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滨海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对策

2014-06-12鲁小波陈晓颖

海洋经济 2014年1期
关键词:滨海经济带辽宁

鲁小波, 陈晓颖 , 郭 迪, 王 刚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渤海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锦州 辽宁 121000;3.渤海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4.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引 言

2009年7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交汇地带,经济地位十分重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健康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的滨海旅游是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经营的旅游活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旅游基础扎实,市场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40个区市县拥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8座;5A级旅游区2处;4A级景区3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森林公园13处;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处;国家级工业示范点9处;国家级农业示范点21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4个。2011年末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拥有星级以上宾馆300家,占辽宁省星级宾馆总数的54.45%;旅行社662家,占辽宁省旅行社总数的56.97%。另外,辽宁沿海经济带已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5个,占辽宁省A级景区总数的36.17%,其中5A级旅游景区2个,全省仅有3处。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 81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 586万人次,增长16.6%;接待入境旅游者231.1万人次,增长14.6%。旅游总收入1 5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 493.3亿元,增长26.1%;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增长11.2%。为了进一步增强辽宁滨海旅游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制约辽宁滨海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明确了辽宁滨海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的发展的相关对策,以加速优化旅游休闲环境,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带动经济带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争取早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 辽宁滨海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1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辽宁沿海经济带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状态难以形成高层次、持续性的旅游活动。例如,目前到营口、锦州、葫芦岛、盘锦、丹东开展的旅游活动仍然以观光为主,发掘资源内涵的深度不够,品位不高;旅游设施不配套,交通、通讯、吃住、娱乐、疗养等方面的服务与设施也比较滞后。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景区、景点数量多,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尚未真正形成。如丹东虎山和凤凰山、大连天门山、营口金牛山、锦州医巫闾山、奉国寺、大笔架山、葫芦岛兴城古城、觉华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虽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没有真正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进行包装和相应地提升品位,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1.2 产品落后

辽宁沿海经济带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性非常鲜明,但目前沿海6市主题定位不鲜明,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旅游硬件设施还是软环境,都没能很好地与海洋主题相贴近。另外,在沿海旅游开发中一味地照搬、模仿、移植其他地区的模式和经验,甚至附会、堆砌、拼盘、复古,缺乏辽宁本土特色,且开发往往粗制滥造,缺乏精雕细琢的精品,同时也忽略了整体协调性、时效性、审美性的开发原则,违背了当前国内外旅游者对滨海旅游既现代又质朴、既浪漫又亲和的文化环境需求的消费目的。根据国际经验,我国沿海地区已经进入休闲时代,滨海旅游正从简单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形式逐步推进。产品落后,层次低、垄断性差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产品形态来看,辽宁滨海旅游基本滨海观光为主,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海洋立体旅游(观光潜艇、水面比赛、海空翱翔)、休闲度假、豪华邮轮等项目缺乏,产品的文化性和体验性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难以适应当前世界滨海旅游的趋势。

1.3 滨海旅游发展不均衡

首先,从旅游收入总量来看,大连遥遥领先与其他地区。辽东的丹东处于第二层次。旅游收入总量最少的为营口。其次,从旅游收入构成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所有地区50%以上旅游收入都由国内一日游收入贡献,其中营口高达77.36%,说明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仍然以观光游览等逗留时间短的产品为主体,度假、娱乐、疗养等参与性强、停留时间长的旅游产品比较缺乏。

其次,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进行区域旅游竞争力分析的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的旅游竞争力存在明显的不均衡:(1)大连旅游竞争力最高,其旅游竞争力评价得分为15.01,而其他5市最高的丹东仅为7.54,与大连相差巨大;(2)从空间结构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旅游竞争力格局“黄强渤弱,东强西弱”。黄海沿岸的大连、丹东旅游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1、第2位,而渤海沿岸的葫芦岛、锦州、营口和盘锦旅游竞争力排名分列3~6位。

