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与策略
2014-06-12陈世涛
陈世涛
摘 要:新课标为我国各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初中语文是开始深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阅读等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有了明确的规定,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发现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策略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便是创造力。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唯有语文教学才能担此大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热门话题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综合性广泛的基础学科,内容和形式包括了很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课堂上有很大的可挖掘性和创新性,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刻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在一些问题的见解上往往外国学生能产生出独特而新颖的想法,中国学生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常常墨守成规,很少有创新和突破,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思维定式使然,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就是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在这种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毫无创新可言。例如,有一个教师问他的学生,雪花如果融化了会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了水,有的说变成了冰,而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变成了春天,显然这个孩子的回答充满了哲学的诗意和智慧的火花,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只能是零分,可他的回答却是充满了创新和想象的味道。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创造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散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课本的散文蕴含了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要从散文的艺术、思想和语言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意蕴美;在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内涵、情感、格调等,并鼓励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散文的优美之处,让学生学习散文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提高欣赏能力。教师根据所学散文的表达、构思等方面的不同,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散文。如:朱自清的《春》情景交融、结构严谨,处处表现出内容的丰富优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巧用伏笔、富有哲理等等,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精美、华丽之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品味散文(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散文是诗意化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学生情感的发展以及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强化语文社会功能
人文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文科学之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基础性作用,因而应重视其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去启迪学生感悟人的高尚情操,去体会人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晓理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
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语文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使其得以丰富发展的源泉,因而承担著无可比拟的重要社会功能。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主要看他运用语文素质去处理现实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的能力如何。除了在考试中要增加应用题考核的数量以外,在平时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对学生和自身职业负责。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起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继续在实践中探索,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春风.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9.
[2]邱定荣.在初中语文教育这块土地上耕耘[J].新语文教学,2009.
(作者单位 重庆市彭水县实验初级中学校)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