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文言文
2014-06-11黄芳
黄芳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时至今日,很多文言词汇和句式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之中,像“走马观花”“温故知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是最生动鲜活的文言例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言文教学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文言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巧设导语,激起兴趣
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引用诗词、格言警句,描绘情景、渲染气氛,也可简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趣闻等。
我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首先由猜谜引入:“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然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莲花的名句,最后我指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都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教学《出师表》,可让学生讲述几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引导学生吟诵杜甫《蜀相》诗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诗句,帮助学生体会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
注重诵读,引发兴趣
如教《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我先范读,读准字音、句读,学生跟着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再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大声、反复地朗读课文,记住生字词的读音。教学中又播放录音,指导示范朗读,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停顿、节奏的快慢,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进一步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课文、走进文本,沉浸于三峡的美景中,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巧用多媒体,提升兴趣
教学《陋室铭》时,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展开想象,丰富兴趣
可以指导学生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也可以续写或改写文言文,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桃花源记》,我便引领学生想象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以及桃花源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并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陶渊明所创造的理想社会,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桃花源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
适时激励,巩固兴趣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我限时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时间到后,有一个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迅速举起了手,但旋即又放下了。我立刻赞许地向他点了一下头,并请他站起来背诵。没想到,他不仅吐字清晰、字音准确而且背得很流利,我抓住时机,及时给予他高度的赞赏和评价。从此他喜欢上了文言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之增强了。
课外拓展,延续兴趣
古代汉语博大精深,光靠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从而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简易的、生动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作为课外拓展的材料,以延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出“不求甚解,但求读懂”的口号,鼓励学生阅读文言文,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把这愉悦的情感转化为持久的兴趣。如可以选择《画蛇添足》《曾子杀彘》《叶公好龙》之类的文言文让学生阅读,这些文言故事浅显易懂,学生早在孩提时代就已经了解故事内容,即使其中有些字词不理解,也能大致看懂文章意思。这样,学生靠自己就能读懂课外文言文,成功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他们课外就会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