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014-06-12于伽
于伽
摘要: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近些年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以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总体测度指标,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14个地级市人均GDP标准差以及标准差系数、偏态系数以及区位熵等指标测度分析1993年到2012年间辽宁省内经济发展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化特征。
关键词: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0503
0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某一时期和地区范围内,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与社会现象,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一不平衡发展阶段,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升级转移和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给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分为政策因素、地理位置因素、资源禀赋因素、人力与科技因素等原因。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首先提出增长极概念,认为增长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再向外扩散,并对整个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冈纳·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际差异,经济发展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始的,条件较好地区的快速发展拉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65年威廉姆森提出倒“U”型学说,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成长差异将渐趋缩小,最后倾向均衡增长。20世纪60年代初,弗里德曼提出中心区发展条件优越,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生产要素从外围向中心区转移。弗农认为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行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都会由高梯度向地梯度传递。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大多是从区域差异理论、不同级别区域差异和差异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研究是基于省级行政单元的。
进入21世纪,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辽宁省内部各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辽宁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竞争力水平,更影响着不同区域内的居民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而对于辽宁省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近20年经济发展差异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11993~2012年辽宁省经济差异总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
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测度,各项指标的选取如果仅仅从总量着手,区间可比性将大大降低,而带有人均性质的指标可以排除区域范围和人口多少的差异,可以比较直观的反应经济差异的本质,所以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时都以人均GDP作为主要指标,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各年人均GDP为主要研究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其中考虑到数据的差异和更好的反应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整个区域的人均GDP我们没有直接采用省级数据,而取的是14个地级市的算术平均。
区域经济差异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有从动态和静态方面研究的,也有从纵向和横向研究的,还有从绝对量和相对量研究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单指标差异量度法和多指标综合测算法两种。单指标差异量度法主要通过极差、标准差、离差、极差系数、标准差系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系数、比率等方法来测度区域差异。多指标综合测算法是通过分别计算区域内各单元的多个指标得分进而综合反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常用的度量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测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本文主要采用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以及偏态系数来测算辽宁省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
2区域经济差异的时序变化特征
本文将辽宁全省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选择1993-2012年为研究时段,从产出角度以人均GDP(数据处理均按当年价格计算)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用标准差(St)和标准差系数(Vt)和变异系数(Ct)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即
St=(Yti-Yt)2/N(1)
Vt=St/Yt(2)
Ct=(Yti/Yt)3/(N·Y3t·V3t)(3)
式中:Yti为第t年第i个地域单元的人均GDP;N为地域单元个数;Yt为第t年全省地域单元的人均GDP的均值,其值的取值计算使用公式:Yt=Yti/N;Ct为偏态系数。Ct=0称为正态分配,Ct>0称为正偏分配,Ct<0称为负偏分配。
标准差表示绝对差异,标准差系数表示相对差异,二者各有侧重,因此测定区域差异时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需同时考虑。根据公式(1)和(2)计算1993~2012年各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1993年以来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变化总体上是扩大的,其中绝对差异逐年扩大,增速比较均匀,以2003年为分水岭,2003年以前增速相对较缓,2003年以后增速相对较快。相对差异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以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以前相对差异的变化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相对差异的变化逐年减小。
图11993~2012年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份的《辽宁省统计年鉴》计算,标准差单位为万元。通过计算各地级市人均GDP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和偏态系数,对全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2年全省各市人均GDP的标准差年均递增率为121%,说明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但是仔细研究发现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呈长期缓慢扩大特征,没有出现短期局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快速扩大,说明辽宁省各市的经济保持相对的稳定增长,由于各地历史基数的不同,经过长期积累导致省内各市经济发展差距增大。
进一步探讨各市人均GDP的频率密度分配的对称(或偏态)情况。通过公式(3)计算偏态系数Ct,其计算结果(见图1),各年Ct均大于0,说明它是正偏分配,且整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出辽宁省各市GDP的频率密度分配逐渐向正态分布靠拢,也就是说,多数城市发展趋于均衡,特别发达和特别落后的城市数量在减少,这是造成全省局部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
3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3.1各市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
多数学者在测度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上采用GDP或者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表面上看增长率相差不大,但由于不同地区基数不同,在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反映各地实际发展情况。为此,我们引入另一个相对发展率指标,用Nich表示,来测度各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人均GDP相对整个区域的变化关系,用以反映各地区的相对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4):
