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美术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2014-06-12孙效军
孙效军
摘 要:通过怎样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是赢得高效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中职美术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多媒体
就像“田忌赛马”一样,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課题、不同的情感态度,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与设计,灵活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文对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一、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我国的中职教育,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效率偏低。要想彻底打破这种现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符合中职美术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尝试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如下操作:①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②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③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④鼓励学生自主验证;⑤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究、讨论、反思等活动来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且要提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相应的问题,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掌控,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美术风景素描写生”时,可以先让学生拿手机或相机对各种树木进行拍照,然后将所有照片进行分类与整理,由此发现不同树木的不同特点,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再根据树木特点进行素描写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生能力。又如,在教学美术技法时,教师可以加强技术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创作,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加限制,鼓励学生放飞想象,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讨论和揣摩,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创作的质量和效率。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基础天赋不同,所以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和进步。作为美术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充分发挥和培养了学生的才华与个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体验角色互换,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创新体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担任小组长,协调成员完成本课的预习与复习等任务;绘画能力强的可以代替老师上台板书,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灵活有趣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发挥与创作,以充分了解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绘画能力。实际上,主题设计的方法是促使教师快速了解每一位学生美术能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比如,对于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应经常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联想空间和想象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于有能力,但是比较马虎的学生,应给他们布置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精益求精地完成任务;对于缺乏个性的学生,应鼓励学生对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进行模仿,激发学生的独创灵感;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应多加提醒和暗示,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只有通过区别对待的方式,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新模式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受到了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影响与熏陶,所以他们的认知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作为美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手段,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软件可以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学习美术奠定了基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同时,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谢笑添,谭亚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美术教学探索[J].华章,201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