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教学之本色
2014-06-12魏晓芳
魏晓芳
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们应该如何行走?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起初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到如今课堂的拓展延伸、四面开花。这中间有课程理念的转变,有语文领域的拓展,有实施方式的多样……可是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些浮光掠影,少了一些驻足凝视;多了一些生搬硬套,少了一些灵动生成。我想,今后走在语文的路上,我们要努力去追求语文教学的一种本真,一种平实、一种实效,还语文教学之本色。
一、追寻教学内容的简约
简约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境界。
现在的课堂,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结果课堂冗繁庞杂、浮光掠影,什么都讲,什么都蜻蜓点水,不够深入透彻。如在上公开课《白杨礼赞》时,起初我构思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品质,到它的象征意义、作者的思想情感,再到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写作手法的积累运用这几方面组织教学。课文的知识点可谓面面俱到,课堂上我快马加鞭赶进度,学生走马观花无收获。课后,学校同事给我提出了宝贵建议,他让我紧抓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来重点解析。我重新构思,削枝强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追寻教学内容的简约,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色。
二、品读文本语言的原味
原味是一种情采,更是一种意蕴。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性,在遣词造句、语言风格上都独具特色,都具有不同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情采”“意蕴”,在掂量语言的轻重、触摸语言刚柔的过程中,体味语言的质地、情味、分寸和美感,体会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情趣、意趣和理趣。听过一位老师讲《紫藤萝瀑布》,那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位老师以紫藤萝的花语为线索架构整节课,在赏读文中描绘紫藤萝花盛开的优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出花的活泼热闹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再结合时代背景,学生自然领悟出紫藤萝的花语,人生的真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此教学,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也让学生揣摩了课文的语言特色,更彰显出语文丰富的意蕴和无穷的魅力。
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讀不知其妙。品读文本语言的原味,才能够让语文之美如潺潺溪水一样沁入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智慧。
三、展现语文课堂的灵动
灵动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放飞。
灵动的语文课堂就像一汪湛蓝深邃的海洋,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任其遨游。但遗憾的是,现在的语文课堂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视教学参考书上的解读为圣旨,为了获得预定的答案,给学生设计了一条条通向所谓“标准答案”的小径,不能有丝毫差池。这样的课堂枯燥而乏味。要么课堂一味地追求“活”而远离了真实,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议论文的讲解,如果紧扣住文本的体裁特点,从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着手,整节课堂可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然而,你也会感受到课堂气氛的平淡,学生思维的狭隘。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我尝试性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人的高贵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谓最大限度地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既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
刘勰说:“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的确,人生有尽,知识无涯,在有限的人生里,去穷尽万物之奥妙真是太难了。还是凭着天性,顺乎自然去做吧!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用语文的本色之美,抹亮学生的生命底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