Nich=(Y2i-Y1i)/(Y2-Y1)(4)
式中:Y2i,Y1i分别表示i区域在两个时间1和2的人均GDP;Y2,Y1分别代表整个区域在两个时间1和2内的人均GDP。这里的各小区域指辽宁省各地级市,大区域指辽宁全省,时间选取1993年和2012年,其计算结果如表1。Nich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高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反之说明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低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表1辽宁省各市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
的比率及Nich值
地区11994120121Nich沈阳11.02311.45011.505大连11.13411.85411.947鞍山11.351 11.247 11.234 抚顺10.786 11.054 11.089 本溪10.892 11.161 11.196 丹东10.585 10.760 10.782 锦州10.597 10.721 10.737 营口10.551 11.019 11.080 阜新10.382 10.559 10.582 辽阳10.771 10.971 10.996 盘锦11.602 11.570 11.566 铁岭10.461 10.579 10.594 朝阳10.357 10.554 10.580 葫 芦 岛10.493 10.499 10.500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份的《辽宁省统计年鉴》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1993~2012年辽宁省各市人均GDP的Nich值,对比各市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比值,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从表1可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和盘锦这7个市的Nich值较高,这些城市都位于辽中和辽南地区。1993年最高的盘锦市,其比率为1.602,最低的朝阳市,为0.357,两者相差1.245;而2012年最高的大连市为1.854,最低的葫芦岛市为0499,两者相差1.335,差距在扩大。从表中还可看出鞍山、锦州、辽阳、盘锦和葫芦岛等5个市的比率在减少。其余各市比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大连、营口、本溪和阜新市增长较快。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状况,而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则一直低于全省平均状况。从1993年到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明显增多,其原因是近几十年辽宁省各市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尤其是得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之后,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快于以前,各市经济发展都在原有基础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市的相对发展率相差很大,最大的大连市与最小的葫芦岛市相差将近4倍。Nich值大于1的地区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和盘锦,即这些地区人均GDP的增量大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量,其中沈阳、大连和盘锦三个地区发展速度较快。部分城市发展快,部分城市发展慢,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扩大区域差异。
3.2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的动态分析
为了度量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本文引入区位熵这一指标,区位熵常被用以衡量某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反映某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等,本文用区位熵度量辽宁省各市相对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Qi=Si/Pi(5)
式中:Qi为i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i和Pi分别为i区域GDP和人口数占全省的比重。Q值越大,说明i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说明i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假设Q表示各区域经济区位熵的平均值,则当Qi>Q时,i区域为经济发达区;当1 依据表2分析得出:(1)1993-2012年,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历年区位熵指数都大于全省的平均值且大于1,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其中,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国家交通和信息枢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大连位于辽宁省最南端,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沈阳经济区和大连经济区的连接点,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4901元,同比增长9.8%。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石化及精细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船舶及海洋工程、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2)抚顺、本溪和辽阳的经济发展呈现波动变化,区位熵整体看围绕全省均值上下波动;(3)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地区的区位熵几乎都低于0.5,始终是经济不发达区。 4结论与建议 自1993年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各市经济发展差异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速度的实证研究来测度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利用区位熵这一指数对辽宁省各市区域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发现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带和以大连为中心得辽南经济带是辽宁省发展较快地区,位于这些区域的各市区位熵指数几乎都接近或者高于全省平均值,而辽西和辽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等因素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于辽中和辽南地区。 解决辽宁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辽西、辽北与辽中和辽西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辽西和辽北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重点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带,发挥中部地区的轴带和辐射作用。第三,加快全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保持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升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 [2]李吉芝,秦其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 [3]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 [4]简晓斌,沈正平,刘宁宁.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02). [5]曹海霞,赵艺雪.山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动态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6]柳国海.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2). [7]于淑艳.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进一步探讨各市人均GDP的频率密度分配的对称(或偏态)情况。通过公式(3)计算偏态系数Ct,其计算结果(见图1),各年Ct均大于0,说明它是正偏分配,且整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出辽宁省各市GDP的频率密度分配逐渐向正态分布靠拢,也就是说,多数城市发展趋于均衡,特别发达和特别落后的城市数量在减少,这是造成全省局部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
3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3.1各市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
