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4-06-11叶立新

师道·教研 2014年2期
关键词:渔人文言文词汇

叶立新

一、授人以渔,事半功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凡事都是有方法的,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必须先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一是思想上不要怕文言文,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敢于迎难而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那时文字的载体主要是竹简,古人为了能在其上面记录更多事情,只好将不重要的字删减,约定俗成后就形成了如今大家所看到的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是非常简洁的,又加上年代久远,人们的很多风俗习惯变化巨大,学习起来当然有些难度。先要从思想上战胜文言文,正如出自客家的叶剑英元帅所言:“攻书莫畏难。”

二是教给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般文言文以直译为主,古诗词以意译为主。文言文翻译需做到对译、保留、删减、增补、移位。对译即是按原文顺序逐字逐句翻译,不改变原文词序,选择适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来译即可。保留即是基本词汇如人名、地名、官名等不用进行翻译。删减即是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中的“之”这些虚词都不用翻译。增补即是对句子中省略的部分(多为主语)进行适当的增补,如《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应增补为“(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移位即是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要先移前或移后再进行翻译,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是“有何陋”。

三是积累文言文词汇。学习文言文跟学习现代文的方法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其一就是积累词汇,并能熟练地根据句子意思翻译出文言文词汇的含义。如“子”是先生的意思,“遗(Wèi)”是赠送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载”是又的意思等等。学生如若能够在平时积累文言文词汇,包括通假字等,学习文言文的难题定能迎刃而解。

二、探究乡音,切身感受

秦朝以来,中原人为躲避战乱,一路南下迁徙至梅州山区,与当地土著人建立家庭,并占主导地位,不断发展,成为客家一大方言系。因为生活在闭塞的山里,好些古汉语言至今还保存下来。平时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从人们的交谈中发现文言文的影子,如叫小孩不要走,这个“走”实际上是古文词,应翻译成跑。《木兰诗》中有一句“阿姊闻妹来”,我们客家人叫姐姐也就是阿姊。这些例子看出我们客家的学生天生有学习文言文的良好环境。

客家方言不像普通话那样只有“很”、“极”、“非常”等几个程度副词作修饰,而是差不多每个形容词都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修饰词。比如“很滑”“很轻”、“很大”、“很紧”、“很苦”、“很黑”、这几个词,客家话分别叫做 “挟滑”、“磅轻”、“天大”、“刮紧”、“药苦”、“睹乌”。天大就像天一样大……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啊,原来文言文就在身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搜寻客家方言中的文言词汇,学生兴奋不已,每发现一个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这样,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就高涨了。

三、以读为本,理解内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揭示出朗读是多么重要啊!教者必须以读贯穿始终。语文新课标也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读不是张口空读,教师要注意如下的方法。

一是教师有必要作为一个引导、示范的角色,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领悟。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指出在读“今齐地方三百里”的时候应在“地”后面有个小停顿,“地方”翻译成土地方圆。在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对描写寒冷的诗句读得低些,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想像奇特、充满惊喜之情的句子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一色彩鲜明的、表现雪地美景的句子读得高昂些,而对于末句“千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读得低沉些、抒情些,以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真挚的感情。

二是熟读精思。苏轼在教育子侄读书时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静思子自知。”教师要舍得腾出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诵读,要抛弃在学生对文章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入文章字词讲解环节的做法。教学的整体设计要从读文出发,用“以文带言”的方式落实解义。尤其对那些描写传神、对话精彩的片段,更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三是以诵读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刺激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好胜心。

另外,仅仅靠课堂内学的那点知识是不够的,所谓功夫在课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文言作品的阅读。如《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史记》等名著,都是极好的文言文的典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强化学生的文言功力。

四、培养想象,进入意境

课堂上教师应当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翱翔在想象所开启的另一番天空。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学内容前我先讲解书中的插图,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他们便能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的美景是如何激起作者的思乡情,起反衬作用。

《小石潭记》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动的画面,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学生展开这样的想像,定然会感到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翻译,这种方法使他们对课文更感兴趣,更受他们欢迎。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学习兴趣,还使他们的学与思得以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知识借助想象力,得到超凡能力的升华,甚至得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迁移,应用知识

在教《桃花源记》时,学生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桃源里的生活与外面的生活有天壤之别,但这些都是虚构的。就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家庭的变化,可采访上辈人,可实地考察等,并作好记录,大家拿到班里来交流,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生活也是天壤之别,这些都是真实的,从而大家会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例如:在教《伤仲永》时,组织一场以“成才的关键”为主题的辩论会,分别以“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和“先天聪慧是成才的关键”为正反双方的中心论点。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辩论中针锋相对,通过正反双方角色的出色扮演,完全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

猜你喜欢

渔人文言文词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渔人的故事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