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教学谨防“马太效应”
2014-06-11池方权
池方权
自新课改以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深入“师心”,围绕这一教学理念进行的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如火如荼,如参与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实现“以师为本、以教为主”向“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 教学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原因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当前很多时候,课堂成了少数好学生的舞台,他们在课堂中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话语权和锻炼机会。对于很多差生来说,“热闹是别人的,收获也是别人的”,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看客”的身份。这种“好学生多机会多进步,差生没机会没进步”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存在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连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给予了好学生更多的机会,而不愿意在差生的身上浪费时间;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难度过大、缺乏梯度,制约中下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自控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已有的知识水平、过去的生活经验、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认同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于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当前的评价机制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二、 教学中马太效应的应对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课改不仅仅是为几个好学生服务的,而是通过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成长成才。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差生要避免思维定势,要注意挖掘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对于他们的进步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尽可能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差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 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把课堂的环节安排得十分紧凑,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掌控的时间非常少,常常是一提出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回答。如此一来,往往都是几个思维敏捷基础扎实的好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思路,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在“雾里看花”,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不再思考问题,形成思维惰性,消极参与课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精炼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给这些学生预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课堂的提问过程中,要允许学生沉默,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急于找其他学生代答或教师直接说出答案。
3. 问题设置要有梯度
比如学习“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知识点时,我设置了如下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结合教材72页的材料分析回答:
(1)在辽沈战役的锦州、沈阳、长春三个战场里的敌我双方是什么样的关系?
(2)相对来说,辽沈战役和锦州战场、沈阳战场、长春战场哪个是复杂事物?
(3)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锦州战场对于整场辽沈战役有着怎样的影响?
(4)锦州战场的矛盾被解决后,剩下的长春战场和沈阳战场你认为哪个更能决定战局?它在这场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主次矛盾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4. 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互相尊重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引导学生创建具有特色的小组文化,在小组内形成一种“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共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归属感,特别是对于差生,要让他们在这个小集体里面体会到进步、成功和成长的乐趣。教师要指导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保证小组内“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
5. 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
(1)标准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对于差生的评价标准要适当降低。差生的答案可能不够完善、甚至不正确,但只要是他努力参与学习的结果,教师都应该给予尊重、肯定和必要的引导。(2)方式多元化,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要更加注重对差生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的评价,更加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3)主体多元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小组中的人”,小组中内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能够给予更有针对性和具体的意见,要把组内互评与组外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 魏文琦