多数学者在测度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上采用GDP或者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表面上看增长率相差不大,但由于不同地区基数不同,在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反映各地实际发展情况。为此,我们引入另一个相对发展率指标,用Nich表示,来测度各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人均GDP相对整个区域的变化关系,用以反映各地区的相对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4):
Nich=(Y2i-Y1i)/(Y2-Y1)(4)
式中:Y2i,Y1i分别表示i区域在两个时间1和2的人均GDP;Y2,Y1分别代表整个区域在两个时间1和2内的人均GDP。这里的各小区域指辽宁省各地级市,大区域指辽宁全省,时间选取1993年和2012年,其计算结果如表1。Nich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高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反之说明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低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表1辽宁省各市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
的比率及Nich值
地区11994120121Nich沈阳11.02311.45011.505大连11.13411.85411.947鞍山11.351 11.247 11.234 抚顺10.786 11.054 11.089 本溪10.892 11.161 11.196 丹东10.585 10.760 10.782 锦州10.597 10.721 10.737 营口10.551 11.019 11.080 阜新10.382 10.559 10.582 辽阳10.771 10.971 10.996 盘锦11.602 11.570 11.566 铁岭10.461 10.579 10.594 朝阳10.357 10.554 10.580 葫 芦 岛10.493 10.499 10.500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份的《辽宁省统计年鉴》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1993~2012年辽宁省各市人均GDP的Nich值,对比各市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比值,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从表1可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和盘锦这7个市的Nich值较高,这些城市都位于辽中和辽南地区。1993年最高的盘锦市,其比率为1.602,最低的朝阳市,为0.357,两者相差1.245;而2012年最高的大连市为1.854,最低的葫芦岛市为0499,两者相差1.335,差距在扩大。从表中还可看出鞍山、锦州、辽阳、盘锦和葫芦岛等5个市的比率在减少。其余各市比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大连、营口、本溪和阜新市增长较快。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状况,而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则一直低于全省平均状况。从1993年到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明显增多,其原因是近几十年辽宁省各市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尤其是得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之后,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快于以前,各市经济发展都在原有基础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市的相对发展率相差很大,最大的大连市与最小的葫芦岛市相差将近4倍。Nich值大于1的地区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和盘锦,即这些地区人均GDP的增量大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量,其中沈阳、大连和盘锦三个地区发展速度较快。部分城市发展快,部分城市发展慢,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扩大区域差异。
3.2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的动态分析
为了度量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本文引入区位熵这一指标,区位熵常被用以衡量某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反映某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等,本文用区位熵度量辽宁省各市相对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Qi=Si/Pi(5)
式中:Qi为i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i和Pi分别为i区域GDP和人口数占全省的比重。Q值越大,说明i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说明i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假设Q表示各区域经济区位熵的平均值,则当Qi>Q时,i区域为经济发达区;当1 依据表2分析得出:(1)1993-2012年,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历年区位熵指数都大于全省的平均值且大于1,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其中,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国家交通和信息枢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大连位于辽宁省最南端,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沈阳经济区和大连经济区的连接点,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4901元,同比增长9.8%。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石化及精细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船舶及海洋工程、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2)抚顺、本溪和辽阳的经济发展呈现波动变化,区位熵整体看围绕全省均值上下波动;(3)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地区的区位熵几乎都低于0.5,始终是经济不发达区。 4结论与建议 自1993年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各市经济发展差异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速度的实证研究来测度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利用区位熵这一指数对辽宁省各市区域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发现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带和以大连为中心得辽南经济带是辽宁省发展较快地区,位于这些区域的各市区位熵指数几乎都接近或者高于全省平均值,而辽西和辽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等因素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于辽中和辽南地区。 解决辽宁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辽西、辽北与辽中和辽西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辽西和辽北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重点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带,发挥中部地区的轴带和辐射作用。第三,加快全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保持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升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 [2]李吉芝,秦其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 [3]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 [4]简晓斌,沈正平,刘宁宁.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02). [5]曹海霞,赵艺雪.山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动态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6]柳国海.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2). [7]于淑艳.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进一步探讨各市人均GDP的频率密度分配的对称(或偏态)情况。通过公式(3)计算偏态系数Ct,其计算结果(见图1),各年Ct均大于0,说明它是正偏分配,且整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出辽宁省各市GDP的频率密度分配逐渐向正态分布靠拢,也就是说,多数城市发展趋于均衡,特别发达和特别落后的城市数量在减少,这是造成全省局部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
