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举归纳和比较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2014-06-11杨惜君
杨惜君
穷举归纳法是指证明一个命题时,根据提示考虑到一切可能的情形,然后分别各种情形逐一进行推理论证,若都能导出命题结论的正确性,则可归纳得出命题的正确性。这种证法,只适应于特殊情形不多的命题。
例:已知:⊙O1和⊙O2相交于点A,B,经过点A的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C和D,经过点B的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E和F,且CD∥EF。求证:(1)CD=EF;(2)CE=DF。
证明:本题的图形有两种情况(如图)。
(1)CE,DF分居公共弦AB两侧(图甲),连结AB,则∠ABF=∠C,∵四边形ABFD内接于⊙O2,∴∠ABF+∠D=180°,∴CE∥DF,又CD∥EF,∴四边形CEFD是平行四边形。故CD=EF,CE=DF。
(2)CE,DF在公共弦AB的同侧(图乙),连结AB,则∠CDF=∠B, ∵四边形CEBA内接于⊙O1,∴∠C+∠B=180°,∴CE∥EF,∴四边形CEFD是平行四边形。故CD=EF,CE=DF。
在采用穷举归纳法证明几何题中,有时还会发现一些被认为是正确的命题的错误,从而否定这些似真而假的几何命题。
比较法就是找出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可以找出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但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简化某些教学环节,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准确,既可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能力。
例: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63升,第一次倒出一部分药液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是28升,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
这类题目,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碰到,而且在学习高中的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内容时,也要碰到。它是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应用,解题时,要用到“已知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的方法,而且又涉及到化学中“溶液”、“溶质”、“浓度”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这类问题前,应该要求学生理解“溶液”(溶剂和溶质的和)、“溶质”、“浓度“三者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浓度=溶质/溶液)及其变化时的关系:1. 若溶液增加溶剂(如水),则溶液和浓度变化,而所含溶质的量不变。2. 若将溶液倒出,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发生变化,但是浓度不变。
解法一:利用每次倒出纯药液的多少列式。设每次倒出液体x升,则第一次倒出x升都是纯药液,用水加满后,这时容器中剩下的纯药液为(63-x)升,占整个溶液63升的(63-x)/63(即浓度);第二次倒出x升的药液中有纯药液(63-x)x/63升,由此可得方程:63-x-(63-x)x/63=28。
这种列式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式子太繁琐,而且与以后学习的等比数列,指数方程应用题列式形式与解题的途径不一致,所以不是最佳方法。
解法二:用浓度与溶质的变化列式。设每次倒出x升液体,第一次倒出x升纯药液后,用水加满,此时,容器内的浓度为(63-x)/63,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后,在剩下的(63-x)升溶液中,有纯药液(63-x)·(63-x)/63升,由此可得方程(63-x)2/63=28。
这种列式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与以后的学习无多大联系,所以也不是最好方法。
解法三:设每次倒出x升液体,则第一次倒出x升纯药液后,容器内还剩下纯药液63-x=63(1-x/63)升,用水加满后,容器内溶质(纯药液)不变,而浓度变成了63(1-x/63)/63=1-x/63,所以在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中有纯药液(1-x/63)· x,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有63(1-x/63)-(1-x/63)x=(1-x/63) · (63-x) =63(1-x/63)2,依题意可得63(1-x/63)2=28。
这种方法列的方程比较简明易解,它既联系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列式的方法,且与以后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应用题的解题形式和思考方法有联系,所以采取这一列式方法是最佳的。
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比较法的数学方法,学生掌握的知识扎实,理解也较好。当然,比较法只能用来帮助我们建立猜想,作为研究问题的线索。
责任编辑 罗峰endprint
穷举归纳法是指证明一个命题时,根据提示考虑到一切可能的情形,然后分别各种情形逐一进行推理论证,若都能导出命题结论的正确性,则可归纳得出命题的正确性。这种证法,只适应于特殊情形不多的命题。
例:已知:⊙O1和⊙O2相交于点A,B,经过点A的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C和D,经过点B的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E和F,且CD∥EF。求证:(1)CD=EF;(2)CE=DF。
证明:本题的图形有两种情况(如图)。
(1)CE,DF分居公共弦AB两侧(图甲),连结AB,则∠ABF=∠C,∵四边形ABFD内接于⊙O2,∴∠ABF+∠D=180°,∴CE∥DF,又CD∥EF,∴四边形CEFD是平行四边形。故CD=EF,CE=DF。
(2)CE,DF在公共弦AB的同侧(图乙),连结AB,则∠CDF=∠B, ∵四边形CEBA内接于⊙O1,∴∠C+∠B=180°,∴CE∥EF,∴四边形CEFD是平行四边形。故CD=EF,CE=DF。
在采用穷举归纳法证明几何题中,有时还会发现一些被认为是正确的命题的错误,从而否定这些似真而假的几何命题。
比较法就是找出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可以找出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但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简化某些教学环节,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准确,既可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能力。
例: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63升,第一次倒出一部分药液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是28升,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
