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学生与写作结下一世之缘
2014-06-12李晓芬
李晓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实语文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的难题。经过这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激励性评价与赏识教育可以把写作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赏识,让学生思如泉涌、文采飞扬,让学生与写作结下一世之缘。
曾读过周宏《赏识你的孩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骄傲。”同样的,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学生,我也应该真诚地欣赏他、赞美他,赞美他的习作。通过赏识学生的习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从“爱写”到“多写”到“会写”的转变;由文章“枯燥无味”到“文采飞扬”的一个飞跃。
赏识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积累赏识,激发学生对经典词语的积累与书写感悟。激发启迪学生大量阅读,注重积累。要多读经典之作,孩子们读了无数的爱国诗篇,他们的心中屹立着无数华夏儿女的高大形象,他们的爱国情感就会充斥于心;对大量的经典有了虔诚的膜拜和吸收之后,他们对待问题就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的表达。
老师给孩子们做表率和予以引导,以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推荐书目,并教会学生随时摘录经典语句,并能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让读书笔记成为自己的一部“文学经典荟萃”。随时翻看,记忆、思索……而老师每月要提供给这本“经典文学荟萃”的展示评比平台,评出“积累之星”以促使孩子们进一步大量阅读兴趣和阅读成就感。这样一来,学生争先恐后,兴趣盎然地投入积累中。
赏识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细心观察这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用一颗善感的心观察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用细腻的感情去感悟精彩纷呈的生活,感悟千姿百态的人生。写作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师通过讲述自己眼中大自然的色彩斑斓和人世风情来做引导,并说明“一万个人的眼中有一万个世界”。再巧妙抓住一切时机,比如,当看到天际的云彩、夕阳变幻的情景,或冬季下雪之时,打开窗户,或让其来到室外,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细致观察,用心体会,让学生口头作文,亦可用笔写出片段,字数不在多,而在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示一个生活片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谈自己的思索和感悟,并迅速成文。然后当场给予赏识性评价,表扬闪光点。这样一来,会使孩子们产生“我有出口成章的能力”的念头,奏响写作教学的前奏曲。
赏识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教会学生善于捕捉一瞬即逝的灵感,一旦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一点思绪,随手记下,因为时过境迁案之后,往往会难以表述出当时的佳境。
当孩子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易感的心之后,有灵感的时候就较多了,一旦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一点思绪,就要随手记下,因为时过境迁之后,往往会难以表述出当时的佳境。教师帮其建立“随笔”本,确立每周一课“随笔交流展示课”,每周教师进行翻阅点评,挑出优秀之作,将班中的优秀随笔,让孩子们朗读自己的“作品”,评出每周的“文学之星”,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欲望,而且越写越有进步。
赏识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好文章是真情实意的率真感情的喷发,而不是所谓重重写作技巧的套用。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我们宁要真切的幼稚,也不要嫁接的成熟。摒弃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将自己真切的思想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历练文笔;在写作中提高认识,升华灵魂。
讲评学生作文时,找出那些奔涌着真情实感的优秀之作,集体参与评价,评出优点在哪儿,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什么。教师再做综合性赏识评价,指出闪光点,不单让受表扬的学生自己知道,还要让全班同学知道,不单是让受表扬的学生保有闪光点,还要让全班同学借鉴闪光点,再让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准同一视角,写出属于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抓住易感点,引起共鸣,大加鼓励。相信以后的习作中,学生都会用真情实感写作,不再矫揉造作。
赏识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
每个班内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文采斐然,作文突出的学生,这可能是源于某种写作天赋,或者是从小的家庭熏陶与习惯培养。但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但能当伯乐发现千里马,还要能当“驯马师”,培养出千里马,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赏识评价与教学智慧和有效可行的策略方法都会带来惊喜的转变。
定期开展常规写作课的“作品交流课”,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小组互评,再进行自评,在其过程中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交流、切磋。最后由老师复评。再选出班级中的优秀作品,進行范读、展示。全体学生进行评价此篇文章优点,也可提出建议,最后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再做修改,后纳入《班级优秀作品集》,并向学校刊物推荐发表,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当学生的文字被刊印成铅字时,当荣誉证书放于学生手中时,学生的创作激情被点燃,有了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赏识”就是点燃学生创作“火药”的“星星之火”,就此,学生文采飞扬,创作得以燎原,与写作结下一世之缘。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中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