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需要有效生成

2014-06-11鲁文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课件诗歌

鲁文园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现状,我校语文组先后开展了几次课堂观察活动,发现在设计、使用和获得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以《再别康桥》一课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研究对策,以期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多媒体运用要为学生的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去想着学生的学,只是想着如何展示自己的多媒体技术,那么,这样的“教课件”就会回到“一言堂”的老路。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该从学生学习的需要来设计,不能从为了自己上课不慌乱、消除公开课的紧张的角度来安排。多媒体课件只是起一个辅助与展示作用,它不能完全代替我们的课堂教学。

案例一:

第一时段

PPT1:华丽的美图,英国剑桥大学外景。

PPT2:作者介绍,徐志摩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等。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PPT3:冰心的诗歌。

PPT4:梁启超的评价:中国新诗的基础。

PPT5:读准字音:荡漾( ) 青荇( ) 揉碎( ) 斑斓( ) 漫溯( ) 笙箫( )

初步分析及建议:这个观察的时段里一共出现了五张PPT,第一张对诗歌的背景介绍很有必要,毕竟学生对英国剑桥还是很陌生的,这一张以图为主的PPT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便于理解诗题,作为导入很好。第五张PPT是字词的识记,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的就值得讨论了:①“作者介绍”这张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上网搜索整理,培养学生整理信息材料的能力。②第三张和第四张的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短时间很难读懂,不如举例学生熟悉的诗歌来导读,如李白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③引用课外资料应该注意目的性,要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 多媒体运用要为教学的有效设计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初期就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辅助地位,可以着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举一反三。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多媒体课件中,然后按照课件预设的程序走,课件完了一节课也结束了。没有启发学生,也没有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被繁乱的课件扼杀了,更谈不上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多媒体课件变成了问题加试卷的课件,这种课堂也变成了另一种“满堂灌”的传授式教学。

案例二:

第二时段

PPT6:整体感知。

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PPT7: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抒发了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_____等复杂感情。

◇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

◇一句话概括《再别康桥》抒发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PPT8:赏析揣摩。

◇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例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为每一个画面起一个动人的名字?

◇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①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②《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_____,理由是_____;写得最好的句子是_____,理由是_____。

◇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步分析及建议:本时段出现了3张PPT,虽然数字少内容却不少,15分钟内解决的几乎是全课最主要的内容,师生都有些忙碌,课堂环节就出现了过渡的问题,然而这不是多媒体课件所能解决的,需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往往为了消除忘词和紧张的情绪,怕空堂冷场的现象发生,就在课件里大容量地安排教学内容,都是预设的,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情况,这样的多媒体运用自然低效或无效甚至是负效了。

● 多媒体运用要为教学的动态生成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教师把握利用这些动态生成资源,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一堂课要完成它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多媒体设计时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

案例三:

第三时段

PPT9:探究质疑。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PPT10:读写结合。

①再读全诗,作者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②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初步分析及建议:这一观察时段,有2张PPT的展示,探究和读写,给予学生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开始练笔了,要求是6分钟之内,完成8句以上的小诗的练习。教师在教室里不停地巡视,观察学生的练笔情况。5分钟之后,教师提醒学生抓紧时间。6分钟之后,大约有一半多学生完成。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互相浏览,并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习作。2分钟之后,教师实物投影学生的习作,并要求:能否用学到的方法充实习作内容。有一学生提出:可以运用修辞。又一学生提出:不妥当。但不知怎么修改。教师让学生坐下,没做进一步的评点与指导。

这节课选择的观察主题对教师的实际教学很有指导价值。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6分钟之内完成诗歌写作,对刚刚接触诗歌的初一学生来说,时间紧迫,学生并不能充分思考和练笔。②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导致所谓的小组交流并没有充分展开。

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还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①填空式的问答,答案预设好,再做成课件,即便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也无法随机应变地更改,不利于学生的思考。②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课件一旦形成就是死的了,而板书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变化,更趋完善。③课件不能代替阅读,多媒体课件应该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看课件、读课件永远不能替代学生的读教材。

通过最近几次以“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觉得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否恰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合适、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等都是今后课堂教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对象,合理地选择媒体,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好的多媒体运用,笔者觉得应该是:师生共坐一车,平等对话交流,两旁的风景如画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多媒体是我们使用的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美丽的景物,最精彩的和最感动的我们记下了,但是永远代替不了我们的双眼两耳和鲜活跳动的心灵。endprint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课件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