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促趣 贵在乐学

2014-06-12韩嵬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韩嵬

摘 要:有效的导语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灵活自如地使用各种导语,成为老师们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使用导语展开阐述。

关键词:激励兴趣;引发好奇;增强趣味

在传统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导语一般多采用以旧联新的方式,即复习旧的知识,导出新授课的内容。虽然这种导语方式,可以“温故而知新”,但往往太单一,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显得历史教学过于呆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前导语,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乐意听讲、愿意学习呢?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多种导入方法,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设疑——激励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地去了解、观察,并愿意探索其中奥秘。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设计成连环问题,激励学生对此产生兴趣,这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如:在讲授“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这一课时,我选择一段介绍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影像资料播放,然后询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些石拱桥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再播放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对比,教师导出隋唐时期建筑的整体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随后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地位。通过创设情景、设问的方法,激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并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再如,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经这样渲染,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文所讲的内容上。

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二、典故——引发好奇

历史教學运用典故可谓得天独厚,讲一个典故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又能借故事或典故顺利地导入新课,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我说:“让我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孩子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于是,我就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们笑起来了,兴致勃勃昂首盼我讲新课。

又如,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先让同学们看三个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然后问:“你们知道这三个成语故事的由来吗?”然后讲述这三个成语都出自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从而导入新课。

再如“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可以引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可引入“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典故。

用典故导入新课,一定要注意真实性和生动性,切忌用的过多,更不能哗众取宠,否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使用故事典故导入法应注意:典故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典故本身要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语言要精练,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三、史料——增强趣味

历史课文中常常引用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论或重要著作中的段、句来增强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用史料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发挥其价值,也能增加学生体会浓郁的历史味。近些年来,在中考中,历史试题越来越侧重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往往体现在对史料的分析与归纳。所以,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侧重对重点史料的引用,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比如在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先引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以此导入新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再如,在讲述“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时,首先出示一段材料,使学生对唐代书法艺术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接着再展示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墨迹和介绍他们的历史文献片段,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他们的书法有什么特点?通过史料的引入,不难得出“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一结论。

对于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形象、生动、直观的史料,比老师干枯的介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它的最大优点是能紧扣课文内容,深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

以上三种导入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最常运用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任何一种导语的使用,只要方式方法得当,并有益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的方法就不愧为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