1.4 区域合作不利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一体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旅游开发缺乏协调。长期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经济发展的联系度不高,在旅游开发与发展中也缺乏协调与协作。(2)旅游开发协作观念不足。对于旅游业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效应认识不够。对于旅游投资如何按旅游业发展规律和规划建设来进行,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规划。此外,旅游资源分属不同行业和部门,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对旅游资源随意开发,缺乏整体规划。(3)旅游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以2011年的旅游业发展为例,大连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 3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0.2亿元。其他各市旅游收入情况为丹东279.6亿元,锦州152.6亿元,葫芦岛176.4亿元,盘锦176.4亿元,营口147.9亿元,大连全年旅游收入远远高于其他五市的旅游收入。(4)旅游合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合作各方已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可是缺乏关于利益补偿的合作协议,这个空缺必然造成合作过程中的不合作或抵制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使得在短期内区域旅游合作方关注更多的是其现实和未来利益,各地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决策,从而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5)旅游企业合作缺乏长期整体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方旅游企业只重视本地旅游市场的建设,而无视区域整体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规划,有时将地方权益超越区域整体利益,不仅对本地旅游资源实行垄断与封锁,而且在区域旅游资源利用上常常为争夺紧俏资源进行资源大战,在旅游产品上竞相压价或恶性竞争,从而使区域旅游合作难以推进。(6)旅游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造成各地景点开发呈现散、小、弱、差的局面;景区重复建设也比较严重,浪费资金和人力资源,产品雷同。

1.5 气候限制

气候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是衡量旅游地气候是否适宜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指标。通过分析显示,在中国沿海地区一年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适宜旅游的时间仅为4~5个月,而其他大多数地区都在7~9个月(表1)。

由于适宜旅游期相对较短,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每年的旅游接待时间较短,旅游设施利用率较低,旅游效益低,旅游从业人员季节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气候条件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影响严重。

表1 辽宁沿海经济带气候旅游适宜期分析与全国主要地区对比[5]Tab.1 Analysis of the periods of climate suitable for tourism in the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zone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major areas in China

1.6 政策优势不足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虽然在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支持相比,作为经济部门的一个分支,旅游业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得到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充分。

2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

2.1 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打造精品旅游产品

辽宁沿海经济带分布有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要实现区内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根据旅游资源特色,挖掘资源潜力,打造精品旅游,树立旅游品牌,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增强。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源特色,可推出九大特色旅游:(1)以碣石宫、兴城海滨、觉华岛、笔架山、双台河口、鲅鱼圈、长兴岛、长山群岛、大鹿岛、鸭绿江入海口为代表的滨海旅游;(2)以盘锦红海滩、医巫闾山、白狼山、仙人洞、白石砬子、青山沟等为基础的生态旅游;(3)以奉国寺、北普陀山、灵山寺、青岩寺、上帝庙、楞严寺为主体的宗教旅游;(4)以大连服装节、啤酒节、兴城海会、闾山梨花节、望儿山母亲节、北镇庙祭山大典等为主体的节庆旅游;(5)以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北镇庙、虎山长城为代表的历史古迹旅游;(6)以锦州沟帮子熏鸡和道光廿五白酒,大连港15库创意产业园和供水博物馆、丹东市的太平湾发电厂和黄海客车厂为主体的工业旅游;(7)以北票鸟化石、宜州化石和成山头化石为代表的化石旅游;(8)以金牛山、小珠山、后洼遗址为代表的古人类遗址旅游;(9)以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旅游。

