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旦投毒案公开宣判:被毒杀的青春

2014-06-11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王旭明林森宣判

青春中毒,根在人性的迷失;而人性的迷失,又根源于高校人格塑造的缺失

一面是去年被舍友投毒身亡年仅28岁的黄洋,另一面是庭审现场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头看过一眼在旁听席上的父亲的林浩森。2月1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但“杀人偿命”的正义结局,并不能救赎青春的残局。放眼高校,人格畸变和戾气弥漫制造的灾难,类似的伤害事件在高校仍时有发生。就在此前一个月,广西某艺术学院的女生宿舍里同样出现了投毒案,曹某因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已被批准逮捕。而早在2010年3月30日,因被人嫌弃样貌丑,曾经的县高考状元、四川某高校大二学生曾世杰在校园内持刀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两名男生。2月28日,这桩轰动一时的“大学生因丑杀人”案终审判处曾世杰死刑,缓期2年执行。接二连三的高校杀人事件,让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诸如“感谢同学不杀之恩”的调侃。但面对一桩桩惨案,我们往往为其制造的恶劣后果而痛心遗憾,却很少去筛查让青春中毒的土壤。

在一审宣判前,被告林森浩接受了央视专访。林森浩告诉记者,这次做的这个卑鄙的事情,可能与“自己做事情不计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的习惯有关,他说,“思维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点”,“看守所这10月一直读文学经典,这是自己的欠缺”。

媒体评点:“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如何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认为,“以往我们更注重高大全这样的典型引路,缺乏一般人所需要的心理教育与底线教育;我们注重英雄主义教育,这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重视公民教育、平民教育。”“什么叫底线教育?就是我可能成不了英雄,成不了榜样,但我可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我可能成不了名,但不能因此堕落为犯罪。”“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更急需补上人文底线这一课。”王旭明说。(人民网·教育频道)

话题拓展:反思教育;人性的迷失;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底线;人格塑造;学会尊重;智商与情商……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旭明林森宣判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编辑部来了一只小狐兔
Strain-tuned magnetic properties in(Ga,Fe)Sb:First-principles study∗
非法经营额逾3亿元,涉“乐高”侵犯著作权案宣判9人获刑
涉案144亿“申彤系”在沪宣判
一路踽踽独行
一路踽踽独行
“众筹餐厅”年赚百万
王旭明:继续发言
王旭明直言“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