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2014-06-11姚丽群
姚丽群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是新课改语文课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整体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形式,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呢?
一、激发兴趣,选好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提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兴趣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所属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在指导学习第一篇课文,就要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选好主题,分好小组,明确分工,开展活动。
二、全程参与,启发引导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全程参与活动,了解进展情况,指导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解决疑难。如四年级《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自然现象组的同学,不知从哪里入手,教师引导他们观察日出日落,“彩虹”“台风”的图片,同学们终于有所领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如各种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人们从“打雷”发明了“避雷针”,从“水中倒影”发明“镜子”等等。
“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产生兴奋点和悟出道理,促使学生不断探求,使综合性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的及时点拨,鼓励,让学生更充满激情参与活动。
三、共同合作,整合资料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源头之水。综合性学习通过语文课堂、课堂内外结合、社会大课堂三种途径实施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学习采用合作方式,是学生发现、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交流表达的过程。如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综合性活动,有一个小组调查四季种植的蔬菜、庄稼情况。有学生找到春天的,有学生找到秋天的,有学生找到冬天的,资料很多,小组学生共同合作,整合成果,效果很好。综合性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 人人都参与,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
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如四年级下册“田园风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带着“课堂任务”走进农田,和亲人一起劳动,亲身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劳动的快乐和辛苦。综合性活动把学习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发挥学生自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安排两周,学生们经过搜集、交流、整理、汇编,把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汇报交流,分享成果,互相促进,从中得到启迪,利于学习。
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的启示》成果的展示大家都很有兴趣,各组长的精彩汇报,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原来大自然真的是我们的老师,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是它们的踪迹,我们的同学原来那么有才华。成果的展示给予同学们极大的信心,开阔视野,达到活动目的。《走进田园》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带来很大震撼。同学们展示的水果、蔬菜实物、图片,田园风景画,乡村生活趣事,大家都发出会心的微笑——这种水果,我吃过;这种蔬菜我家也有;这个游戏我做过……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合作性,发挥了同学们的主动能动性。每学期虽然只有两次,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同学们的各种技能,融合各学科的学习,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