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导写”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6-11黄惠良
黄惠良
由于近年来广东中考的变革,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不再考教材的文章,因此部分语文教师立即“随机应变”, 对教材的课文只选取几篇开展阅读教学,甚至舍弃教材的现代文,语文教材形同虚设。同时,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普及,学生钟情于“文化快餐”,对传统的阅读缺乏兴趣。纵观初中作文教学,至今仍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和评价方案,作文教学组织较为随意,作文教学没有整体规划,缺乏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体系,写作训练形式呆板,缺乏序列化、过程化、操作化,广大语文教师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文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分析历届本市中考作文,许多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流水账,假话、空话、套话现象严重,缺少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作文板块失分严重,这种现状,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反思。
一、“以读导写”作文教学的价值
1. 让中学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以读导写就是以优秀的范文作引领,对范文的写法、结构、修辞等进行学习和借鉴。在仿写训练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尽量把作文训练具体化、浅显化,让教学的目标更明确。以读导写,就如为学生攀登峭壁提供一根绳索,既能够克服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又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迈出重要的一步。
2. 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阅读《羚羊木雕》,让学生明白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了解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阅读《威尼斯的小艇》,领会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阅读《散步》,学习作文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阅读《少年闰土》,注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等等。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注重于分析内容,而应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引导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特点,识鉴作者的写作技巧——尤其是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力求学以致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读写结合,建立序列化、过程化、操作化合理的作文教学体系,如七年级结合课内外范文指导学生叙事类文章的写作;八年级重在记人的读写结合训练;九年级重在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既能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提醒部分教师紧密结合教材的美文,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技能。
阅读是吸收知识的源头活水。广泛阅读有利于中学生接受文学性较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学习教科书是为写作打好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学生有了大量课外知识的积淀,快速多变的信息传递和长时间的练笔,他们可以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行创作。
二、怎样有效地把读写结合起来
1. 以读导写,践行文体的模仿。对于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各种文体,学生常常张冠李戴,如果教师从教材例文的阅读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文就有章可循,避免多走弯路。如开展记叙文作文教学,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魏巍《我的老师》,让学生找出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懂文章叙事详略,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就是抓住生活中小事,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同时注意以小见大,详略得当,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又如,为了让学生写说明文时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石拱桥》,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特色。为了让学生掌握按空间顺序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教师让学生阅读《故宫博物院》,学习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学生明白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
2. 以读导写,践行结构的模仿。很多学生没有注意作文的谋篇布局,想到哪写到哪,作文结构散乱,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前列提纲,结合模仿课文教学结构,就可事半功倍。如写作散文《光彩夺目的春天》,可以模仿朱自清的《春》,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解放各种器官,合理想象。结构的模仿还有首尾呼应等。又如我指导学生阅读《熟悉》后,也指导学生按照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写一段话,学生较好地运用了知识的迁移。
3. 以读导写,践行细节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描写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我先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绿绿的”写出春草的 ?
生:颜色。
师:“偷偷地从土钻出来”写出春草的 ?
生:情态。
师:“嫩嫩的”写出春草的 ?
生:质地。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 ?
生:数量。
板书:
描写角度 文字表达
颜色: 绿绿的
情态: 偷偷地从土钻出来
质地: 嫩嫩的
数量: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通过回顾朱自清《春》中的片段描写,学生明确了要让文章更具体、形象,必须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刻画,在下一环节的“习作实践”中,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写出的文章都可圈可点。
4. 以读导写,践行续写、改写训练。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教者只要抓住文章的艺术空白,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就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直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皇帝的新装》以皇帝赤裸身体举行游行大典而荒唐收场。对文中那两个骗子的结局,皇帝游行中听到小孩讲的真话后,回到宫廷该如何对待此事,对那两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敢说真话的大臣,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都是需要学生研究、探讨的问题。在童话故事的结尾,往往留下悬念引人深思。于是教学中,我设计续写结尾训练——“漫长的游行终于结束了,皇帝气急败坏地回到皇宫,所有人都低着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虚荣者的愚蠢和虚伪,续写出一段故事,或展示皇帝的做法,或讲述骗子的命运,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阅读教材开展扩写、改写训练改变了孤立教学阅读与写作的现状,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方法创设写作内容,不但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了小说的内涵,还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对菲利普夫妇怕穷困潦倒的亲人于勒纠缠而迅速躲避冷漠的做法义愤填膺,不禁对于勒产生的怜悯之心。我抓准时机让大家讨论: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家里,自己会怎样做?如果父母也像菲利普夫妇一样,我们该如何规劝父母正确对待叔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思维的翅膀尽情翱翔,从而产生创造的火花。此时我布置《假如我是 》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力,完成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的训练。横线上可以填写菲利普、菲利普的妻子、若瑟夫等等人物。这样,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挥笔疾书,快乐地完成自己的佳作,这样的作文课堂多么让人欣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先走进文本产生感动,就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读的巩固和升华。以读导写作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里接受熏陶,让学生乐于写作,勤于写作,用文字留住生活中的美好画卷,用笔尖勾勒青春的历程,让语文课堂充满灿烂的阳光,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