2.2 突出滨海旅游,升级旅游产品

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重视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把握机遇,结合沿海资源优势,围绕“海”字做文章,适时开发系列海洋旅游产品,重点打造精品项目。(1)海滨浴场产品。深入开发海滨浴场,重视海滨浴场的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保护海滨浴场的水质和环境质量,提高海滨浴场的旅游功能;(2)观海旅游产品。拓展观海旅游视角,发展海空、海面和海底观光相结合的“立体”观海旅游;(3)海洋饮食文化旅游产品。辽宁沿海盛产鱼虾、蟹类、贝类以及海珍品等,可以继续开发这些海产品,制作独具特色的海鲜佳肴。另外,还可以加工成海产品旅游商品,建设集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体的旅游区;(4)海洋渔业旅游。以海洋捕捞业为主,开展参与性旅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旅游体验等活动,还可以建设海洋渔业展览馆,向游人展示灿烂的海洋渔业文化;(5)海洋民俗风情旅游。充分挖掘辽宁沿海渔家民俗文化,开展“渔家风情游”,吸引游客进行观光和参与性活动,让游客吃、住、游在渔家,充分体验海洋民俗风情;(6)海洋体育竞技旅游。开发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以及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活动;(7)滨海休闲度假产品。以3S为代表吸引物,融观光、度假、运动、娱乐、竞技于一体的滨海休闲度假活动,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内合理选址、科学规划、主题开发,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满足游客体验和个性化需求;(8)游艇旅游产品。游艇旅游正在成为海洋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合理布局游艇旅游基地,建设游艇停靠码头、开发游艇海上游览、绕岛巡游、无居民岛探险、海洋探奇等产品,促进游艇旅游快速发展;(9)滨海高尔夫产品。结合游艇、邮轮等高端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支持依托滨海高尔夫球场,建设度假村、休闲别墅、会议中心、产权酒店等景观房产,提高滨海旅游接待能力和质量品质。

2.3 促进区域旅游形象协同,增强旅游竞争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旅游形象特色鲜明,“国门名城”丹东,“浪漫之都”大连,“温泉名城、渤海明珠”营口,“湿地之都、三宜之城”盘锦,“锦绣之州、英雄之城”锦州,“活力之城”葫芦岛,但沿海经济带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口号和形象。没有一个能表达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特色、能激发游客旅游热情的品牌形象,其旅游竞争力不强,其潜力还远未得到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海洋、渔业、历史、宗教、港口、红色、湿地、山岳、地质”等方面。如果将这些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有机结合、整体包装,组合成不同的旅游线路,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就会产生倍增的效益。

2.4 促进地区间旅游业竞争力均衡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竞争力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其重要原因是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旅游竞争力的不均衡不利于辽宁滨海6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旅游合作,无法实现强强联合的优势互补和相互支撑的效应。旅游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进行实质性联合与互动,阻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通过(1)政策扶植滞后地区旅游发展;(2)深入挖掘辽西地区特色旅游资源的潜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3)通过吸引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均衡发展;(4)重视旅游项目引进和建设,通过合理布局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滞后地区旅游发展和旅游竞争力均衡发展。

2.5 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协作”

区域一体化战略首先要实现周边地市的联合,地区间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升级、线路整合、联合促销、行业管理、旅游政策、旅游设施区域共建、旅游管理区域协调以及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可以遵循“区内旅游品牌共建、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客源互送、旅游宣传互动、旅游市场共管”的原则。

首先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游业的现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业进行统一规划,将沿海地区划分为“一轴两翼”:一轴是大连—营口—盘锦,依托大连的金石滩旅游度假区,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营口鲅鱼圈等,发展滨海、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两翼分别是“辽西翼”的锦州、葫芦岛和“辽东翼”的丹东。“辽西翼”除了进一步加强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之外,还要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等;“辽东翼”在滨海旅游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等。开发时序要以市场为前提,根据基础条件做到分阶段开发,可先完善并深入开发已有一定规模、较成熟的项目与景区,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形成旅游观光带,再逐步开发生态休闲度假产品、体育健身、农业休闲产品、养生康体产品等。

其次,落实区域合作。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旅游合作向深度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全面发展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布局的重大战略的逐步落实。可以在各地区之间设立“旅游一卡通”,整合沿海各市的景区酒店,为游客提供低折扣的优惠。支持区域内旅行社按有关法规,在旅游圈内其他地区开办分支机构,或采取参股、并购等形式进入各地旅游市场。同时,可以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诉受理联动机制,包括联合处理区域内投诉、协助调查取证、相互提供咨询服务、通报信息、交流经验,保证游客在任何一个城市发生旅游投诉时可在当地得到妥善处理等。学习长三角等地区的先进模式,签署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合作协议,形成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的目标。实现区域旅游市场宣传工作对接、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对接、旅游教育与人才市场工作对接、旅游交通市场对接、旅游节庆活动市场对接、旅游产品市场对接、海内外旅游联合促销市场对接等“七个对接”。

