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法在英语专业核心课中的重要性
——以普通语言学为例
2014-06-12蔡喆
蔡喆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价值澄清法在英语专业核心课中的重要性
——以普通语言学为例
蔡喆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水平的空前振兴,各行各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量和质的飞跃性变化。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纷纷进行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改革。其中,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整也层出不穷。然而,因为专业核心课大多以理论化,专业化著称,加之投放课时相对不足,导致教学手段非常有限,故而课堂语言枯燥,许多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了逃避甚至厌恶的情绪。因此,教学效果并非如人所愿。本文针对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以笔者所教授的普通英语语言学为例,结合本人自身教学经历的切身感受,力求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找到趣味性和理论性兼顾,形象性和专业性并重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英语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价值澄清;自主选择;珍视;公开
一、价值澄清法的主要内容
价值澄清法是当下西方社会用于思想教育,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方法。主张用形象的思维,生动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准确的对理论的认识。[1]该方法主要分成如下阶段:选择阶段,珍视阶段和行动阶段。其中,选择阶段按时间顺序,包括从多种选项中选择(自己认为合理和正确的理解方式)和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根据环境和语境认为相对合理的观点)。珍视阶段,包括重视所作出的选择以及公开表示选择。这两个阶段主要是指在学生(客体)作出自身认为合理的理解选择之后,对所选择的理解方式进行深化理解从而最终形成自身可以理解的形象认识。并且,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之上,公开澄清自身对价值的理解方式,以求得到大众的认可。第三阶段则表现为完成价值观理解和珍视之后的行动阶段,也称之为价值观的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实践自身认为正确并深入理解的价值观而真正将所选择和习得的内容内化为己有。因此价值澄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接受外界信息,学习理论知识中的主观能动性。[3]故而该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强调教育并非单纯灌输,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阐述,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正确合理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理解。在西方世界的道德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价值澄清法的教学效果并非仅限于道德教育和自主价值观的形成。[2]
二、英语专业核心课教学现状及问题简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四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造成上述英语专业核心课教学现状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众所周知,英语专业核心课教学以理论性,专业性,知识性,严谨性为主要特点。故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得不以严谨的语言,严肃的态度紧紧围绕课本的核心基础知识进行教学。极端情况下,甚至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因为本身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量的缺乏,为了避免犯错,采取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使得教学活动毫无生气可言。故此,此种教学对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学生的形象思维百害而无一益。
(二)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形象性不够
因为专业课本身的理论性很强,涉及领域如文学,语言学等。因此教材编写以内容多,结构复杂,教材编写语言生硬,形象实例较少。以普通语言学为例,无论是微观或宏观部分,理论讲解文字比较生硬,基本没有多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因此导致教师在安排授课知识点讲解时很难驾驭时间,既能全面地诠释理论含义,让学生学到切实的知识,又能在恰当的时机引入丰富的实例,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语言学的信心与兴趣。
三、价值澄清法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核心课的授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由于其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形象性不足,授课形式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发挥,因此,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得专业课的开设几乎没有意义。故此,笔者在所授班级开展了一次实验性教学,选取本校11级翻译专业1班为实验组,翻译2班为传统组;两个班级的授课章节均为宏观语言学部分的语用学分支。讲授的具体内容为John Searl的言外行为理论。传统组采用直接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在每一单元后设有提问,最后以课后作业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相对的,实验组采用实例引入,自主选择理解(价值选择),回答例证分析问题(价值重复+实践+公开),教师评判(价值澄清+更正),课后作业(价值重新定位+实践)的价值澄清模式进行授课。
在教授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价值澄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效果如表1。
进行语言学课堂讲授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而言具有形象性强,互动性高,反映到课后作业上的数据证明学生对所授内容消化效果比较理想。从表1中我们可以比较得知如下几点:
(一)传统教学在教学板块时间划分上较为平均,而实验班教学板块时间分布呈梯状递减
本堂实验课的授课内容主要围绕John Searl的言后行为理论,分有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个阶段讲解该理论,之后根据每个阶段的讲解需要与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设有问题,即让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自己举例反馈本阶段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而从上表可以看出,之所以传统教学在三个教学板块上时间分布比较平均,是因为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授课时以介绍课本知识为主,极少关注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时接受情况,即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主导划分教学时间。除此之外可以发现,传统教学的每个环节之后提问个数相对偏少。根据作者的实际教学体会,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授课时以书本知识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故此课堂反应较为平淡,说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言后行为理论的书本知识,本身基本没有主动思维和选择正确价值(理解方式)的余地,而有些同学即便有主动思辨的意愿,也被教师单纯的照本宣科所磨灭,故此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内化和全面理解该理论的含义并能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因此,笔者在传统班进行三个的教学时只设立了2个问题,分别为判断和举例说明。其中三次举例说明回答均错误,正确率50%。相比之下,实验班教学中,笔者则是先以生活中的会话实例作为铺垫,引入所授理论的基本内容,而后则结合实例为学生提供几种理解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的版本,并设立举例说明问题检测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教学,作者发现,在第一环节授课中,由于学生自主性较差,并且不适应自主选择理解方式的授课,故花在第一环节上的授课时间相对较长,但相对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故此笔者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设立了四个开放型举例分析类问题,虽然回答问题正确率不高,但对后两环节的授课确是良好的铺垫。故此,从第二阶段开始,由于学生已经适应了自主选择和自主思考的理解方式,故此之后的每个环节授课节奏较快,所耗时间呈递减分布,且自始至终课堂气氛都比较活跃。最后,作者通过半小时的课后作业分析实际对话中的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为学生选择的理解方式(价值)提供反复,珍视和实践。
表1
(二)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接受情况不佳,价值澄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逐步好转
从上表看出,传统教学中学生在每个授课环节后的提问环节中正确率基本无变化,停留在50%,说明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消化和接受情况不佳,且没有起色。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和讲授方式进行,故而没有学生主动思考和辨析的空间,使得整个语言学课堂比较死板,并且反映在最终的课后作业环节正确率较低,全班平均合格率不足50%。而与此相对,实验组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正确率上看,虽然第一环节回答问题正确率较低(50%),且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长,但当学生适应了自主选择价值(理解方式)的授课后,节奏一度加快,且正确率逐步攀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选择理解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促进,并且在自主选择了理解方式后通过回答每个环节之后设立的举例型问题对选择和珍视的价值进行公开。就算回答错误(意味着自主选择的价值),也会通过教师的点评和纠正重新定位价值的选择,借此在学生的大脑中能形成该知识点的深刻印象。故此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学生能迅速改正之前的错误价值(理解方式),形成正确的规律性的理解方式。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逐渐好转,反映到每个课堂提问环节中的正确率逐步攀升,从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教学效果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价值澄清教学法因具备价值自主选择和价值珍视和公开环节,让学生自主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尤其是专业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在理论课的教学中适当使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徐娟.价值澄清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2]娄先革.论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6,(8).
[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