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从句同课异构的教学有效性对比研究
2014-06-11陈丽娟
陈丽娟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经历了从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语法翻译法为主导的阶段,到“淡化语法”的交际法为主导的阶段。前者由于教师多是抽象地讲解语法知识,学生则是机械地操练句型结构,死记硬背规则,费时较多却收效甚微;后者则由于矫枉过正,“淡化语法”成了不教语法,最终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提升,教学改革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两节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同课异构课的对比和分析,以期找出更为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正式介绍定语从句是在Unit 6 “Design”Lesson 3“Chinese Paper Art”,Unit 7 “The Sea”Lesson 1 “The Spirit of Explorers”以及 Unit 8 “Adventure”Lesson 3 “Marco Polo”这三篇阅读课文中。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定语从句的单元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内容:①关系代词描述人或物,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及关系代词的省略;②关系代词whose的用法,“介词+关系代词”的用法;③关系副词when, where和why的用法;④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及区别;总结定语从句的用法。
2. 学情分析
上课的两个班级是同等层次的班,人数均为50人,英语水平一般,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基本相当。两位授课教师均为高一级的任课教师,第一位教师(以下简称“教师A”)教龄11年,第二位教师(以下简称“教师B”)教龄9年,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其中教师A的教学风格相对比较传统,教师B比较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二、教学片段描述
1. 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由教师A执教)
教师A对要教授的定语从句首先进行定义解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并向学生说明定语从句中的引导词的选择由其要修饰的先行词(是指人还是指物)来决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A给以上每个关系词各举了一例, 通过幻灯片展示,并详细地分析了引导词在该句中的用法。(例句略)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对以上10个例句的观察,总结出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的作用。最后,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2.“感→知→究→用”模式(由教师B执教)
(1)“感”。教师B从本教材中已经学过的单元中挑出几个描述人或物的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主语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找出定语从句部分,然后根据此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现在正在学的“Chinese Paper Art”中关系代词描述人或物并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主语的句子。
(2)“知”。教师B归纳出定语从句的定义,并教授先行词、关系代词的概念。学生在教师B的引导下归纳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学生共同发现和理解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引导,帮助完善定语从句的特征,达到最终的准确的“知道”。
(3)“究”。教师B利用最近班里统一写过的一篇描写本校外教的文章,并从中挑出一些典型的只用单句对外教进行描写的句子和有些能用复合句对外教进行描写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分析,从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例如:Nathan is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 He is tall and handsome.(student A)Nathan who is tall and handsome is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student B)学生归纳:单句显得比较呆板、单一、重复啰嗦;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则显得结构紧凑,行文流畅。
(4)“用”。教师B引导学生对描写人或物的单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写作中尽可能尝试运用定语从句。单句拓展练习的答案不设统一的唯一答案,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但要合理地将句子补充。学生可以分成三人小组,以接龙游戏的方法一个接一个地将句子扩展开来。但要注意句子不能重复。例如:The girl lost a novel on the playground.→The girl 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 lost a novel on the play ground.→The girl 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 lost a novel which is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on the play ground.→The girl 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 lost a novel which is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on the play ground which is newly built.
三、对两个教学片段的对比和分析
教师A在课上多以自己讲授为主,没有将定语从句的单元总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而是同时将定语从句的众多知识点一起呈现。该课几乎不依托教材本身,直到最后才涉及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由于时间关系而没有详细分析练习二)。由于没有做好足够的铺垫,许多学生在做练习时仍感到困惑。核对答案时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下课后很多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说明该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教师B能尝试有效利用教材,分解语法教学的单元总目标,提倡启发式教学,运用“感→知→究→用”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从学生在以“接龙游戏”的形式用定语从句拓展句子的练习活动中的表现来看,该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两位教师完成定语从句的单元总目标后,笔者对这两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了后测测试。从结果看来,传统模式的平均分为70.44,“感—知—究—用”模式的平均分为77.64。在95%的置信度下,P=0.009<0.05,从而得出文中两种语法教学模式的效果有显著差异。
四、结论
“感→知→究→用”的语法教学模式显著高于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建议要遵循英语语法教学的形式、意义和运用相结合的原则,正如Larsen-Freeman(2005)的三维语法教学法主张:先让学生大量接触语言形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语法规则,最后总结并解释语法规则。
本研究的被试数量虽然达到了统计学上大样本的要求,却局限于某地区一所学校极个别班级的学生,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再者,本研究只是以定语从句的语法教学为例考察本文中的两种模式对语法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而这些模式对其他语法项目的教学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