2.6 重视旅游创新,突破季节限制

旅游创新是提高旅游发展水平,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辽宁沿海经济带必须重视旅游创新,包括:(1)观念创新:转变只重视工业的传统发展观,增强旅游意识;(2)制度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调动旅游业积极性;(3)管理创新:实授旅游管理部门相应的行政权力,建立区域旅游协调管理机构;(4)科技创新:加强旅游产业新技术的应用,重视旅游高科技项目建设;(5)产品创新:根据本地优势,突出海洋、历史、宗教、红色、乡村、生态、工业等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业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的融合度,推进实现旅游业与商业、工业、农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全面互动发展(表2),因地制宜创新旅游业态,重点是创新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会展商务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城市旅游节庆、乡村旅游、科技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方式、旅游产品新业态、旅游服务与管理新业态等。(6)方式创新:探索先进旅游方式,积极发展参与性、体验性、保健性等新兴旅游方式,创新旅游合作,与影视、文化基地、养老、医疗保健等行业进行合作。

表2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Tab.2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

辽宁沿海经济带适宜度假旅游的季节只有4~5个月,从充分利用旅游设施和旅游人力资源的角度,通过旅游活动创新,应该积极发展四季旅游,也就是在所谓的旅游淡季,通过一些项目和策略继续吸引游客。可以利用有地区特色的资源(冬季罕见的冰冻海浪景观、特殊的东北民俗、丰度的地方物产),发展冬季观光、民俗体验、购物等冬季旅游活动,以及利用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靠近韩国、俄罗斯和日本以及国内的京津唐等地区),发展“旅游淡季”商品购物游等项目。通过旅游节庆活动创新,开展“冬季趣味运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饱、穿暖之后,越来越多人的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旅游淡季开展冬季旅游趣味大赛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例如,举办“辽宁传统游艺大赛”、“辽宁农民趣味大赛”、“辽宁渔民趣味大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很多游客参加,而且可以很好地宣传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区。冬季还可开展各种冰上娱乐项目,建设冰雪乐园,包括冬季大拉网捕鱼、冰上钓鱼、滑冰、滑冰橇、乘冰帆、坐爬犁等冰上娱乐活动。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辽宁滨海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六方面的重要因素制约着辽宁滨海旅游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具体包括: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产品落后,滨海旅游发展不均衡,区域合作不利,气候限制,政策优势不足。在前文基础上,结合辽宁滨海地区经济与旅游格局,建议辽宁未来采用六项旅游对策提升滨海旅游竞争力: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突出滨海旅游,升级旅游产品;促进区域旅游形象协同,增强旅游竞争力;促进地区间旅游业竞争力均衡发展;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协作”;重视旅游创新,突破季节限制。若能够充分重视滨海旅游的发展,并且坚持不懈地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和战略,在辽宁滨海旅游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带动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将会逐步向“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迈进,并将有利于辽宁全省社会经济全面繁荣和实现全省各地居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1]宋丽娜.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6):18-20.

[2]武传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旅游资源空间整合模式研究——以辽宁沿海地区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3):364-366.

[3]邢学鹏,张荣娟.辽宁旅游经济一体化博弈分析[J].辽宁经济,2012,(9):28-31.

[4]张广海,田纪鹏.国内外滨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9.

[5]李瑞.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第一版):37-38.

[6]曲丽梅,李晶.辽宁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对策研究[J].海洋科学,2004,28(11):67-71.

[7]郭清霞,秦张平,樊东平.基于旅游者视角下的鄂西圈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2):136-143.

[8]臧德霞,黄洁.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5):105-108.

[9]张丹宇,王艳红,赵红梅.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2011,(1):181-185.

[10]易丽蓉,傅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8):154-158.

猜你喜欢

滨海经济带辽宁
辽宁之光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滨海白首乌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辽宁舰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