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催开幸福花
2014-06-12宋素芳
宋素芳
语文教学美,语文教学难,语文教学最幸福——语文教师感叹。在教学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把语文中的美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那将是多么大的幸福啊——语文教师梦想。
然而一线的语文老师发现每一届学生,虽然思想意识不同,但他们面对学习语文,都有一个共性,大多数读文从来就是完成任务式的,很少带着兴趣、带着思考去探讨的,因此语文课堂大多数是死气沉沉、万馬齐喑的局面,在实践教学中,我渐渐觉得: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敢于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大人物和受人关注的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这些需要,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以一种人格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允许他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不论是爱迪生发明电灯,还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以至于生活中一些平民百姓自造的鱼丸机、洗蛋机等,可以说都离不开质疑精神。还可以告诉学生一句西方的谚语:再笨的鸟也下不出笨蛋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大胆质疑,让质疑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带头质疑,使学生明白文章只不过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并不等同于真理。作为读者,我们完全应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同他进行平等的交流。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善于疑
任何事物都充满矛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确实能激发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然而,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身就千差万别,并非每位学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再加上学生质疑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容易出现知识点不落实、教学重点不突出的弊端。由此,教会学生常用的质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形成质疑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1)用已有的语文知识来验证新接触的内容。如我们已经系统的了解过各种文体对词语的要求,明白用词必须准确、生动、形象和简洁。有学生在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就“我就有了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句中“参观”一词提出质疑,认为此词用得不准确。因为“参观”的词典意义为“实地观察(工作成绩、事业、设施、名胜古迹等),而文中却用来指看枪毙中国人的情景。经过一番分析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即作者就是为了要形成读者阅读过程中“刺眼”的效果,从而表达自己当时无奈、愤怒的情感,准确地传递出作者的内心思想。(2)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验证文本中人物的言行。初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基本形成,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自于课本的内容。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人生经验也时时与课本中的思想境界发生碰撞,于是,质疑的火花也会由此诞生。如有学生在学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认为,文中的船长哈尔威,完全可以脱离险境,可他为什么选择与船一同沉入大海?难道这就是所谓忠于职守的表现吗?如果只是为了成为一名英雄,那么,他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甚至有些愚蠢。问题也许没有最终的结果,但分析讨论中学生所涌现的那份热情却是弥足珍贵的。(3)利用手边的参考资料与文本进行对照阅读,从不同之处入手提出质疑。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发现真理的乐趣,这就足够了。(4)巧用教辅书籍,学习质疑技能。市场上的题集铺天盖地,其中也不乏设计精巧者。那么我们何不就它们的提问质量进行一番分析讨论呢?这样既锻炼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质疑水平,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做好导演,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质疑
一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即使全是问题,也不可能问得全面,更不用说全部解决了。再加上课堂上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往往局限于教师与提问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学生有的明白则浪费时间,有的全然不知,也一样浪费时间。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质疑,教师必须设置一定的情境,圈定质疑的范围,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发生。同时,在组织形式上不妨设置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环节。问题一旦提出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轻易向学生提供相关信息;教师只需领先学生一步,在学生认知范围边缘不断掀起波澜,使思维不断深入;不故作高深,让学生感到高不可及,也决不简单地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听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不留“被遗忘的角落”,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发现的快乐,让质疑精神在学生的思维中生根发芽。
一旦学生凭已知去获未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那么他们的思维将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处于亢奋状态,这时的语文课堂上随时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这难道不正是普天之下的语文教师所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学生,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质疑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绝非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我们有权利、有义务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去享受作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乐趣。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蟒河中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