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4-06-12袁红娟张风雷赵飞
袁红娟,张风雷,赵飞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启东,226200)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袁红娟,张风雷,赵飞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启东,226200)
冠心病;焦虑;抑郁;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逐步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患者往往具有动机强烈、紧迫感较强等A型行为特征,发病后更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1-2]。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负性情绪,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机体康复。本研究观察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85例,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相关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8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68岁,平均(60.35±3.18)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8~69岁,平均(61.24± 3.57)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降血脂等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定期举办疾病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病因和治疗原则,指导其调整心态、减轻恐惧心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自我管理。告知患者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法和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强调定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指定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其抑郁、焦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信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护患沟通,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方式,让患者能够全面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2.3 优化患者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讲解、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使患者家属、朋友等社会关系密切的人群了解家庭和社会支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关注和鼓励。
1.2.4 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个人兴趣给予轻松舒缓的音乐定时欣赏,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训练,使其掌握身心放松的要领。指导患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恰当把握运动强度和时间,保证作息规律,控制胆固醇摄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的差异,及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自觉症状严重程度,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况,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状况。
1.4 评价标准
1.4.1 疗效判定:根据相关指南[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2 依从性判定:完全依从:遵医嘱服药;部分依从: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督促下可按时服药;不依从:自行改变服药剂量或疗程。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30/4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6%(34/45)。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组完全依从22例,部分依从16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为95.00%(38/40);对照组完全依从21例,部分依从15例,不依从9例,总依从率为80.00%(36/45)。干预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SCL-90、SAS、SDS评分变化
2组治疗前SCL-90、SAS、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SCL-90、SAS、SDS评分变化(¯x±s)分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承受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对治疗缺乏信心及对病情恶化的恐惧等因素,往往心理状况不佳,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甚至引发焦虑症和抑郁症,而负性情绪的长期存在可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关注,一旦发现存在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6]。
明蕾等[7]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表明其负性情绪改善的有效率高达100%。彭丽容等[8]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表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程度、治疗依从率、心绞痛发作情况等均显著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李晓燕[9]研究表明,对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绪,促进病情康复。本研究对40例冠心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和行为干预等方式,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更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减轻效果更加显著,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在本研究中,作者总结心得如下:可指定责任护士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指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与患者交流时应设身处地地理解其内心感受,取得患者信任,并给予疏导和鼓励;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帮助患者优化社会支持网络,使其获得更多情感支持,树立信心。
[1]Matthews K A,Siegel J M.Th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associated coronary risk[J].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health,2013,2:99.
[2]Martens EJ,de Jonge P,Na B,et al.Scared to dea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10,67(7):750.
[3]Montalescot G,Sechtem U,Achenbach S,et al.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Revista Espasola de Cardiología,2014,67(02):135.
[4]张振香,郑蔚.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9.
[5]Dickens C,Cherrington A,Adeyemi I,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hat improve depression in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13,75(2):211.
[6]Rutledge T,Redwine L S,Linke S E,et al.A meta-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s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 and depres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13,75(4):335.
[7]明蕾,程文娟.心理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08.
[8]彭丽容,彭思萍.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26.
[9]李晓燕.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23.
R 473.5
A
1672-2353(2014)22-100-02
10.7619/jcmp.201422031
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