过大量普及版的建筑文化佳作,如1952年她在《新观察》杂志上刊出“我们的首都”共计11篇文章,赞美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1952年,两人在合著的文章《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中指出,新中国的建筑“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尽管60多年过去了,但从建筑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视点看,从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当代使命看,他们的观念并没有过时,仍是我们认知中国建筑文化的指南。

纵观建筑文化普及的方向及要点,至少要关注如下方面建设——

其一,观念要更新。要从建筑功能向文化建设上转变;要从单纯尊重环境向同时尊重社会与人的整体观转变;要向注重地域和民族文化的重组转变;要追求建筑形式与内涵的不同定位,鼓励向设计创意转变;要关注建筑与城市现实问题,促进以研究为先导的转变;要在警惕文化虚火及建设“大跃进”问题中,找到真正为人民建筑设计的方向。

其二,普及教育要加强。建议从建设“人文城市”视角,编制“国民建筑文化教育规划”及普及读本;要利用人们对房地产“楼盘”的关注度,使建筑文化素质得到一定提升,这种以素质为先的文化普及与提升方式,将是从本质上树立中国建筑文化自信的关键策略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师普及建筑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小小建筑师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