3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3.1各市相对发展速度的差异
多数学者在测度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上采用GDP或者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表面上看增长率相差不大,但由于不同地区基数不同,在增长率相同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反映各地实际发展情况。为此,我们引入另一个相对发展率指标,用Nich表示,来测度各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人均GDP相对整个区域的变化关系,用以反映各地区的相对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4):
Nich=(Y2i-Y1i)/(Y2-Y1)(4)
式中:Y2i,Y1i分别表示i区域在两个时间1和2的人均GDP;Y2,Y1分别代表整个区域在两个时间1和2内的人均GDP。这里的各小区域指辽宁省各地级市,大区域指辽宁全省,时间选取1993年和2012年,其计算结果如表1。Nich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高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反之说明该地区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低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表1辽宁省各市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
的比率及Nich值
地区11994120121Nich沈阳11.02311.45011.505大连11.13411.85411.947鞍山11.351 11.247 11.234 抚顺10.786 11.054 11.089 本溪10.892 11.161 11.196 丹东10.585 10.760 10.782 锦州10.597 10.721 10.737 营口10.551 11.019 11.080 阜新10.382 10.559 10.582 辽阳10.771 10.971 10.996 盘锦11.602 11.570 11.566 铁岭10.461 10.579 10.594 朝阳10.357 10.554 10.580 葫 芦 岛10.493 10.499 10.500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份的《辽宁省统计年鉴》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1993~2012年辽宁省各市人均GDP的Nich值,对比各市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比值,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从表1可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辽阳和盘锦这7个市的Nich值较高,这些城市都位于辽中和辽南地区。1993年最高的盘锦市,其比率为1.602,最低的朝阳市,为0.357,两者相差1.245;而2012年最高的大连市为1.854,最低的葫芦岛市为0499,两者相差1.335,差距在扩大。从表中还可看出鞍山、锦州、辽阳、盘锦和葫芦岛等5个市的比率在减少。其余各市比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大连、营口、本溪和阜新市增长较快。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状况,而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则一直低于全省平均状况。从1993年到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明显增多,其原因是近几十年辽宁省各市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尤其是得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之后,辽宁省各市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快于以前,各市经济发展都在原有基础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市的相对发展率相差很大,最大的大连市与最小的葫芦岛市相差将近4倍。Nich值大于1的地区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和盘锦,即这些地区人均GDP的增量大于全省人均GDP的增量,其中沈阳、大连和盘锦三个地区发展速度较快。部分城市发展快,部分城市发展慢,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扩大区域差异。
3.2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的动态分析
为了度量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本文引入区位熵这一指标,区位熵常被用以衡量某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反映某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等,本文用区位熵度量辽宁省各市相对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Qi=Si/Pi(5)
式中:Qi为i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i和Pi分别为i区域GDP和人口数占全省的比重。Q值越大,说明i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说明i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假设Q表示各区域经济区位熵的平均值,则当Qi>Q时,i区域为经济发达区;当1 依据表2分析得出:(1)1993-2012年,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历年区位熵指数都大于全省的平均值且大于1,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其中,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国家交通和信息枢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大连位于辽宁省最南端,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沈阳经济区和大连经济区的连接点,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4901元,同比增长9.8%。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石化及精细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船舶及海洋工程、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2)抚顺、本溪和辽阳的经济发展呈现波动变化,区位熵整体看围绕全省均值上下波动;(3)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地区的区位熵几乎都低于0.5,始终是经济不发达区。 4结论与建议 自1993年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各市经济发展差异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速度的实证研究来测度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利用区位熵这一指数对辽宁省各市区域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发现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带和以大连为中心得辽南经济带是辽宁省发展较快地区,位于这些区域的各市区位熵指数几乎都接近或者高于全省平均值,而辽西和辽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以及人口等因素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于辽中和辽南地区。 解决辽宁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辽西、辽北与辽中和辽西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辽西和辽北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重点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经济带,发挥中部地区的轴带和辐射作用。第三,加快全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保持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升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 [2]李吉芝,秦其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 [3]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 [4]简晓斌,沈正平,刘宁宁.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02). [5]曹海霞,赵艺雪.山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动态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6]柳国海.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2). [7]于淑艳.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