这类题目,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碰到,而且在学习高中的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内容时,也要碰到。它是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应用,解题时,要用到“已知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的方法,而且又涉及到化学中“溶液”、“溶质”、“浓度”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这类问题前,应该要求学生理解“溶液”(溶剂和溶质的和)、“溶质”、“浓度“三者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浓度=溶质/溶液)及其变化时的关系:1. 若溶液增加溶剂(如水),则溶液和浓度变化,而所含溶质的量不变。2. 若将溶液倒出,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发生变化,但是浓度不变。
解法一:利用每次倒出纯药液的多少列式。设每次倒出液体x升,则第一次倒出x升都是纯药液,用水加满后,这时容器中剩下的纯药液为(63-x)升,占整个溶液63升的(63-x)/63(即浓度);第二次倒出x升的药液中有纯药液(63-x)x/63升,由此可得方程:63-x-(63-x)x/63=28。
这种列式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式子太繁琐,而且与以后学习的等比数列,指数方程应用题列式形式与解题的途径不一致,所以不是最佳方法。
解法二:用浓度与溶质的变化列式。设每次倒出x升液体,第一次倒出x升纯药液后,用水加满,此时,容器内的浓度为(63-x)/63,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后,在剩下的(63-x)升溶液中,有纯药液(63-x)·(63-x)/63升,由此可得方程(63-x)2/63=28。
这种列式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与以后的学习无多大联系,所以也不是最好方法。
解法三:设每次倒出x升液体,则第一次倒出x升纯药液后,容器内还剩下纯药液63-x=63(1-x/63)升,用水加满后,容器内溶质(纯药液)不变,而浓度变成了63(1-x/63)/63=1-x/63,所以在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中有纯药液(1-x/63)· x,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有63(1-x/63)-(1-x/63)x=(1-x/63) · (63-x) =63(1-x/63)2,依题意可得63(1-x/63)2=28。
这种方法列的方程比较简明易解,它既联系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列式的方法,且与以后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应用题的解题形式和思考方法有联系,所以采取这一列式方法是最佳的。
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比较法的数学方法,学生掌握的知识扎实,理解也较好。当然,比较法只能用来帮助我们建立猜想,作为研究问题的线索。
责任编辑 罗峰endprint
穷举归纳法是指证明一个命题时,根据提示考虑到一切可能的情形,然后分别各种情形逐一进行推理论证,若都能导出命题结论的正确性,则可归纳得出命题的正确性。这种证法,只适应于特殊情形不多的命题。
例:已知:⊙O1和⊙O2相交于点A,B,经过点A的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C和D,经过点B的直线分别交两圆于点E和F,且CD∥EF。求证:(1)CD=EF;(2)CE=DF。
证明:本题的图形有两种情况(如图)。
(1)CE,DF分居公共弦AB两侧(图甲),连结AB,则∠ABF=∠C,∵四边形ABFD内接于⊙O2,∴∠ABF+∠D=180°,∴CE∥DF,又CD∥EF,∴四边形CEFD是平行四边形。故CD=EF,CE=DF。
(2)CE,DF在公共弦AB的同侧(图乙),连结AB,则∠CDF=∠B, ∵四边形CEBA内接于⊙O1,∴∠C+∠B=180°,∴CE∥EF,∴四边形CEFD是平行四边形。故CD=EF,CE=DF。
在采用穷举归纳法证明几何题中,有时还会发现一些被认为是正确的命题的错误,从而否定这些似真而假的几何命题。
比较法就是找出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可以找出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但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简化某些教学环节,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解题思路更清晰更准确,既可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能力。
例: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63升,第一次倒出一部分药液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是28升,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
这类题目,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碰到,而且在学习高中的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内容时,也要碰到。它是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应用,解题时,要用到“已知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的方法,而且又涉及到化学中“溶液”、“溶质”、“浓度”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这类问题前,应该要求学生理解“溶液”(溶剂和溶质的和)、“溶质”、“浓度“三者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浓度=溶质/溶液)及其变化时的关系:1. 若溶液增加溶剂(如水),则溶液和浓度变化,而所含溶质的量不变。2. 若将溶液倒出,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发生变化,但是浓度不变。
解法一:利用每次倒出纯药液的多少列式。设每次倒出液体x升,则第一次倒出x升都是纯药液,用水加满后,这时容器中剩下的纯药液为(63-x)升,占整个溶液63升的(63-x)/63(即浓度);第二次倒出x升的药液中有纯药液(63-x)x/63升,由此可得方程:63-x-(63-x)x/63=28。
这种列式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式子太繁琐,而且与以后学习的等比数列,指数方程应用题列式形式与解题的途径不一致,所以不是最佳方法。
解法二:用浓度与溶质的变化列式。设每次倒出x升液体,第一次倒出x升纯药液后,用水加满,此时,容器内的浓度为(63-x)/63,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后,在剩下的(63-x)升溶液中,有纯药液(63-x)·(63-x)/63升,由此可得方程(63-x)2/63=28。
这种列式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与以后的学习无多大联系,所以也不是最好方法。
解法三:设每次倒出x升液体,则第一次倒出x升纯药液后,容器内还剩下纯药液63-x=63(1-x/63)升,用水加满后,容器内溶质(纯药液)不变,而浓度变成了63(1-x/63)/63=1-x/63,所以在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中有纯药液(1-x/63)· x,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有63(1-x/63)-(1-x/63)x=(1-x/63) · (63-x) =63(1-x/63)2,依题意可得63(1-x/63)2=28。
这种方法列的方程比较简明易解,它既联系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列式的方法,且与以后等比数列,指数方程等应用题的解题形式和思考方法有联系,所以采取这一列式方法是最佳的。
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比较法的数学方法,学生掌握的知识扎实,理解也较好。当然,比较法只能用来帮助我们建立猜想,作为研究问题的线索。
责任编辑 罗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